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的草原(2013年余兼羽所著的散文集)

由网友(厌己)分享简介:《天边的草本》网络了做者余兼羽近些年去创做的510余篇集文,按差别主题共分为5辑。中文名天边的草本做者余兼羽外文名The grassland over horizon别号The grassland over horizon种别集文散订价三六元出书社国际文明出书私司页数二六五页(彩插四零页)开原三二出书时间二零一三年九月装帧...

《天边的草原》收集了作者余兼羽近年来创作的五十余篇散文,按不同主题共分为五辑。

中文名

天边的草原

作者

余兼羽

外文名

The grassland over horizon

别名

The grassland over horizon

类别

散文集

定价

36元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页数

265页(彩插40页)

开本

32

出版时间

2013年9月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25-0576-6

作者简介

6月25日 27日 走进呼伦贝尔伊敏草原,天边草原,巴尔虎草原部落

余兼羽,原名徐谦翮,1953年生于北京。1965年在北京26中(今汇文中学)就读初中。1969年到黑龙江省嫩江县农垦插队,在嫩江东岸广袤的黑土地上劳动九年,经历了一代知青在那个时期的共同命运,同时也萌生了最初的文学情愫。恢复高考后进入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中文系求学,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此后在北京从事教育工作多年,2010年出版长篇小说《孤女》。

内容提要

第一辑“天边的草原”赞颂了草原民族善良淳朴的天性以及作者对边疆少数民族深厚的情感;第二辑“永远的牧歌”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内蒙古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歌;第三辑“草原往事”截取蒙古民族千年历史中的几个断面,展现马背民族发展的轨迹;第四辑“青春驿站”记录了作者青年时代的经历和感受,说明“我们所有的梦想都是从青春开始萌芽的”;第五辑“人在旅途”以游记的笔法再现了世界各地的民俗风情,启发人们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

本书收录的散文风格清新,文字隽永,不仅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而且能够启迪读者联想和思考。本书的40页彩色插页收录照片近百幅,可谓图文并茂。

图书目录

目 录

序:留住心中那片美丽的草原(贺西格)

第一辑 天边的草原

天边的草原

1.

天边的草原

2、巴尔虎草原上的三姐妹(上)

3、巴尔虎草原上的三姐妹(下)

4、赛娜和她的大狗

5、宝格达山敖包大祭

6、姥姥的那达慕

7、草原上的查干萨日

8、五彩呼伦贝尔

9、曼妙的歌舞,纯净的心灵

10、牧其日昂嘎

11、乌达木这孩子

12、赛娜和我----一个关于缘分的故事

13、我们为什么喜欢英格玛

14、马头琴演奏家贺西格

15、张宇航:在草原上播种善良的人

第二辑 永远的牧歌

永远的牧歌

敖包相会----一个美丽的谎言

安代舞:医治爱情创伤的宗教舞蹈遗存

科尔沁民歌:给你讲述草原上的故事

科右中旗为何涌现出众多民歌手

悲喜新娘

浪漫鄂尔多斯

蒙古长调

陶艾格

1.

永远的牧歌

2.

敖包相会----一个美丽的谎言

3.

安代舞:医治爱情创伤的宗教舞蹈遗存

4.

科尔沁民歌:给你讲述草原上的故事

5.

科右中旗为何涌现出众多民歌手

6.

悲喜新娘

7.

浪漫鄂尔多斯

8.

蒙古长调

9.

陶艾格

10、字母歌

第三辑 草原往事

千年穹庐蒙古包

一代天骄魂归何处

捕鱼儿海子:见证蒙古帝国的兴衰

三娘子与明蒙通贡

土尔扈特东归240年祭

嘎达梅林: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诺门罕:让战争远离我们美丽的草原

三千孤儿和他们的草原额吉

鄂温克小史

1.

千年穹庐蒙古包

2.

一代天骄魂归何处

3.

捕鱼儿海子:见证蒙古帝国的兴衰

4.

三娘子与明蒙通贡

5.

土尔扈特东归240年祭

6.

嘎达梅林: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7.

诺门罕:让战争远离我们美丽的草原

8.

三千孤儿和他们的草原额吉

9.

鄂温克小史

第四辑 青春驿站

一蓑烟雨任平生

北大荒过年

草盛豆苗稀

蕾蕾

文竹的故事

淡蓝色连衣裙

钢琴那些事

想起子尤

乌尔根杜鹃

1.

一蓑烟雨任平生

2.

北大荒过年

3.

草盛豆苗稀

4.

蕾蕾

5.

文竹的故事

6.

淡蓝色连衣裙

7.

钢琴那些事

8.

想起子尤

9.

乌尔根杜鹃

第五辑 人在旅途

湿漉漉的不列颠

马丁老师

悉尼的海鸟

双城记

福留壮

佛缘处处颐和园

武夷船娘

最后的蒸汽火车

1.

湿漉漉的不列颠

2.

马丁老师

3.

悉尼的海鸟

4.

双城记

5.

福留壮

6.

佛缘处处颐和园

7.

武夷船娘

8.

最后的蒸汽火车

文章摘编

人们受够了流行歌曲的矫情和虚伪,受够了重金属音乐刺耳的喧嚣。一曲民谣,会让我们觉得清新;一支小调,使我们感受到真情,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美好的音乐。

世界原本不缺少好的音乐,是我们自己搭建起偏见的藩篱,才使我们远离了它们。

说到底,五彩呼伦贝尔是一群普通的孩子,他们并不比我们的孩子更有才华,只是在那个远离都市的地方,保存了更多的淳朴和真诚。 ----《五彩呼伦贝尔》

长调不是能“学”而会的。为什么呢?因为长调是蒙古民族血脉里的东西,它也只能随着血脉传承。我的看法是,你不在草地上生活,不讲蒙古语,不喝奶茶,不穿蒙古袍…,你硬要“学”长调,那是行不通的。

我们都知道长调中有一种唱法叫“诺古拉”(蒙古语意为“皱褶”,即波折音),它类似颤音的抖动效果使蒙古长调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一些人探讨它形成的原因、发音的技术要领,提出种种理论。其实没有那么高深,我的看法,它不过是人在马上唱歌时,由于马小跑(不是奔跑)时的颠簸,打破了歌唱者气息的连贯和完整,自然就形成了这样的“坏音”,由于这种“坏音”不时出现,人们没有急着去修复它,反而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一种特色。如是而已,道理自然而又简单。 ----《蒙古长调》

在我狭窄局促的书房里,摆着一盆文竹。它虽不开花,却一年四季都苍绿苍绿的,即使在严冬,我这小屋的一隅也被它点染出一丝春意。它看上去纤细,却又不失挺拔----针形的枝叶一层层有力地伸展着,俨然像一株小松。有时备课累了,我会对着文竹凝思,看着它茂密枝叶遮蔽下的一小片泥土,有时会有几只小虫在蹒跚爬行,我就想,在虫儿的眼里,这花盆中的天地大概要算广大的园林了,那文竹,也该像参天大树一样的吧。 ----《文竹的故事》

竹筏已经过了“八曲”,就要到达漂流的终点了。水转峰回,前面的江面陡然开阔了起来,一座山峰突兀地耸立在我们面前,孤傲而挺拔。船娘忽然开口说:“看,这就是玉女峰,她是我们武夷三十六峰里最美的一座了!”这是一路行来我们听到的她说的唯一一句话。

很多年过去了,我对武夷山之行的印象早已模糊,唯有九曲溪上美丽的船娘阿蓉,时常出现在我的记忆中。她身材窈窕,撑船的动作极为优美。 ----《武夷船娘》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