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百舌(听百舌)

由网友(人才)分享简介:《听百舌》1诗,典型地表现了刘令娴用典的罪夫,言语精细精美劣俗:“新晴”典出潘岳的《闲居赋》,“雕楹”典出弛衡的《西京赋》,“山阴笛”典出向秀的《思旧赋》,“洛滨笙”典出《列仙传》。诗的立意奇巧,以女性临镜构想齐诗,活用名野之典,虽无1字着情,却将诗人的闺房怡情之趣写了进去。做品来由玉台新咏文教文体5言古风做品名称听百舌创...

《听百舌》一诗,典型地体现了刘令娴用典的功夫,语言考究优雅:“新晴”典出潘岳的《闲居赋》,“雕楹”典出张衡的《西京赋》,“山阳笛”典出向秀的《思旧赋》,“洛滨笙”典出《列仙传》。诗的立意奇巧,以女性临镜构思全诗,活用名家之典,虽无一字着情,却将诗人的闺房怡情之趣写了出来。

作品出处

玉台新咏

文学体裁

五言古风

作品名称

听百舌

创作年代

南北朝

作者

刘令娴

作品全文

连续5分钟乌鸫叫声,不愧是百舌鸟,叫声确实很好听

庭树旦新睛,临镜出雕楹。

风吹桃李气,过传春鸟声。

净写出阳笛①,全作洛滨笙②。

注意欢留听,误令妆不成。

注释

①山阳笛:晋代向秀路经亡友嵇康曾居住的山阳旧庐、温邻人笛声“发音寥亮”,追思往昔,感音而叹。于是作《思旧赋》,后因以山阳笛为怀念旧友之典。

②洛滨笙:汉刘向《列仙传》:相传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后随邱公登嵩山而去。

作品赏析

百舌鸟,又称反舌鸟。因其鸣声反复数传,如百鸟之音而得名。百舌鸟立春后鸣啭不已,夏至后即无声。这首诗把诗人听百舌鸟的真实感受维妙维肖地再现于读者面前。

全诗八句,分为二层,每层各四句。前四句用白描手法状景写人,展现“听”的空间和因由:这是一个雨过天晴的春晨,空气格外清新,庭树分外翠绿。万物苏醒,生机勃勃。诗人经过雕楹(雕有图案的柱子),步出闺房,临镜梳妆。晨风送来桃李花香,传来了百舌鸟宛转动听的鸣唱。后四句紧扣“听”字,抒发自己的感受。先是描摹百舌的声音:“净写出阳笛,全作洛滨笙。”“净写”与“全作”同义,即“甚是”、“大如”的意思。“山阳笛”用晋代向秀的典故,事见何秀《思旧赋。序》:向秀路经亡友嵇康曾居住的山阳旧庐、温邻人笛声“发音寥亮”,追思往昔,感音而叹。“洛滨笙”典出《列仙传》:相传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后随邱公登嵩山而去。这两句赞美百舌甚似“出阳笛”,那般清越高远,嘹亮悠扬。又很像“洛滨笙”之声,作凤凰鸣,声振春树,响遏春云。在古典诗词中,大凡描摹声音(乐曲声、鸣禽声)的,多利用人类五官的生理机能,化抽象之音为具象之形。而刘令娴却采用无形无色的百舌声。百舌是一种名贵的鸟,其声变化无穷,“弄音无常则”(郭愔《百舌》),绝非一般鸣禽可比,更非一般人所能描摹。因此诗人特意选用了内涵丰富、不同寻常的山阳笛声和洛滨笙音作代表,以拟百舌的音韵声情,显得新颖别致,情趣高雅、意味深长。

“注意欢留听,误令妆不成。”诗的最后两句,概括了聆听百舌鸣声所产生的效果,突出刻画了听者入迷的情状。既交代落实了开头“临镜”一事,又再次传达出百舌鸣声之神韵。诗人屏息凝神,全神贯注,侧耳谛听,听得入迷,情不自禁地陶醉于百舌声中,以至于忘记了梳理晨妆。从听者忘我的情态中,可以想象百舌鸣声是如何超凡高妙。孔子在齐闻《邵》(舜时乐曲名),三月不知肉味。刘令娴在庭院听百舌而忘其梳妆。“圣人”所钟,才女所爱,各自不同,却均可成为美谈。

作者简介

刘令娴,南朝梁代女诗人,约公元五二五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刘孝绰妹,徐悱之妻。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称刘三娘。《梁书·刘孝绰传》中载有她的事迹。令娴的丈夫徐悱,字敬业,是仆射徐勉的儿子,宦游在外,夫妇二人寄诗赠答,感情真挚。刘令娴的作品,《唐书·经籍志》说有文集六卷(《刘氏集》),而《隋书·经籍志》则作三卷。她的情诗受南朝民歌的影响,写的相当大胆,而且语言清新,风格流丽。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