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琮(福建博物院院长)

由网友(清风兑酒)分享简介:杨琮,一九五五年七月出熟,研究员,福修专物院院少。出诞辰期一九五五年七月国籍中国首要成绩获一九九八年度文明部优异博野称呼简介一九五五年七月出熟,中共党员。福修专物院院少,研究员,获一九九八年度文明部优异博野称呼,武夷山申报世界文明取天然遗产“小我私家孝敬惩”。杨琮一九八二厦门大学力史系考古教业余结业后,被分拨到福修省专物馆...

杨琮,1955年7月出生,研究员,福建博物院院长。

出生日期

1955年7月

国籍

中国

主要成就

获1998年度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

简介

考古人 杨琮 入闽40年,立起闽越国文化考量标尺

195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博物院院长,研究员,获1998年度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个人贡献奖”。

杨琮1982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毕业后,被分派到福建省博物馆武夷山城村汉城考古队,坚持了二十几年的野外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

1998年4月至1999年12月,武夷山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期间,杨琮带病参与了文本申报、遗址整治、新馆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并负责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作讲解汇报等大量的基础工作,为武夷山顺利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多年来,杨琮一直坚持历史学、民族学、艺术考古、博物馆的研究工作,成为福建省文物考古与博物馆学科的带头人。其中,他对福建闽越国历史的系统研究、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填补了福建古代历史研究的两大空白。经过20多年来的刻苦钻研,杨琮撰写专业著作达百余篇(部),在推进福建历史、艺术研究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杨琮非常重视博物馆的社会职能,2003年以来,由他主持福建博物院引进了国内外的许多展览,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2005年的国庆长假中,福州出现了百年不遇的“龙王”台风,杨琮临危不乱,彻夜未眠,一直与办公室、物业部以及安全保卫部的相关人员在抢险的前线,保住了该院地下室价值二千多万的设施、设备。

福建博物院

http://www.hudong.com/entryview.do?doc_title=%E7%A6%8F%E5%BB%BA%E7%9C%81%E5%8D%9A%E7%89%A9%E9%A6%8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