被亵渎的文明(被亵渎的文明)

由网友(匸?)分享简介:《被亵渎的文化》是教者刘振凯揭晓于一九九九年三月二日《文艺报》上的1篇文明时评。做者刘振凯做品来由文艺报做品名称被亵渎的文化文教文体集文内容择要针对于时下种种附庸大雅、亵渎文雅的社会征象,刘振凯正在文中举行了怒斥鞭笞:蝇营狗苟的混子、骗子、名利之徒都正在追求“文雅”装扮。呜呼!被亵渎的文雅!他指出,文人是文化的启载者以及流传者...

《被亵渎的文明》是学者刘振凯发表于1999年3月2日《文艺报》上的一篇文化时评。

作者

刘振凯

作品出处

文艺报

作品名称

被亵渎的文明

文学体裁

散文

内容摘要

踩在脚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奖杯,而是尊严,中国足球应知耻后勇

针对时下种种附庸风雅、亵渎斯文的社会现象,刘振凯在文中进行了痛斥鞭挞:蝇营狗苟的混子、骗子、名利之徒都在寻求“斯文”装扮。呜呼!被亵渎的斯文!

他指出,文人是文明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故作斯文者既没有承载文明,又何以传播文明?人们在伪造文明的同时,其实也就亵渎了原已存在的文明。真所谓“侏儒处处乘肥马,博士年年伴瘦羊”(郁达夫诗)、“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楚辞集注•涉江》)。

他直言:举着“知识”假招牌的人,恐怕是没有资格去拥抱知识经济时代的。

原文赏读

被亵渎的文明刘振凯1923年,陕西军阀刘镇华邀南海先生康有为赴西安讲学,盖出于“附庸风雅”。30年代,鲁迅先生应国立西北大学之请到西安讲学,刘镇华又特邀他为下级军官讲演,意在让鲁迅先生为自己的政绩做一番鼓吹,鲁迅的回答是“我向士兵讲是可以的,但是我要讲的题目仍然是小说史,因为我只会讲小说史。”此事自然作罢。

古往今来,何止刘镇华者流,在不知斯文为何物的人中,“故作斯文状”者多矣。

“老子没读书,照样住别墅。”我们从此类语言里读出的是暴发户的心态。“老子”二字一出口,与他所拥有的豪宅气象是多么的不协调啊!假如用诚实劳动换得时髦别墅,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不必说三道四。只是不知是从哪一天起,别墅的主人突然要给自己来一点“斯文”点缀,某教授的书稿已尘封数载,“养在深闺人未识”,正要求救于孔方兄。一个缺钱,一个要“斯文”,一拍即合。于是,“著作”出版了,著者署名的次序,第一是大款,第二是教授。奇乎怪哉!

某“大腕”喝的墨水甚少,正经学问不多,充其量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主,只是官运亨通。此公以“官大学问长”为信条,也想舞文弄墨,“斯文”一番,便与阮囊羞涩的满腹经纶者“亲密合作”起来。只因手中有权,几经巧妙“变通”,如此这般,公款变成了出版“基金”,此事自然顺顺当当地落到了实处。煌煌之著既出,便显出一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样子,自然是名副其实的“内行领导内行”了。

更有一些人重金出囊,轻易换得“硕士”、“博士”等堂而皇之的头衔。

蝇营狗苟的混子、骗子、名利之徒都在寻求“斯文”装扮。呜呼!被亵渎的斯文!

君不见钱钟书烧锅炉,丁玲养鸡,俞平伯充当清洁工,是我们当年“走向混沌”那会儿干的事。两相比较,同出一辙,只是亵渎人类文明的两种极端表现而已。

知识经济扑面而来。

举着“知识”假招牌的人,恐怕是没有资格去拥抱知识经济时代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