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由网友(温润如他.)分享简介:魾,首要栖息于大江河的主河流,为底栖鱼类。性厉害,猎食性,主食小型鱼类,亦食蛙类及虾类。约正在五⑹月份繁衍。鱼类近危火活泼物肉食性中文名魾别号面瓜鱼外文名Yellow sisorid-catfish种魾科鮡科门脊索植物门纲辐鳍鱼纲属魾属体少二零~四零厘米漫衍区域亚洲萨我温江、澜沧江、恒河及湄私河推丁教名Bagarius...

魾,主要栖息于大江河的主河道,为底栖鱼类。性凶猛,猎食性,主食小型鱼类,亦食蛙类及虾类。约在5-6月份繁殖。鱼类近危水生动物肉食性

中文名

别名

面瓜鱼

外文名

Yellow sisorid-catfish

鮡科

脊索动物门

辐鳍鱼纲

魾属

体长

20~40厘米

分布区域

亚洲萨尔温江、澜沧江、恒河及湄公河

拉丁学名

Bagarius bagarius

动物界

食性

肉食性

生活环境

水生动物

保护级别

近危

鲇形目

动物界

物种简介

菏泽惊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为辐鳍鱼纲鲶形目吸口鲶科魾属的其中一种,俗名面瓜鱼。头和体前部特别粗大平扁,背缘以背鳍起点处为体最高,往前后渐低,尾柄圆,腹面平。头宽大,前端楔形。吻钝圆。口大,下位,弧形;齿尖锥形,大小不等,下颌齿较前颌齿稀疏,外列齿较大,约呈1行排列。眼小,位于头背侧。具颌须1对和颏须3对,颌须发达,宽扁,末端细长,后伸达胸鳍基后端,颌须有皮褶与吻部相连;颏须纤细。头背及体表皮肤粗糙,布满纵嵴突,腹面光滑。背鳍硬刺后缘光滑,末端柔软,延长成丝状;脂鳍短;胸鳍平展,硬刺后缘有弱锯齿,末端亦呈丝状,延至腹鳍基后端;尾鳍大,深分叉,上下叶末端延长成丝状。体灰黄,背鳍后方、脂鳍下方及尾鳍基前上方各有一灰黑色大鞍状斑,下延过侧线,偶鳍及尾鳍布有黑斑。

主要栖息于大江河的主河道的,为底栖鱼类。肉食性鱼类,性凶猛,猎食性,靠嗅觉觅食主食软体动物及小型鱼类,嗜食腐尸亦食蛙类及虾类。约在5-6月份繁殖。

对其野生状态数量不甚了解。但常可见到。近数十年来,由于产区人口剧增,电、毒、炸等有害捕捞方法的使用较为普遍,致使其资源量急剧减少且逐年体型萎缩,大部分幼体便能繁殖。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巨魾
外观

体长20~40厘米最大约2米
分布区域亚洲萨尔温江、澜沧江、恒河及湄公河中国怒江、澜沧江、元江诸水系等
食性肉食性肉食性
鮡科鮡科
展开表格

保护等级

2021年2月1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魾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

参考资料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 · 农业农村部(引用日期:2021-02-10)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