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帝乡·花花(唐代温庭筠所作的词)

由网友(山高木南)分享简介:来由《齐唐诗》做品赏析赏析那尾词以春光起兴,写女子对于丈夫的眷恋之情。开首“花花”2句起首衬着繁花似锦的秋天情形:春景烂熳,百花怒放,为女客人私的进场做展垫。“罗袖”2句,写女客人私进场,她穿戴罗衣,面临绘帘,忖量恋人肠欲断。由秋日美景转到相思之情的描写,此中“肠断”2字把景取情的调和氛围挨破,乐景哀情相映,情更哀。“卓...

出处

《全唐诗》

作品赏析

赏析

这首词以春景起兴,写女子对丈夫的眷恋之情。开头“花花”二句首先渲染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春光烂熳,百花盛开,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罗袖”二句,写女主人公出场,她穿着罗衣,面对画帘,思念情人肠欲断。由春日美景转到相思之情的描写,其中“肠断”二字把景与情的和谐气氛打破,乐景哀情相映,情更哀。“卓香车”,是说女子于画帘之内,伤怀已极,故立车遣愁。

起于武终于文,辛弃疾的词,让人拔剑叹息

后四句摄取对话的特写镜头:回头闲聊,神态绰约。“回面”二句写女主人公坐在车上与街上的熟人说话,这是女子掩饰自己情感的举动,看似平静,实为她在排遣自己“肠断”的心情。结句写女主人公因烦闷而向人诉说丈夫“不归家”,很有情趣。女子之言实为衷曲,进一步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说明她“肠断”的原由。这里借用刘晨、阮肇典故,意指情人久出未归。一个“惟”字,表现出女子对爱的专一和执着。

全词围绕“断肠”写人,时而绘景,时而动作与心情俱见,时而将心情隐于动作之中,时而又把心情寄之于话语之内,运笔多变,将人的内在心曲揭示无遗,极富神韵。[1]

评价

原河南大学教授华钟彦:“花花”二句,言花之繁茂也。卓,立也。言美人驻车而观也。……《神仙记》:“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溪边有二女子,忻然如旧相识。乃留刘、阮止焉。居数月,而人间已隔数世。遂复入天台,迷不知其处也。”此指远人不归者言,不必泥于刘、阮也。(《花间集注》卷二)[2]

作者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3]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温庭筠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之一,反映的是妇女的相思怨情,时间在春天。其创作年份未能确证。[1][4]

作者简介

温庭筠(本名岐,又名温八叉,约812年-约866年),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其工诗,与李商隐合称“温李”,在词史上,也与韦庄并称“温韦”,被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其多次考进士均落榜,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放荡不羁,讽刺权贵,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其约卒于咸通末,年六十左右。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思帝乡·花花》译文,注释,背景,赏析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19-12-25][2] 《花间集注》简介 · 互动百科[引用日期2019-12-25][3] 温庭筠简介 · 互动百科[引用日期2019-12-25][4] 思帝乡·花花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2-02-2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