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何路向家园(纳兰性德词作)

由网友(敗家玩意、)分享简介:《功德近·何路向野园》是清朝词人缴兰性德所写的1尾词。该词抒发了词人对于老婆分别的疾苦相思之情。齐词运用多种体现伎俩抒发了词人对于爱人的忖量取眷恋,借恋爱题材依靠本身心田的抵牾取疾苦。做者缴兰性德做品名称功德近·何路向野园文体词来由《缴兰词》创做年月清代做品本文功德近何路向野园,历历 残山剩火。都把1秋淡漠,到麦秋日气。料...

《好事近·何路向家园》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表达了词人对妻子别离的痛苦相思之情。全词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对爱人的思念与眷恋,借爱情题材寄托自己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作者

纳兰性德

作品名称

好事近·何路向家园

体裁

出处

《纳兰词》

创作年代

清朝

作品原文

好事近 纵使东风依旧,怕红颜不似

好事近

何路向家园,历历 残山剩水。都把一春冷淡,到麦秋天气。

料应重发隔年花,莫问花前事。纵使东风依旧,怕红颜不似。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①历历:零落的样子。

②冷淡:不热情,不热闹。

③麦秋天气:谓农历四五月麦熟时节。

④隔年花:去年之花。

白话译文

眼见处处都是残破的山水,哪条才是回家的路呢?这个春天冷清寡淡,了无春意,一转眼就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

想去年的花枝在这些天里又将开放,但我全无赏花的情绪,因为就算春风还与去年一样,但红颜已改,不似去年。

创作背景

词人的妻子卢氏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产后病故。十七年五月初,词人随从康熙帝巡视郊畿,在回归的途中为了表达自己对卢氏的怀念之情而写下这首词。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首句发问,初看好像问得没有道理。词人的家园在北京,任何一条大路都能通向北京,无需问得。要知道在词人心目中,因为爱妻已死,今日的家园,已非昔日的家园。也就是说,要回到昔日的家园,已无路可通。由于心中忧伤,眼前所见的青山绿水,也都染上了一片愁容,变成了残山剩水。这时凄冷的春天已过,到了初夏割麦的时节。

下片谓去年这时节开的花,在古诗词中,“花”有时专指牡丹,想必又将重新萌放,因而想起词人过去与妻子在花前月下所过的恩爱时光,但这一切已不堪回首。最后二句以议论作结,谓今年的东风,纵使能像去年的东风一样地吹,今年的花能像去年的花一样地开,而心爱的妻子再不能死而复生,过去的恩爱岁月不可能再有了。

全词写词人与妻子的再一次分别,词人在“残山剩水”的旅途之上,生发出了痛苦的相思之情。全词用的全是平淡语,结句似也无甚新意,但全都凸显词人心境的悲凉。

名家点评

现代学者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首句言行役在外,第二句言沿途所经为战后荒残之地,第三、四句言一春未归,已至春尽夏初之时,康熙二十年二至五月,性德扈从至遵化、科尔沁;康熙二十一年二至五月,又随驾至吉林,均与词境相合。”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