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央级国家档案馆)

由网友(我们的年少不能重来?)分享简介:中国第2汗青档案馆是散中典匿中华平易近国期间(一九一二年-⑴九四九年)历届中央当局及直属机构档案的中央级国度档案馆。中文名中国第2汗青档案馆基原先容中国第2汗青档案馆是散中典匿中华平易近国期间(一九一二-⑴九四九)历届中央当局及直属机构档案的中央级国度档案馆。馆址正在南京市中山东路三零九号,本为“中国人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设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集中典藏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历届中央政府及直属机构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

中文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基本介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竣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集中典藏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历届中央政府及直属机构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馆址在南京市中山东路309号,原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旧址,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于1936年建成。档案库房、阅览大厅和业务大楼等建筑均为1950年代后仿照民国建筑风格相继建成。

为集中管理国民政府遗留在南京的档案,1951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成立,其后又从成都、重庆、昆明、广州和上海等地接收了大量国民政府中央机构的档案,奠定了馆藏档案的基础。1964年4月,南京史料整理处改隶国家档案局,更名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由郭沫若先生题写了馆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设有保管处、利用处、整理编目处、史料编辑处、研究室(民国档案杂志社)、技术处、信息化处和全国民国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等业务机构,专门从事民国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整理、编目、接待利用和编研出版等工作,结合缩微复制、数字化扫描等手段,对馆藏档案进行研究、开发与利用。编辑出版了包括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丛刊、丛书在内共200余种10亿字的档案史料,并创办了《民国档案》杂志。接待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和美、日、英、法、德等国家的中外查档者60万人次以上。

经过几代档案工作者的努力,民国档案在存史资政、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出了愈加显著的作用。[1]

馆藏资源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卷帙浩繁,共收藏有1354个全宗(保管单位),基本馆藏258万余卷(宗)。此外,还收藏有民国时期图书期刊资料7万余册。

(一)南京临时政府和南方革命政权档案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仅存92天,所形成的档案数量较少,其后又历经辗转,颇有散失。现在馆藏仅有百余卷,但内容极为珍贵,其中有不少孙中山亲笔批示和签发的文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袁世凯当政后,孙中山又领导了南方革命运动。从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至1927年宁汉合作,南方革命政权所形成的档案,虽几经辗转,散失甚多,但本馆仍保存近700卷。

(二)民国北京政府档案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建立了民国政府。自袁世凯起,中经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冯国璋、曹锟等,直到1928年6月张作霖退出北京止,民国北京政府当政的16年间形成了为数甚多的档案。民国北京政府瓦解后,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了相关档案,并在北京专设机构保管,其后又陆续将这部分档案南迁。由于连年战乱,这部分档案遭受人为和自然的损坏十分严重。但经本馆多年悉心收集和整理,目前已达112个全宗。

(三)南京国民政府档案

南京国民政府从1927年成立,统治中国长达22年。在此期间形成的档案,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除少部分被国民政府移往台湾,以及遭受损毁和流失外,大部分均为本馆收藏。这部分档案共计1010个全宗。包括国民政府(总统府)、五院、各部及其所属军事、经济、财政、金融、资源、工矿、贸易、教育、科研等机构以及党派社团的档案,是为馆藏档案的主体。

(四)日伪政权档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并在占领区先后成立了若干个伪政权,这些日伪政权形成的档案,主要是汪精卫政权形成的档案,共计158个全宗,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日伪对沦陷区的残酷统治和日本对中国进行大肆掠夺的历史状况。

(五)特藏档案

本馆自1980年代末开始对珍贵历史档案进行特藏保护,设置了500平方米的特藏档案库,典藏着从馆藏档案中精选出的1万余卷珍贵档案。其主体为民国政要个人档案,如孙中山、蒋介石、宋子文、冯玉祥、蔡元培、张静江、丁文江、顾维钧、郭泰祺等特藏档案共64个全宗。此外还有勋章、印章、股票、钞票、邮票、商标、字画、碑拓、家谱和照片、图片、唱片等不同形式,它们兼有档案与文物双重属性,是弥足珍贵的历史瑰宝。[2]

数字化建设

在二史馆的前身南京史料整理处刚刚接收国民党政府遗留下的档案时,大部分档案资料整理散乱,被弃置在库房中,整理处调动了大批工作人员,对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档案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到上世纪80年代,二史馆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民国档案,组织专家学者赴海外对民国档案进行征集和复制。通过这些工作,二史馆的馆藏档案数量再次实现了突破,逐步达到了现今的逾220万卷(宗)。

在对馆藏档案资料进行整理的同时,二史馆还承担着对外利用的服务工作。但是,由于馆藏档案资料主要以纸质档案为主,且大部分档案资料年代久远,纸质早已泛黄老化,有些档案甚至稍一触碰就会破碎,这为档案资料的保管和利用工作造成了很大不便。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二史馆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80年代中期,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发展我国档案缩微事业》的指示和全国档案缩微工作会议精神,从1985年起,二史馆开始有计划、按步骤地将馆藏档案进行缩微复制。到2000年,二史馆逐步建立了以16毫米卷式银盐片为主,35毫米卷式银盐片和封套(平)片为辅的缩微品摄制管理系统,并逐步替代档案原件对外提供利用。同时,部分缩微品已向海内外发行,满足了中外学者及社会各方面研究参考的需求。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档案文献信息的储存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光盘已成为信息存储的主要载体,档案部门已逐步开始使用光盘作为档案信息的存储介质。二史馆用光盘技术用于民国档案的管理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8年,二史馆与原邮电部文史中心合作开展民国时期邮电档案整理工程,经过认真调研和前期准备,并结合项目实际和合作需求,于当年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扫描数据流水作业工作室和关盘数据刻录系统。经过2年的努力,完成录入馆藏邮电档案的全文信息超过380万页,刻制了一批便于保存和检索的数据光盘。自1997年至2004年,二史馆先后完成与中国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烟草专卖局、黄河水利管委会等多家单位合作的民国档案光盘制作与整理项目。至2004年底,二史馆光盘制作并存贮的总画幅数达760余万画幅。

