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村委会(云南省楚雄楚雄市鹿城镇新村村委会)

由网友(當時只道是尋常)分享简介:新村村委会,属于山区。间隔村委会零.零零私里,间隔镇六零.零零私里,领土面积一三四.三二平方私里,海拔一六八四.零零米,年平均气温一五.六零℃,年升火质八六零.零零毫米,相宜莳植火稻、玉米、烤烟等农做物。有耕地二四四五.零零亩,此中人均耕地一.零七亩;有林地一七九三五五.零零亩。齐村辖二三个村平易近小组,有庄家五八八户,有...

新村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0.00公里,距离镇60.00公里,国土面积134.32平方公里,海拔1684.00米,年平均气温15.60℃,年降水量86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2445.00亩,其中人均耕地1.07亩;有林地179355.00亩。全村辖2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88户,有乡村人口2316人,其中农业人口2316人,劳动力149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92人。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02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08.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为主。

基础设施

军屯村 云南省楚雄市鹿城镇军屯村

该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387户通自来水,有134户饮用井水,有583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81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1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5户。该进村道路为土路;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60.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0.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923.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02.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6亩。该村到2014年底,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8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1]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445.00亩(其中:田1644.00亩,地801.00亩),人均耕地1.07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17935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3.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4亩,主要种植核桃、蓝桉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0.00亩。

农村经济

该村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27.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94.00万元,畜牧业收入750.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101头,肉牛676头,肉羊1780头);林业收入115.00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443.00万元,工资性收入22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08.00元,农民收入以种养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29.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00人,在省内务工268人,到省外务工32人。[2]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14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56.50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野生菌、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588户,共乡村人口2316人,其中男性1274人,女性1090人。其中农业人口2316人,劳动力1492人。到2014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200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0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60.0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4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5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734.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2570个(劳均5个)。年末集体总收入49.00万元,有固定资产182.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2.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3]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落后包括: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道路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差。。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核桃特色产业,种植面积1200亩;发展养殖业,发展猪600头、牛600头、羊2000只;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200人。到"十二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3500元。。

人文地理

响鲁村民小组彝族"秋杆会"

一、基本概况

响鲁村民小组行政区划辖属楚雄市鹿城镇新村村委会,全村均为彝族,现有人口21户,89人,其中男46人,女43人,雍正年间由武定县搬迁至此,现今全村有李家、张家、佘家三个家族。村里的土公路通至禄丰县罗川镇南河村委会,响鲁村民小组座西向东,背靠小庙山的向阳坡上,村寨无固布局,民居以土木为主。响鲁房前屋后均为缓坡山地。适于种植农作物。主要品种有早稻、玉米、向日葵、扁豆。村洼中有少量水田,全村共有水田50亩,旱地52.3亩。人均耕地面积1.15亩。2006年的全村的经济总收入为333532.90元,人均纯收入1580元。村脚有一条响鲁溪流,一年四季都流淌着,距村约2公里。

响鲁彝族主要以农耕为主,仍然保持着互相帮工的习俗,对外交换的商品是农产品和部份家禽。原来在政策允许下还出售木材,近年来出售野生植物类(主要是野生菌)等。主要集市是楚雄城、禄丰县城,及禄丰县的罗川街。

二、响鲁"秋杆会"的历史及其发展

响鲁村彝族属武定县茶花树一带罗武族,雍正二年迁到此地。在封建时代,彝族人民深受封建势力迫害,到处逃串,过着无居定所的生活。那时侯,在他们之中出现了一个民族英雄 "阿者",带领人民群众搞民族起义。阿者牺牲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逢大年初一至二月十四都要搞祭献仪式活动。

大年初一这天,每家每户都参与秋杆会的筹备工作,他们从山上砍来松树,藤条,竖起荡秋千的"秋杆"。各家用过年品来祭献"秋杆神"以求节日安全,以及代表每年的开端把它竖起来,开好头,乞求各家各户团圆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据村民讲,秋杆会在他们的村里至少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从建寨起,他们就保留着此项活动,一直沿续到现在。时间定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到二月十四日,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有一户人或几户人家牵头,轮流地组织筹备秋杆会。在秋杆会的时候,会有来自楚雄、昆明、禄丰等地的客人参与活动,一同感受彝家人民的热情好客,享受彝家的民俗节日。秋杆会的高峰时,人数可达四五千人。

