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美珍(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鲜门创始人)

由网友(寂寞、与我为邻)分享简介:鲜美珍 (一六六一~一七三九),男,归族,中国伊斯兰学虎夫耶鲜门首创人,学内称其为“柱子太爷”,谈号:阿勒夫·考亥勒。他一六八九年正在青海西宁创建了中国伊斯兰学虎夫耶鲜门门宦并起头布道,前后把虎夫耶鲜门传到天下10几个省(市、区),一九零九年虎夫耶鲜门布道中间移至宁夏固本挂马沟拱拜,一九九三年移至宁夏西吉县旗杆梁拱拜。创建...

鲜美珍 (1661~1739),男,回族,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鲜门创始人,教内称其为“柱子太爷”,道号:阿勒夫·考亥勒。他1689年在青海西宁创立了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鲜门门宦并开始传教,先后把虎夫耶鲜门传到全国十几个省(市、区),1909年虎夫耶鲜门传教中心移至宁夏固原挂马沟拱拜,1993年移至宁夏西吉县旗杆梁拱拜。

创立鲜门

霍梅尼为何痛心的说 巴列维提升女性地位,是要消灭伊斯兰

鲜美珍祖籍江苏南京竹行(现名竹镇镇)人,其父母随着发流、逃难之众,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冬,到青海西宁城落户。当时其母怀胎三月,次年六月二十五日晚降生。其父母为感谢真主给他取经名阿勒夫(意为认主的人)。生后八岁有三月不语,直到康熙八年(1669年)九月遇到西域人赫达耶统拉西开始说话。又经其两年特殊培养,开始念经并学汉文。他天资聪颖,智慧超人,过目不忘,十二岁时即可背诵《古兰经》全文并会讲其意。他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创立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鲜门并开始传教,到归真时传教达五十年。

鲜美珍蒙赫达耶统拉西直接传授,在清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去麦加朝觐,深造于乃格什板顶耶道堂,并从其道堂带回节制印八颗。道祖交给阿勒夫两颗艾布·伯克勒执掌虎夫耶和乃格什板顶耶道堂的印,另外还有赫达耶统拉西自带的十角印(十个角子内写四大门宦)。还承受经卷两部:即《坤里勒萨米》和《虎俩遂秃力艾斯拉勒》。此二真经内容所言奥义:”即天地之原始,源流造物之全体大用,万物之归宿,认己、认主之妙道,认圣之表理,认识、认见、认续之学问。”文妙义深,句句露真,外学济己济人,内学通微达主。

阿勒夫多年苦修成道,欲净理纯,真光独露。天人合一,只知有主,不知有物,己之亲无非主之亲,己之听无非主之听,己之言无非主之言,视、听、言、动,根无不由于主。无声无嗅之际,不睹不闻之时,浑然无我。化幻为真,不即不离,可分可合,神妙莫测。从此道晶全,渡己而渡人。

四十二岁的阿勒夫,以出家人的装束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走出青海,向外地扩大传播虎夫耶教门。他先后到甘肃、宁夏、开封、北京、广州、扬州等地传教。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鲜美珍从扬州到达开封,忽染重病,于九月二十八日归真,安葬于开封南45里的朱仙镇北门吊桥,后迁葬青海西宁东关黄花台,即黄花台拱拜。

八海里凡

阿勒夫奉赫达耶统拉西之命,从阿勒夫之道脉,特访了“赤尼”国地面八位“苏哈拜”。凭着“昴俩”赫达耶统拉西所授命者,让各“苏哈拜”亦转到渡化人的“买尕穆”上。因此陆续访收了以下八人为阿勒夫的“苏哈拜”,也叫八大“海里凡”(高徒)。即:

1.穆罕默德·他准底尼,名曰

马殿功

,青海平安巴藏沟人,生于1653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归真于1744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葬于青海平安县

巴藏沟上拱拜

2.西拉中底尼,名

刘伯阳

,甘肃兰州桥门巷人,生于1649年农历十月七日,归真于1737年农历七月十三日,葬于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

