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之上(中国探月工程标识)

由网友(哥丶傲视群雄)分享简介: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调,形象地勾画出1轮圆月,1单手印踩正在其上,意味着月球摸索工程的最终胡想,圆弧的起笔处天然造成龙头,意味中国航天如巨龙凌空而起,落笔的飞黑由1群以及平鸽组成,抒发了中国以及平哄骗空间的夸姣欲望。中文名玉轮之上种别标识公布时间二零零六年二月一零日设计者瞅永江创做年月二零零六年涵义玉轮之上[中国探月工程]二...

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中文名

月亮之上

类别

标识

发布时间

2006年2月10日

设计者

顾永江

创作年代

2006年

涵义

月亮之上 中国探月工程 搜狗百科

月亮之上[中国探月工程]

2006年2月10日,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在北京揭晓。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月亮之上”从全国一千多份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该作品还同时获得了新浪网全国票选的“网络人气奖”。 "月亮之上"最终成为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标识。

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

灵感来源

早晨洗漱突发灵感

“月”字吻合三部曲

“小时我住在农村,记得夏天晚上乘凉时,我会仰头看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大学时我和同学一起熬夜看流星雨。但那时的我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为月亮设计作品!”顾永江笑着回忆说。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关注国家的登月计划。2005年8月份,在新浪网上看到探月标识征集活动的消息后,我就想尝试一下。”顾永江告诉记者,因工作繁忙,他根本无暇静心构思,直到征稿截止的最后一天,他在早晨洗漱时突发灵感,感觉用篆书的“月”字来表现月球探测意境恰到好处,因为篆书“月”字圆弧的起笔、折转和露锋正好吻合登月工程“绕”“落”“回”的“三部曲”。晚上,顾永江一气呵成,并将创作的标识起名“月亮之上”,标识通过E-mail传送至征集办公室时,离截稿还不到一个小时。

这件从构思到设计前后不到一天时间的探月标识作品深受评审团钟爱。9月份,“月亮之上”先后入选50强,跻身20强,晋级8强;国庆前夕,新浪网上民意投票中,又以最高票数获得网络人气奖……

作者简介

顾永江是浙江绍兴人,出身教师之家。6岁开始临摹碑帖,日复一日,从未间断,为顾永江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书法功底。“那时,别家的小孩整天在外玩耍,而永江一支笔、一沓纸,一练就是一天。”爸爸回忆说。

就读于鲁迅中学后,顾永江的书法特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曾多次在全国及省市级书法比赛中获奖,所书的“时事”二字,曾被全国性刊物《时事》杂志作为封面题字采用。高中期间,鲁迅中学专门为顾永江安排了专职书法辅导老师,并为他举办首个学校个人书法展。

高中毕业后,顾永江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广告系,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发展,曾先后在多个国际顶尖的广告公司担任首席文案和创意总监,为耐克、力士、汇丰银行、999、百安居、雀巢等数百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做过广告创意,赢得了一长串国际奖项。2006年度世界广告权威杂志《Campaign Brief》评选中,顾永江在亚洲1050名最火创意人排行中排名亚洲第21位,中国第4位。

探月相关

概况

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

“绕”、“落”、“回”

3个阶段。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目标

一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从而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区提供参考依据。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覆盖整个月面的影像;中国如能获取全月面三维影像,对于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地质构造和演化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将争取比国外已有的此类图像做得更完整、更精细。

二是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即对月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美国已做了5种有用元素的全球性分布与含量,嫦娥1号将探测月面钛和铁等14种可能有开发利用前景的重要元素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三是探测月壤特性。中国将首次开展月面的微波辐射探测,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量。目前月球上已知矿物有100多种,其中5种是地球上所没有的。尤其是氦3。它是一种安全、高效、清洁的新型核聚变燃料,可改变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但在地球上十分罕见。每100吨氦3原料足可以解决全球一年的电力供应,而月球上的氦3储量据估算有500万吨,可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每克黄金价值11美元,而每克氦3是400美元。月球潜在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已成为各主要航天国家组织重返月球和开展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动力。

四是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将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中国探月卫星工程还有五大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二是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三是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四是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五是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为此要突破月球探测卫星的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中国的深空探测工程大系统;验证有效载荷和数据解译等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研制体系;培养相应的人才队伍。

目前进展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

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2007年12月12日上午10时,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

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叶培建2008年2 月21号透露,嫦娥二号卫星将于2010年前后发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