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张寺丞王校勘(宋代诗人晏殊创作的七言律诗)

由网友(习惯孤独)分享简介:来由《晏元献遗文》做品文体7言律诗做品类型即事感念做品类型借景抒怀主题抒情主题感伤主题哲理写景写雨节日清亮节植物燕子动物花做品赏析那尾诗的2、5、63句是名句,诗人对于此情有独钟,是从他本先挖写的《浣溪沙·1曲新词酒1杯》1词移植过去,炫示为自得之笔,只将第2句中的“喷鼻”改成“幽”。也有诗先词后之说。尾联果时兴感。起句点...

出处

《晏元献遗文》

作品体裁

七言律诗

作品类型

即事感怀

作品类型

借景抒情

主题

抒怀

主题

感伤

主题

哲理

写景

写雨

节日

清明节

动物

燕子

植物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二、五、六三句是名句,诗人对此情有独钟,是从他原先填写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移植过来,炫示为得意之笔,只将第二句中的“香”改为“幽”。也有诗先词后之说。

朕称第二,谁敢称第一 傲视帝王书法的宋高宗

首联因时兴感。起句点明时令。时值暮春三月,“元巳清明”将至未至之际,草木萌发,生机勃然。达官贵人,休假踏青;王孙仕女,倾城游赏,最是一年好风光。一副清明游春图刚欲展现,诗人却用“假未开”三字煞住。此句写实景,有景有人。富贵之家,园林景致清幽。诗人用白描手法勾画出一个徘徊幽径的自我形象。“独徘徊”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颔联承上思绪,渲染气氛,烘托“徘徊”心情。用一个“寒”字抒发诗人迟暮之感。清明时节天气多变,由于雨“不定”,水气浮动之间,带来一股漠漠轻寒。“斑斑雨”还暗示花落。雨不止,哀不断,只得借酒自遣。酒和雨本无联系,但都浸透了诗人的伤春愁绪。

颈联与上相承,又转出新意。“花落去”“燕归来”都是眼前景,具体可感;“无可奈何”“似曾相识”,却是抽象的思绪,两句都出之以虚实相间的笔法。出句描写诗人对花落去的眷恋,对句借燕子归来抒写岁月流转,可见人事兴衰,无往不复。两句属对工巧,音节流畅,形成委婉凄迷的意境,写景抒情中又深含理趣。而且,晏殊自己对这个对子还特别欣赏,一字不动地移入《浣溪沙》词中。词云:“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尾联反转点题,出人意表。诗人既已领悟到人生的哲理,伤春叹逝,无济于事,猛然从愁思中振起,表示要以及时选才为己任,主旨豁然呈露。“游梁赋客”,借用汉代梁孝王好宾客,一时才士多游梁园之典故以自喻,诗人把张先、王琪比作当年梁园中的司马相如与枚乘之辈。极称其学士富赡,才思出众。“莫惜青钱万选才”一句,毕现诗人旷达豪俊的性格。晏殊地位显要,厚于自奉,且不惜钱财收留宾客。一个“万”字,写出其选才宏旨,显出宰相风度。

此诗回环婉转,波澜曲折。前六句写景色,一气呵成,伤感情致身婉缠绵。结句翼然振起,直抒胸臆。愁思而不失理智,感伤而不失气度。“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乃全诗警句,不仅寓情于景,还寓情于理,可谓情理兼胜。读之令人产生不断的艺术联想,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对后来宋诗以理入诗,也许是个启迪。[5]

创作背景

公元1029年(宋仁宗天圣七年),晏殊因上疏言事,罢枢密副使,出为应天府南京(商丘)留守,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6][1]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入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示张寺丞王校勘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毛远明,钟尚钧 . 《历代帝王将相诗注析》 . 北京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5 . 395-396 .[3] 邓楚栋,邓亚文 . 《五朝千家诗.中,宋元千家诗》 . 北京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 . 123 .[4] 蒋孟豪 . 《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 . 重庆 : 重庆出版社 ,2006 . 246 .[5]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 《唐宋词鉴赏集》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 133 .展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