南坪拱拜

3.哲玛陇底尼,名

海胡

,宁夏固原东乡人,生于1668年农历六月十八日,归真于1750年农历四月十五日,葬于宁夏彭阳县古城镇

挂马沟拱拜

4.克玛陇底尼,名

马仓

,宁夏西吉硝河浅岔人,生于1673年农历三月七日,归真于1742年农历五月十七日,葬于宁夏西吉县硝河乡

浅岔拱拜

5.努绒底尼,名

马吉

,宁夏西吉硝河浅岔人,生于1676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归真于1745年农历五月十七日,葬于宁夏西吉县硝河乡

浅岔拱拜

6.虽法引底尼,名

马平

,宁夏西吉硝河浅岔人,生于1677年农历八月八日,归真于1754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葬于宁夏西吉县硝河乡

浅岔拱拜

7.最雅稳底尼,名

马成

,宁夏灵州人,生于农历六月二十七日,归真于农历十月二十九日(年代不清),葬于宁夏吴忠。

8.苏胡引底尼,名

沈维真

,江苏杨州人,生于1673年农历六月六日,归真于1753年农历四月初一日,葬于江苏

杨州拱拜

鲜门门宦

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鲜门门宦是伊斯兰教苏菲派传入中国后形成的最早的门宦之一。“虎夫耶”一词系阿拉伯语,为暗藏、低念之意。故又称虎夫耶为低念派。在中国始传者为也门乃格什板顶耶道堂的派出者叙利亚人,名叫阿法格·赫达耶统拉西·古图卜·兰巴尼·毫苏素不哈尼,其人通晓汉语。最早传于青海,有西宁凤凰山拱拜为证。此人在中国传授仅有八人,各有道号,其中四人创立了门宦,鲜门就是其中一支。

创始人柱子太爷鲜美珍(1661-1739),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始传于青海省西宁市,先后传至青海、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北京、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等省(市、区),至今已传八代,有三百余年的历史。“鲜门”之称谓以姓氏所得,它最早通称虎夫耶,只有地方之分。如在青海称巴藏沟虎夫耶门宦,在固原称挂马沟虎夫耶门宦,鲜门之称是从第五代穆勒什德(导师)鲜林柏迁居固原传教开始,一九零九年起沿用至今。

鲜门的传教中心在宁夏固原市,信教群众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县、彭阳县、原州区、泾源县、同心县、海原县、平罗县、中宁县、红寺堡开发区;甘肃省的兰州市;青海省的西宁市、平安县、门源县、湟中县、乐都县、尖扎县、民和县、化隆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伊宁市、温泉市、阜康市、昌吉州、哈密市、吐鲁番市、博乐市、乌苏市、巩留县、新源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焉耆县、伊吾县、精河县、莎车县;陕西省西安市等地。共修建拱拜十二座,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河南、江苏等省。

鲜门拱拜

凤凰山拱拜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凤凰山,曾是鲜门始祖鲜美珍(柱子太爷)功修之地,也是虎夫耶各派和戛底忍耶(祁门、广德门)始祖受道的起源地。由鲜门、祁门、广德门三家共同重建并成立了临时筹建委员会。该拱拜始建于元代,据清乾隆十二年(1741年)杨应据著的《西宁府新志》中记载:“凤凰山,去县治西二里许,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有岩洞,下临大川,又名南禅寺。“山顶有凤凰墩,相传昔有凤凰由此飞过,留有彩云,故有“凤台留云”之称。为湟中八景之一,凤凰山因此得名……

