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咏梅(南宋词人陈亮创作的一首词)

由网友(小姐ˉ各自安好)分享简介:来由齐宋词词牌名功德近做品类型托物寄情主题抒情主题典故植物胡蝶动物梅花做品赏析词的上片做者用凝练的绘笔,彷佛绝不经意地便点染出屋角檐下这两3枝天天都睹到但并未留神过的梅的绰约风度。“的皪两3枝,点破暮烟苍碧”,“的皪”,用那两字点出梅花的秀净,但也只有两3枝,故其实不显患上繁素。而正在“苍碧”的暮烟烘托下,却照旧10分夺目,所...

出处

全宋词

词牌名

好事近

作品类型

托物寄情

主题

抒怀

主题

典故

动物

蝴蝶

植物

梅花

作品赏析

词的上片作者用凝炼的画笔,似乎毫不经意地就点染出屋角檐下那两三枝每天都见到但并未留心过的梅的绰约风姿。“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的皪”,用这两字点出梅花的秀洁,但也只有两三枝,故并不显得繁艳。而在“苍碧”的暮烟衬托下,却还是十分醒目,所以特用“点破”二字,以示不凡。作者笔下没有给读者一个鲜花锦簇的热烈画面,而只以“两三枝”相点缀,似乎显得冷清。这是因为梅开于冬春之际,这使它与姹紫嫣红的春花不同,它的开放,要经受一番与严寒的搏斗。梅以虬劲的枝干和甚至显得稀疏的花朵,在万卉凋零的严寒中向世界显示了它独出的英姿,这孤傲给人以特殊的美感。人们折梅或画梅,往往只取一两枝,正不以繁华似锦为美。因此,词中“的皪两三枝”确是恰到好处的。而且,正因其少,才给人以“点破”“暮烟苍碧”的感觉。接下来,词人用带有主观情意的“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吹笛”,使这梅介入人事,并赋予它以情感。

关于 古代驿站 的古诗有哪些

词的下片更以抒情为主。换头两句不仅有承转作用,而且极力渲染夜色,造成一种优美静谧的境界,为写朦胧梦境创造条件。然后,作者别出心裁地以梦中化蝶、追踪香迹抒发自己对梅的喜爱和追求之情,乃更出新意。再续以“恐幽香难觅”一句为结,却言梦中虽可化蝶穿花,却因无法再寻觅到梅的幽香而若有所失,写出爱梅人对梅可见而不可及的微妙心理。如此虚虚实实、或梦或醒,既真切而又光怪陆离,把这梅的品格和词人的心境交织在一起来写,表达得曲折尽意,饶有余味。

此词从表面上看,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惊人之语,运用历史典故亦不多。但仔细品读,便会发现它仍是以新的手段写出新的志趣,并未落入前人窠臼,而实在是独具一格,精妙独到。[2]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岁末,几枝绽放的梅花勾起了作者赏玩的兴致,便写下了这首词。[2][1]

作品评价

湘潭大学教授姜逸波:“借梅的高洁清芬以喻自己的孤傲不群,如果说这首词有寄托的话,这人约可以算是作者欲抒的胸怀吧。”[3]

作者简介

陈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男,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为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南宋文学家、思想家。

陈亮“才气超迈,喜谈兵事。宋孝宗时,被婺州以解头荐。乾道五年(1169年),上《中兴五论》。淳熙五年(1178年),再诣阙上书,极论时事,反对和议,力主抗金。遭人嫉恨,两度入狱。出狱后志气益励。淳熙十五年(1188年),第三次上书,建议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锐意恢复。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被人诬告,第三次下狱,次年出狱。绍熙四年(1193年),被宋光宗亲擢为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及就任而逝,年五十二。宋理宗时,追谥“文毅”。

陈亮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指摘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创立永康学派。与朱熹友善,论学则冰炭不相容,曾进行过多次“王霸义利之辩”。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也感情激越,风格豪放,显示其政治抱负。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好事近·咏梅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郭晓慧 . 全宋词全注全评(三) . 天津 :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4 . 2117-2118 .[3] 唐圭璋 等 .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 1651-1652 .[4] 肖剑主编 . 宋词鉴赏大典 . 北京 : 长征出版社 ,1999-11 . 1233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