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桥村(永康桥村)

由网友(那誰不擅言語)分享简介:永康桥村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县乡东南,距县乡三私里。果境内柳林河出嘴取东淠河接壤处有1永康桥而患上名。东取玉戴桥村接壤,西、南取迎驾厂村交界,北至东淠河,总面积四.五五六一平方私里。二零零四年村级范围调解中由本永康桥、项野桥、曾野畈3村归并而成。村情详情永康桥村下辖傲山、项院、大塘、王院、单枣、4新、赵塘、南岗、项祠、凉亭、...

永康桥村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县城西北,距县城3公里。因境内柳林河出口与东淠河交界处有一永康桥而得名。东与玉带桥村交界,西、南与迎驾厂村接壤,北至东淠河,总面积4.5561平方公里。2004年村级规模调整中由原永康桥、项家桥、曾家畈三村合并而成。

村情概况

安徽霍山 青山生财 绿水富民

永康桥村下辖傲山、项院、大塘、王院、双枣、四新、赵塘、南岗、项祠、凉亭、六士桥、凉水井、三圣庵、曾小院、曾氏祠、华院、叶氏祠、永康桥、河沿、曾家畈、洪河、陈祠、大元、国仕、裕民、老屋、仓房、翁家巷、小山、排坊等30个村民组,总户数1079户,3830人,其中,男2030人,女1800人。耕地面积3399.09亩,总收入280万元,茶叶面积50亩,2.5万元,蔬菜400亩,47.5万元。1995年人均纯收入1800元,2005年人均纯收入2900元。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04.00亩(其中:水田146.00亩,旱地58.00亩),人均耕地1.17亩,主要种植粮食、蚕桑等作物;拥有林地130.00亩;水面面积2.00亩,其中养殖面积2.00亩;其他面积137.9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视、通电话。全村35户全部通自来水。有35户通电,有3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5.71%和85.7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分别占总数的71.43%和28.57%)。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大丽高等级公路从村内经过,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0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2辆,摩托车3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04亩,有效灌溉率为100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46.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3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8.0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00万元,占总收入的 10.18 %;畜牧业收入19.00万元,占总收入的 17.5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43头,肉牛20头,肉羊0头);渔业收入1.00万元,占总收入的 0.93%;第二、三产业收入72.00万元,占总收入的 66.62 %;。农民人均纯收入1,954.00元,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畜牧业为主。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6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5.5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14.42%。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生猪、蚕桑特色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35户,共乡村人口177人,其中男性87人,女性90人。其中农业人口175人,劳动力95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白族、纳西族族混居地),其中汉族170人、白族5人、纳西族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75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 100 %。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三合小学,中学生就读到义朋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00公里,距离中学3.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1人,其中小学生13人,中学生8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76.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5人,党员中男党员2 人,女党员3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由于经济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难以开展,机械化程度低,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业效益低下;

2、由于与丽江古城区七河乡用水矛盾突出,稍有不慎就导致双方冲突,为社会稳定埋下不和谐因素;

3、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农村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

1、借助我村区位优势,依托传统砖瓦烧制,正确引导、安全生产、合法开采、规模化经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抓好支柱产业的培植,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争取五年内生猪养殖达1000头以上;

3、大力发展栽桑养蚕技术,积极发展蚕桑业,把可利用之地全部发展成蚕桑,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