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HSPA+(TD-HSPA+)

由网友(口头上de承诺)分享简介:TD-SCDMA是正在三GPP Rel.四版原中引进的,后续正在Rel.五、Rel.六、Rel.七版原中别离引进了HSDPA、MBMS、HSUPA和加强型的MBMS—MBSFN。为了入1步提低体系机能,三GPP 正在Rel.八版原中又引进了TD-HSPA+。 TD-HSPA+鉴于TD-HSPA系统架构,针对于TD-HSPA中...

TD-SCDMA是在3GPP Rel.4版本中引入的,后续在Rel.5、Rel.6、Rel.7版本中分别引入了HSDPA、MBMS、HSUPA以及增强型的MBMS—MBSFN。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3GPP 在Rel.8版本中又引入了TD-HSPA+。 TD-HSPA+基于TD-HSPA体系架构,针对TD-HSPA中一些有待提高和完善的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增强,从而使TD-SCDMA能够提供质量更高的服务。这些优化和增强技术主要包括:下行64QAM、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无线接口层2协议增强、增强型CELL_FACH和连续的分组连接(Continuous Packet Connectivity,CPC)。

简介

锐合发布最小TD SCDMA GSM无线通讯模块

TD-HSPA+的技术研究和标准化工作方式,和TD-HSPA基本相同。CCSA于2006年就启动了TD-HSPA+的研究项目,并于2007年9月在3GPP全会立项确定实施标准化工作。在后续的研究中,由于各关键技术相对比较独立,不涉及整个体系架构的变化,因此主要采取的是分别开展、同步推进的研究模式,整个标准化工作已于2009年3月在3GPP结题,随后继续进行细节的完善和优化。

TD-HSPA+的关键技术

2.1下行64QAM

TD-HSPA+在下行方向采用了更高的调制方式—64QAM。下行采用64QAM,一方面提高了空中接口每个符号携带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也是对下行采用多天线技术(MIMO)的一种有力补充,比如在一些场景下不能采用MIMO。TD-HSUPA在上行已经采用16QAM调制方式,考虑到UE器件要求以及上行业务应用,认为HSPA+上行采用16QAM已经可以满足需求,因此更高阶的64QAM调制主要体现在下行。通过仿真已经证明,下行采用64QAM的高阶调制,对性能有很明显的提高。

2.2多入多出(MIMO)天线技术

MIMO技术是在NodeB和UE同时应用多天线,其目的是在不需要附加带宽的前提下,利用空间信道的选择性来进一步改善系统容量、增加数据吞吐量和提高频谱效率。

在3GPPRel.7版本中已经将FDD(WCDMA)使用的MIMO技术写入到HSPA+规范中,并确定了其MIMO方案(D-TxAA)。对于TD-SCDMAMIMO,具体采用什么MIMO方案以及相应的性能分析和评估结果,在后面的章节将做详细的介绍。

2.3无线接口层2协议增强

由于物理层引入MIMO、64QAM等技术后,物理层传输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原有的无线接口层2成为系统提升速率的瓶颈因素,因此需要对无线接口层2的协议结构和规定进行修改,以适应新的物理层技术并且提升系统性能,同时还需要保证层2协议增强的方案和原有协议结构的后向兼容。

2.4增强型CELL_FACH

增强型CELL_FACH的目的在于提高UE在CELL_FACH状态的峰值速率,比如通过更高的数据速率来降低CELL_FACH、CELL_PCH和URA_PCH状态的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时延,降低从CELL_FACH、CELL_PCH和URA_PCH状态转换到CELL_DCH状态的时延,允许在CELL_FACH状态下的UE具有更低的功率消耗。

2.5CPC(ContinuousPacketConectivity)

基于HSPA的分组数据用户长时间处于连接状态,存在着传输间断、频繁的连接终止以及重连等问题,为了改善用户体验,需要避免这种情况下频繁的连接终止和重建,减少信令负荷和延迟。此外,还希望在不影响小区吞吐量的基础上,显著增加CELL_DCH状态下的分组用户数目,提高某些使用HSPA技术的业务(如VoIP)的效率,以及降低处于连接态的UE的功耗。这些,都属于CPC的研究目标。

CPC主要聚焦在优化TD-HSPA方面,即UE保持在CELL_DCH状态且仅配置了HSDPA/E-DCH信道的场景,即没有上下行伴随DPCH—信令无线承载(SRB)下行映射在HS-DSCH上,上行映射在E-DCH上。

CPC主要包含两个特性:SPS(半持续调度)和控制信道DRX。其中SPS包括了HS-DSCH的SPS和E-DCH的SPS。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