山上的凤凰墩后,建有伊斯兰教拱拜(传教者的园丁坟墓)一座,元初“天房”圣裔,古图卜揽巴尼·尔不都热海曼,伊斯兰教大贤来西宁传教,去世后,元西宁王速来蛮,特在西宁凤凰山为其修建拱拜并树碑以纪念之。据考,这位“圣裔是成吉思罕征服撒马尔罕后,从伊拉克来到中国云南,继又到西宁传教,复命归真后葬于此地。”见(孔祥录、喇秉德著《青海回族来源初探》)。该拱拜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历代有很多人集资修缮,扩大这座拱拜。并立有元代碑纪上刻阿拉伯文:“天房圣裔,古图卜揽巴尼·尔不都热海曼来青海”。该拱拜占地面积约3996平米,建筑面积约300平米。

黄花台拱拜

又名月台拱拜、福寿堂,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康西一路泰宁小区,始建于清乾隆中期。此地原是一片荒滩,夏季满地盛开黄花,故曰黄花台。始祖鲜美珍(柱了太爷)生前有遗言:“我睡黄花台永不出门”。教下遵照遗嘱,于清乾隆中期将道祖柱了太爷鲜美珍遗骨由固镇(宁夏固原)迁到黄花台修建了拱拜。同治年间被华寺教徒拆毁,至1950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时被拆毁,现又重建。第二代穆勒什德(导师)鲜华者(华者太爷)的遗骨也曾葬于此拱拜,后迁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工林路南坪拱拜,空坟尚存。该拱拜占地面积约1998平米,建筑面积约200平米。

南坪拱拜

原名为桥子拱拜,因曾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郊西津桥,故称桥子拱拜。始建于清乾隆初年,1953年在城市建设中被征收,政府补助4万元迁到兰州市七里河区工林路南坪,建修亭子一座,住房十余间。“文化大革命”时被拆毁。1971年因公用地迁到郊区大沟。1986年迁回南坪,现名鲜门南坪拱拜。鲜门教徒将第二代穆勒什德(导师)鲜华者(华者太爷)的遗骨于嘉庆初年间由青海黄花台拱拜迁到桥子拱拜。同埋葬者有鲜门的两位“哈里发”(弟子)刘伯阳、刘继宗父子。该拱拜占地面积约7992平米,建筑面积约800平米。

上拱拜

位于青海省平安县巴藏沟乡上马家。始建于清乾隆末年,同治年被华寺教徒拆毁,光绪初年重建,至今保存完整。埋葬者只有始祖鲜美珍(柱子太爷)的“哈里发”(弟子)马殿功。该拱拜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1200平米,建筑面积780平米。

下拱拜

位于青海省平安县巴藏沟乡下马家。始建于清道光初年,至今保存完整。埋葬者有第三代穆勒什德(导师)鲜诚德(川里太爷)。该拱拜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2664平米,建筑面积约900平米。

空郎拱拜

位于青海省平安县巴藏沟乡上马家一座小山顶上,始建于清光绪初年。此地原是一块田地,归当地土族群众耕种,地中有一块红色长圆形石头如墓状。据传土族人耕种时常有事故发生。人们多次看见有一条白布带从山顶垂至沟底并有一白发白须老人提水,从布带上走过,直到石前便无踪影。土族群众信以为神,将这块田地送给鲜门门宦,其教徒又多次见到奇景。因此,将红石略加修饰成“拱子”(墓形),正式修建了拱拜。名曰空郎,未埋任何人。该拱拜占地面积约1200平米,建筑面积约450平米。

挂马沟拱拜

位于宁夏彭阳县古城镇(原固原县张化乡)挂马沟,始建于清乾隆后期。原址在天字鸟,同治年间被拆毁。教徒将始祖鲜美珍(柱子太爷)的“哈里发”(弟子)海胡的遗骨迁到挂马沟重建拱拜。建有大小亭子四座,住房数百间,“文化大革命”时被拆毁,1985年归还鲜门。

该拱拜在天字鸟时,曾埋葬过始祖鲜美珍(柱子太爷)由河南朱仙镇迁来的遗骨,教徒为表示尊重,仍留一空地建上“拱子”(墓形)以作纪念。后将第四代穆勒什德(导师)鲜向晖(新白太爷)的遗骨由青海迁到挂马沟埋葬,第五代穆勒什德(导师)鲜林柏(九宵太爷)也葬于此。该拱拜占地面积约3330平米,建筑面积约500平米。