三、秋杆的制作意义

大年初一立秋杆,彝家人称它为"秋杆神"事实上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秋千。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有的人家在村里、街上开阔处和自家院内搭起高低不同的秋千架。荡秋千可使人心旷神怡,锻炼身体和意志。无疑这是一种有益的民间体育游艺活动。一些地方的群众认为,荡秋千能祛除疾病。这也许就是荡秋千能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就连那些不会走路的孩子和年过古稀的老人也要在别人的扶持下荡几下,青年男女和壮年们就更不用说了。对彝家人来说更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历来就是英勇善战的民族。荡秋千分单人荡、双人荡、立荡、坐荡等。在彝家人的秋杆会上还会汇聚各地的秋千高手,有时还要有人一比高低。荡得最高的最美的人很受乡邻的赞扬。荡秋千的这些日子里,也常常是青年男女相遇,接触的好机会。彝家人的秋千有着特别的制作,特殊的意义。他们的秋千是砍松树临时搭的,由六棵松树作支撑,每边各三棵,而且松树头也不会除去,在顶端交叉处由藤条捆住,再加上两个很尖的木桩钉,然后在左右各自加上两捆树叶,在两个支架中间担一横杆,横杆上系着两根藤条垂下,下面系有站板,而且几乎完工后,他们还要在六棵松树的脚下固定六棵木桩钉,同样用藤条系住,做得很稳健,就这样,彝家人的秋千就做成了。这个"秋杆"的每一部分都有着特殊的意义。立秋杆是彝家人民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阿者,而且用活动方式,将心中的悲痛化为力量,以庆祝以示怀念。秋杆顶的两捆叶子代表民族头人阿者的居所,两根钉在松树交叉处的木桩钉代表金牙齿,在三棵杆交叉处的藤条箍表示金银箍,横杆表示金银担,系在横杆上的绳、藤条表示金绳、银绳,人们为了祭奠阿者,特用这些物品来赠奉他。

四、秋杆会的仪程

当秋千竖起来后,村里的男人都会去村边,田里,追松鼠、鸟雀等一切获害,以求每年开头就把灾害拒之千里,赶得远远的。而女人们则在家里准备菜饭,等待吃饭。男人们回来后,就汇聚到秋杆场上,各家各户都轮流到 "秋杆神"面前敬酒,敬茶,上香。村民介绍这叫 "起路"。完毕后,村民就拼席吃饭了,汇聚到秋千下,坐在松叶铺的地上,尽情的吃,尽情的喝,吃一年中最好的饭食,而且每户都有责任招待一桌席,拿出自家最好的酒肉供大家享用。吃完饭后,活动正式开始了,村里的男女老少站成排,向秋杆神跪拜,然后年纪大的挤进人群中向村邻发叶子,这时每个人手中都会领到一片青香的树叶。人们围成一圈,弹起弦,吹起叶,吹起笛,开场先"唱节气",由村里主持祭祀仪式的"朵西" 领头唱,边唱边敬酒。跳完三圈后告一段落。唱节气过后,人们就汇聚到 一 堆,燃起篝火,围成圈,手挽手,尽情的跳,尽情的唱,尽情的喝酒。青年男女老少荡秋千,赛秋千。每天都要通宵达旦,一直热闹到二月十四。二月十四这天,东方发白,大家准备推秋杆了,村民邻里汇聚到一块,拔起秋杆,将它推倒。接着手挽着手围成圈,唱丰收歌,边跳边踢起地上的松叶把火堆盖住,垒成一个松叶堆活像一个稻谷堆。然后把乐器靠在"稻谷堆"周围,上香敬酒。团团围坐,互相敬酒。以示互敬互爱,团结互助,五谷丰登,蒸蒸日上。唱个痛快,喝个痛快后,各家收拾行礼回家节日才算大结局。据村民讲,有的游客到散会后都不想走,依依不舍,还会在村里停留三到四天,请求再燃起篝火,再跳笙,直到尽兴了,累了,才肯离去。

五、"秋杆会"的历史意义

响鲁村的秋杆会覆盖人口极广,影响较广泛,而且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它是一项民俗活动,也是一项健康向上的民间游艺活动,它能够世代相传,经久不衰,足以证明它是民族的节日,社会的节日,此类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各民族的团结,民族互助构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家园,它的保留和沿续对于建设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着长远的意义。[4]

参考资料

1.基础设施 · -(引用日期:2016-01-05)

2.农村经济 · -(引用日期:2016-01-06)

3.村务公开 · -(引用日期:2016-01-06)

4.人文地理 · -(引用日期:2016-01-07)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