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所著的图书)

由网友(梦的方向叫闯)分享简介:《大众事件的治理之谈:团体步履轨制的演入》内容简介:为何瑞士以及日原的山林私地能支柱几个世纪的经济增加以及熟态不变,而土耳其的远海渔场却每次果过分捕捞而发熟抵触?为何菲律宾桑赫推的农平易近能成立起持久有用的大众浇灌体系,而美国添州当局却早早无奈解决地上水的过分应用答题?面临哈丁的“私地惨剧”,1些人修议由“国度”对于尽大大都...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内容简介:为什么瑞士和日本的山林公地能维持几个世纪的经济增长和生态稳定,而土耳其的近海渔场却屡屡因过度捕捞而发生冲突?为什么菲律宾桑赫拉的农民能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公共灌溉系统,而美国加州政府却迟迟无法解决地下水的过度使用问题?面对哈丁的“公地悲剧”,一些人建议由“国家”对绝大多数自然资源实行控制,以防止它们的毁灭;另一些入则建议把这些自然资源私有化就能解决问题。但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是:无论国家还是市场,都未能成功地解决“公地悲剧”;反而是许多地方和社群中的人们,借助既不同于国家也不同于市场的制度安排,对某些资源系统成功地实行了适度治理。那么,对于一个地方和社群中互相依赖的公民而言,如何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自我组织和治理,从而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对此,《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通过对各种成败案例的实证考察,首次系统地总结了人们用以分析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理论模型,并从博奔的角度探索了政府与市场之外的自主治理公共资源的可能。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是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斯特罗姆的代表作,是新制度主义学派的代表作,也是战后引证率最高的四部政治学著作之一,获奖无数。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译者:余逊达 陈旭东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布卢明顿的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和政策分析中心主任之一、政治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她于1965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集中作品有:《大城市的政策模式》等作品。目前,该作者主要致力于有关小型渔场、灌溉系统、牧场、森林以及其他共投资源的利用等共同财产制度的研究。

图书目录

导言

第一章公地治理之反思

第一节三种有影响的模型

一、公地悲剧

二、囚犯困境博弈

三、集体行动的逻辑

第二节模型的隐喻性用法

第三节当前的政策方案

一、以利维坦为“唯一”方案

二、以私有化为“唯一”方案

三、是“唯一”方案吗?

四、理论的替代解决方案

五、经验性替代解决方案

六、类似隐喻的政策方案

七、基于隐喻的政策可能是有害的

第四节挑战

第二章研究公共池塘资源情景中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的制度方法

第一节公共池塘资源的情境

一、公共池塘资源和资源单位

二、复杂而不确定情境中的理性占用者

第二节相互依存、独立行动和集体行动

一、企业理论

二、国家理论

第三节三个难题:供给、承诺和监督

一、供给问题

二、可信承诺问题

三、相互监督问题

第四节调查框架

一、占用问题和提供问题

二、多层次的分析

第五节现实场景的制度研究

第三章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的公共池塘资源分析

第一节高山草场和森林的社群保有权

一、瑞士的托拜尔

二、日本的平野庄、中生庄和良木家庄

第二节韦尔塔的灌溉制度

一、巴伦西亚

二、木尔西亚和澳瑞辉拉

三、阿里坎特

第三节菲律宾桑赫拉的灌溉社群

第四节长期存续的公共池塘资源自治理制度的相似处

一、清晰界定边界

二、占用和供应规则与当地条件相一致

三、集体选择的安排

四、监督

五、分级制裁

六、冲突解决机制

七、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可

八、企业套

第四章制度变迁分析

第一节抽水竞赛

一、背景

二、水权博弈的逻辑

第二节诉讼博弈

一、雷蒙德流域的谈判

二、西部流域的谈判

三、中部流域的诉讼案

四、各方对谈判解决方案的遵守

第三节企业家博弈

一、赞成组织一个包括两个流域的行政区的理由

二、反对组织一个包括两个流域的行政区的理由

第四节多中心的公共企业博弈

第五节制度供给分析

一、在一个促进型政治体制中渐进、连续和自主转化的制度变迁

二、重构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

第五章制度失败和制度脆弱性分析

第一节公共池塘资源问题不断的土耳其近海渔场

第二节公共池塘资源问题不断的加利福尼亚地下水流域

第三节斯里兰卡渔场

第四节斯里兰卡水利开发工程

第五节新斯科舍近海渔场的脆弱性

第六节来自本研究案例比较的教训

第六章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供给问题、可信承诺问题和相互监督问题

第二节分析制度选择的框架

一、收益评估

二、成本评估

三、对共享规范和其他机会的评估

四、制度变迁的过程

五、制度变迁的预测

第三节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挑战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