进入新世纪,档案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信息资源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要着力抓好档案信息化这个关键环节,努力实现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二史馆被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确定为全国档案系统档案信息化工作试点单位,并在“十五”期间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并建立了具有档案数字化、办公自动化、业务管理现代化和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四大功能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并参照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及国家有关管理制度,相继制定出台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外部网站与国际互联网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计算机中心网站邮箱保密管理规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计算机中心机房管理规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工作室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有效确保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009年,根据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的要求,二史馆全面加快了馆藏民国档案数字化工程建设速度,并重点开始启动馆藏民国档案全宗档案整理、全宗及专题(合作开发项目)全文数字化、各类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二史馆利用国家财政专项经费,采用外包形式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在一期工程中与上海强然公司合作完成了249万页馆藏教育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2010年又经过公开招标,与中标的上海中信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启动500万页馆藏档案数字化二期工程。目前,每天有100多名数字化工作人员在二史馆内分别进行数字化前整理、档案扫描、数字化处理等相关工作,并由档案馆专业人员负责全程安全管理和业务指导,同时,工作场所内也有档案馆的修裱专家对部分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前的修复工作,以此确保数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缩微品目录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辑出版之

缩微品

目录(2008年底止)

南京临时政府档案,137卷,5盘,9654画幅,16毫米 缩微胶片,1985年摄制

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档案,138卷,4盘,7619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85年摄制

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档案,475卷,17盘,37086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86年摄制

北洋政府公报,5663卷,51盘,142513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8年摄制

立法院公报,130期,9盘,20596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89年摄制

立法院公报(汪伪),31期,1盘,3514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89年摄制

国防部史政局和战史编纂委员会,17370卷,746盘,2029866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0年摄制

国防部史政局和战史编纂委员会,选编,31盘,20155画幅,35毫米缩微胶片,1990年摄制

山西省情档案史料选编,524卷,96盘,171579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1年摄制

山西省情档案史料选编,选编,5盘,3250画幅,35毫米缩微胶片,1991年摄制

山西省情军事档案选编,剪辑,,109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4年摄制

新加坡(马来亚)地区华侨活动与社情档案史料选编,专题,18盘,43748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4年摄制

外交部驻云南特派员公署,2368卷,208盘,511267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4年摄制

山西省情军事档案选编,专题,16盘,115400画幅,35毫米缩微胶片,1994年摄制

国民政府行政院,19380卷,1043盘,2817974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4年摄制

中央大学档案(部分)(原中央大学档案归属南京大学,“文革”期间,出于档案资料安全方面的考虑,南京大学将一部分历史档案移送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存放,2012年5月15日正式交还南京大学),6885卷,405盘,1004210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4年摄制

南京国民政府统计档案资料选编,专题,4盘,8783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5年摄制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兵变等专题卷,专题,3盘,8103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5年摄制

国民党大事典、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指南、张謇史料,专题,1盘,1764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6年摄制

宁夏地区档案史料选编,134卷,29盘,72677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6年摄制

国民政府(总统府),11584卷,849盘,2297001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6年摄制

国民政府(总统府),选编,6盘,3900画幅,35毫米缩微胶片,1996年摄制

交通部铁路总机厂,134卷,8盘,21604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6年摄制

交通部铁路总机厂,选编,1盘,638画幅,35毫米缩微胶片,1996年摄制

北京地区档案史料选编,专题,12盘,30499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7年摄制

宗谱,专题,9盘,23883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7年摄制

四联总处理事会会议录,专题,13盘,33610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7年摄制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南昌会战,专题,4盘,13485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9年摄制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随枣会战,专题,4盘,7944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9年摄制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第一次长沙会战,专题,4盘,10846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9年摄制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桂南会战,专题,12盘,32518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9年摄制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枣宜会战,专题,13盘,34879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9年摄制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豫南会战,专题,2盘,14215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9年摄制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高会战,专题,4盘,29131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9年摄制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第二次长沙会战,专题,7盘,18823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9年摄制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晋南(中条山)会战,专题,2盘,5382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9年摄制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第三次长沙会战,专题,6盘,16321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9年摄制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常德会战,专题,4盘,10748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9年摄制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豫中(中原)会战,专题,4盘,10327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9年摄制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常衡会战,专题,6盘,16232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9年摄制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桂柳会战,专题,4盘,10488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9年摄制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滇缅会战,专题,18盘,48583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1999年摄制

香港地区档案史料选编,专题,84盘,50688画幅,35毫米缩微胶片,2002年摄制

澳门地区档案史料选编,专题,30盘,18237画幅,35毫米缩微胶片,2002年摄制

海关档案史料选编,专题,363盘,220832画幅,35毫米缩微胶片,2003年摄制

山西地区档案史料选编,专题,92盘,126341画幅,16毫米缩微胶片,2003年摄制

部门机构设置

如图:[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参考资料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介绍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引用日期:2022-08-09)

2.馆藏概述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引用日期:2022-08-09)

3.机构设置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引用日期:2022-08-09)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