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璞纯(廖璞纯)

由网友(苏漓)分享简介:廖璞杂(一八八四~一九一一),本名廖传,安徽淮南廖野湾村人。起义掉败后归到寿州,协帮其兄廖海粟正在寿州东城策动平易近众,组织农会,筹备枪械,筹办复兴。宣统3年(一九一一年)秋,上海联盟会总构造命袁门风筹备武装,相应广州起义。注释廖璞杂(一八八四~一九一一),本名廖传,安徽淮南廖野湾村人。出熟于官吏野庭。一八九八年维新变法掉败...

廖璞纯(1884~1911),原名廖传,安徽淮南廖家湾村人。起义失败后回到寿州,协助其兄廖海粟在寿州东乡发动民众,组织农会,筹备枪械,准备再起。宣统三年(1911年)春,上海同盟会总机关命袁家声筹备武装,响应广州起义。

正文

品读蚌埠丨小南山阻击战

廖璞纯(1884~1911),原名廖传,安徽淮南廖家湾村人。出生于仕宦家庭。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父、兄弃官回乡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勉励子孙习文练武,伺机报国。他从小受其影响,在村塾读书时,常与哥哥廖海粟、堂弟廖梓英议论国家大事,带头在乡里剪辫子、戴礼帽。稍长,由亲戚柏文蔚介绍加入寿州强学会,与廖少斋、廖海粟、廖璞纯、廖盘箴、廖子宾、廖梓英、廖瑞然、廖楚珍等廖氏青年以习武学文为名,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邀堂弟廖梓英奔赴安庆,考入安徽武备学堂,加入“岳王会”(革命团体同盟会外围组织)。毕业后被分配在安徽改编新军马炮营中当弁目(排长)。同年8月,参加中国同盟会长江流域分会,协同同盟会安庆分会负责人熊成基、范传甲在新军中宣传孙中山倡导的革命纲领,秘密发展革命组织。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参加安庆马炮营起义。起义失利后,他主张改变战略,取庐州(合肥)为根据地。为掩护起义军顺利撤退,他率50余骑兵伏于通往舒城途中的山丘间,趁敌不备,一举击溃了清军骑兵。

袁派璞纯先期去淮北烈山一带动员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潜回家乡。是年农历九月,张汇韬、袁家声等筹谋在寿州举事,璞纯先期被遣至城内做内应,14日夜随袁家声等率200余人占领镇署。淮上军成立,璞纯任第8营管带,率部随副司令袁家声、军统廖海粟东征怀远、凤阳、蚌埠,挺进五河。同年12月,他指挥连队从西、南两个方向进逼蚌埠小南山,堵截江南提督张勋残部。他身先士卒,挥刀在前,冲入敌群,与清兵展开肉搏战,此役淮上军伤亡惨重,璞纯亦壮烈捐躯,时年仅27岁。

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文谥以大都尉军衔。由知名文人、书法家张树侯撰文,镌石立碑于蚌埠小南山,并于寿县建立专祠崇记。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内务部追认他为辛亥革命烈士。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