浅岔拱拜

位于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浅岔,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民国九年因地震部分建筑毁坏,次年重建。后由第六代穆勒什德鲜(导师)鲜玉贞(慈悯太爷)维修扩建三院住房,“文化大革命”时被拆毁。1993年由第七代穆勒什德(导师)鲜培礼(品清太爷)主持,众教下齐心协力在原址重修。埋葬者有始祖鲜美珍(柱子太爷)的三位“哈里发”(弟子)马仓、马吉、马平兄弟三人。第六代穆勒什德(导师)鲜玉贞(慈悯太爷)及其妻黄氏的遗骨已迁往旗杆梁拱拜,空坟尚存。该拱拜占地面积约2000平米,建筑面积约468平米。

旗杆梁拱拜

位于宁夏西吉县马莲乡。此地是一个独特的小山,南下一道平川与甘肃静宁接壤,交通无阻,良田万亩,村庄相接,炊烟百里;北靠大山,延绵起伏,直接六盘山脉。

鲜门历代穆勒什德(导师)都能制造雨旗,每逢雷雨欲起便将雨旗悬挂,可阻雷雨于界外,使田禾免遭冰雹的袭击,百挂百准无一不灵。因此山有固定旗杆,挂旗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故名旗杆梁。另有一说,据老人相传清末年,某日突发雷雨至此山,乌云滚滚,电闪雷鸣,未挂雨旗,几个时辰后,乌云徐徐上升,多人看见随云而起者有一条蛇状大物甚奇临地,见山顶犹如犁耕四道痕迹,众人言之:“此物是龙无疑!”

该拱拜地址经第五、六代两位穆勒什德(导师)选定,并嘱咐:在自力更生、不求外援的基础上建修一座比鲜门其它拱拜都美观、大方、实用的新拱拜。鲜门后裔及教徒谨遵先辈遗言,由第七代穆勒什德(导师)鲜培礼(品清太爷)亲自设计、主持于1990年古七月始建至1993年古九月落成。拱拜有三道别具一格的门庭:其一,拱拜院内五亭一卷,琉璃瓦盖顶,12根明柱直立,四周砖木雕刻华丽,内外迎面墙壁阿文覆面。主亭内埋葬者是由浅岔拱拜迁来的第六代穆勒什德(导师)鲜玉贞(慈悯太爷)的遗骨,其妻黄氏遗骨葬于亭外(东侧),第七代穆勒什德(导师)鲜培礼(品清太爷)埋葬于左侧亭;其二,中院设在三门外、中门内,并分东西两院各有住房、客厅相同;其三,前院大门内、中门外有宿客住房、饭厅、灶房分东西两厢对称而建。

大门两侧题有:“大世界中人为贵,小世界中心为贵。”“世界为人类而创造,真理为认识者存在。”中门内设屏风,上书:“一字懂百字懂,一字通百字通,一字动百字动,一字诚百字成。”三门两侧题有:“教道并重,真趋皆明”。

旗杆梁拱拜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和古建筑风格,别致而又新颖的建筑物,典雅大方,坚固耐久。该拱拜占地面积约16650平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米。

风台山拱拜

又名拱拜梁拱拜,位于宁夏西吉县偏城乡,始建于明末,1998年重建。埋葬者有苏宏真(风巴巴太爷)。该拱拜占地面积约1500平米,建筑面积约100平米。

另外有河南省

朱仙镇拱拜

、江苏省

扬州拱拜

,鲜门放弃对这两座拱拜的管理。

上述十二座拱拜是鲜门在中国各地广泛传教时陆续修建的。沧海变迁,虽有几拆几建,但大多保存完整,教徒们每年都去各拱拜上坟,有的拱拜仍然在维修和扩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