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北宋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

由网友(花痴泡面男。)分享简介:来由《齐宋词》词牌名破阵子做品类型触景熟情主题拜别主题抒情主题感伤写景玉轮写景大海写景烛炬做品赏析此词内容纯真,从女性角度抒写相思之甜。上阕以蟠桃易生和洽月少圆去反衬情侣间的聚长离多。蟠桃3千年1生,客人私却以为它“易生”,亮月1月只圆1次,客人私却以为它“少圆”,那都是反语,无法语、甜闷语,欲说其取恋人碰面之难尤甚于...

出处

《全宋词》

词牌名

破阵子

作品类型

触景生情

主题

离别

主题

抒怀

主题

感伤

写景

月亮

写景

大海

写景

蜡烛

作品赏析

此词内容单纯,从女性角度抒写相思之苦。上阕以蟠桃易熟和好月长圆来反衬情侣间的聚少离多。蟠桃三千年一熟,主人公却认为它“易熟”,明月一月只圆一次,主人公却认为它“长圆”,这都是反语,无奈语、苦闷语,欲说其与情人会面之难尤甚于桃熟月圆而已。结句“此情须问天”,既是将此情质问苍天,为何相会如此之难?也是将爱情的前途托付苍天,希望冥冥中能得到指示。

晏殊的这首词很冷门,却打破了传统的写法,令人拍案叫绝

下阕第一句化用杜牧诗句,但却不是描写离别之情,而是别后之情。蜡烛与熏炉是女主人公卧室之物,象征了她的生活状态。它们一个“到明垂泪”,一个“尽日生烟”,可见从日到夜,从夜到明,痛苦无时无刻不在折磨女主人公的内心。接下来三句亦是反语、无奈语、苦闷语。“我”心中的忧秘已经到了极端难以忍耐的程度,然而秦筝空有那么多弦,却完全不能替“我”传情达意。痛苦不仅无人可诉,甚至于根本无从表达,这是更深一层的悲哀。

此词在立意上无甚新意,长处在于能用鲜明的物象来衬托和渲染相思之苦。蟠桃本不易熟,好月本不长圆,作者却偏偏写它们“易熟”、“长圆”,看似无理而实则有理。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情人久别难会,几乎分分秒秒都是煎熬,心理时间又何止三千年而已。蜡烛自然垂泪,熏炉自然生烟,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然而作者偏偏将它们拈出,加一“到明”和“尽日”,化无情为有情,渲染出永不间断、永无休歇的相思之苦。作者精心选择意象,并且巧妙安排,从神话中的蟠桃到自然界的明月,再到随时可见的蜡烛与虫炉,最后到贴身抚弄的秦等,意象从高到低、从远到近,象征着女主人公的情感从激越到悲苦,从高亢到呜咽。她从抬头望天到低头抚筝,视角越来越低,心情也越来越哀寂悲凉。到此,作者可谓写足了“一点凄凉愁绝意”。[2]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入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汪政编注 . 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晏词 . 济南 :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5-03 . 36 .[2] (北宋)晏殊著;单芳译评 . 晏殊珠玉词译评 . 兰州 : 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1-12 . 4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