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黑木耳(陕西商洛柞水县特产)

由网友(僮哖d囘憶)分享简介:柞火白木耳,陕西省柞火县特产,天下农产物地舆标记。白木耳,侧熟于树木上,形似人的耳朵。柞火县果柞树多而患上名,柞树是出产食用菌白木耳、喷鼻菇的劣等菌材。柞火白木耳滋味鲜美、个大肉厚、养分富厚、具备很低的药用价值,被外界私认的保健食物,有山珍之称。二零一零年一二月二四日,中华国民共以及国农业部核准对于“柞火白木耳”实行农产物地舆...

柞水黑木耳,陕西省柞水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柞水木耳 年货网络团购特价优惠 柞水精品黑木耳礼盒200g干货野生特一级新货火锅食材,陕西商洛柞水旅游特产小吃购买预订团购优惠

黑木耳,侧生于树木上,形似人的耳朵。柞水县因柞树多而得名,柞树是生产食用菌黑木耳、香菇的优等菌材。柞水黑木耳味道鲜美、个大肉厚、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有山珍之称。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柞水黑木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柞水黑木耳

木耳科

二名法

黑木耳、光木耳

真菌界

担子菌门

亚门

伞菌亚门

伞菌纲

拉丁学名

Auricularia auricula(L.exHook.)Underw

木耳属

木耳

产地名称

陕西省柞水县

品质特点

片大、肉厚、鲜嫩

地理标志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批准文号

农业部公告第1517号

批准时间

2010年12月24日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柞水黑木耳

柞水县因柞树多而得名,柞树又叫耳树,属壳斗科栎属,是生长黑木耳的最佳树种。柞水黑木耳味道鲜美,个大肉厚,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公认的保健食品,有山珍之称。外在感官

柞水黑木耳耳面呈黑褐色,有光亮感,背面暗灰色,吸水率可达15倍,且片大、肉厚、鲜嫩。

内在品质

柞水黑木耳营养丰富,各项品质指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要求,粗蛋白质含量远大于规范规定值(≥7.0%),粗脂肪含量也远超出规范规定值(≥0.40)。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陕西省柞水县黑木耳生产区域以秦岭为脊,以乾佑、金井、社川、小金井四河为谷向东南延伸,构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拨541—2802.1米。境内岩基性复杂,土壤类型较多,自然土壤主要为棕壤土和黄棕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1%,全氮80毫克∕千克,速效磷45毫克∕千克,速效钾120毫克∕千克,pH值6.6—8.0。

水文情况

柞水县境内有大小溪流7320条,水域面积占2.8万亩,河流总长5693.4千米。其中10千米以上50条,集水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9条。平水年计算,全县地表水总流量6.54亿立方米,人均占水量4100立方米,是陕西河网密度大,水资源丰沣县之一。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一级标准和生活饮用水GB5749标准。

气候情况

柞水黑木耳

柞水县地处中国西北东线内陆地区,属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全年日照1860.2小时,最冷平均气温0.2℃,最热平均气温23.6℃。极端最高气温37.1℃,最低-13.9℃,无霜期209天,年降水量742毫米,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宜的土壤和降水,为木耳产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

历史渊源

柞水黑木耳,两千多年前就被当地劳动人民所认识和利用。

据清《陕西通志》记载,明清时期,柞水“万山丛树多,土人伐生木耳。近耳收买成包,水陆运至襄汉,作郧耳出售,价倍川耳。”[1]

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政府的适度引导下,柞水人民依托当地自然条件,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017年10月10日,首届柞水木耳文化节在柞水县西川现代农业园区开幕。

2018年,柞水县制定了《柞水县木耳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柞水木耳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推进地栽木耳示范栽植1万亩1亿袋、年产量5000吨、产值3亿元的“1153”目标。[2]

生产情况

2010年,柞水黑木耳区域保护面积2800公顷,年总生产规模8000架,总产量60吨。

2017年,柞水县发展地栽木耳2800万袋,产值达到9000万元,通过土地租赁、务工就业、资金入股等模式,带动近50%的贫困户参与到木耳产业链中。当年有8个贫困村退出,2461户9311人实现脱贫。[2]

产品荣誉

2007年,柞水黑木耳获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

柞水黑木耳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柞水黑木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柞水黑木耳产地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9′25″—l09°36′20″,北纬33°25′3l″—33°55′28″。东临商州、山阳,南接镇安,西临安康市的宁陕县,北与西安市的长安、蓝田接壤。其分布区域包括全县16个乡镇。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选在背北面南、避风的山坳。要求环境清洁,靠近水源,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小,湿度大,通风良好,保温保湿性能好,坡度以15—30度为宜,切忌选在石头被、白垩土、铁矾土之处。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的要求。

(2)品种选择:选择抗病性强的菌种。

(3)生产过程管理:按照无公害食品黑木耳(NY5098—2002)和《柞水黑木耳生产技术规范》执行。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

采收标准:耳色转浅,耳片舒展变软,耳根由粗变细,耳柄收缩,腹面略见白色孢子时,即可采收。

采收方法:压住根部,用手轻轻将子实体拧下,少留耳基,避免残根腐烂引起杂菌感染和害虫为害。

采收后的鲜木耳含水分多,要及时制干,以免造成腐烂变质。

(5)生产记录: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详细记录柞水黑木耳生产操作过程和管理措施,妥善保管以备查阅。

专用标志使用

剔除碎片、杂物等,按GB/T6192—2008黑木耳规定分为三级,包装用编织袋或盒装,并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柞水黑木耳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标准。

参考资料

1.柞水黑木耳 · 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引用日期:2018-12-07)

2.柞水木耳的“进阶之路” ·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8-12-1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