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鲁卿庵中(天净沙·鲁卿庵中)

由网友(于笙)分享简介:元朝集曲野弛可久做品。是对于朋侪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本身1片神驰之情的实真表露。翰墨简浓,风神低遥。中文名天洁沙·鲁卿庵中做者弛可久年月元朝宫调越调曲牌天洁沙文体集曲·小令做品本文【越调】天洁沙鲁卿庵中①青苔古林木萧萧②,苍云春火迢迢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④。正文译文[正文]①鲁卿:1位隐居山寺的隐...

元代散曲家张可久作品。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的真实流露。笔墨简淡,风神高远。

中文名

天净沙·鲁卿庵中

作者

张可久

年代

元代

宫调

越调

曲牌

天净沙

体裁

散曲·小令

作品原文

史上水平最高的8首 天净沙 ,榜首流传千古,其他几首同样精彩

【越调】天净沙

鲁卿庵中①

青苔古林木萧萧②,苍云秋水迢迢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④。

注释译文

[注释]

①鲁卿:一位隐居山寺的隐者。

②萧萧:风吹树林木摇动的声音。此处形容冷清幽静。

③迢迢:高、远貌。

④探梅人:指作者自己。梅,比喻高士。

[译文]

满院青苔一株株古树萧萧,苍云片片一江秋水迢迢。满山红叶掩映得山斋小小,有谁曾经找到?探梅人走过溪桥。

作品鉴赏

张可久这首《天净沙》,宛如一幅淡远幽雅的山水画,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的真实流露。这首小令笔墨简淡,风神高远。上半幅写景即写人,写出了隐者的品格风致。下半幅写自己来探望隐者,写出立刻深挚的友情。明朝朱权《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云:“张小山之词,如瑶天笙鹤”,“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火食气”。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亦谓小山较乔吉“尤翛然独远”。凡此皆可于此首小令证之。究极而论,此首小令造境之高远,乃出自小山对于隐逸之真诚向往。元代,是政治极为黑暗的时代,借用《周易·坤·文言》的话来讲,正是“天地闭,贤人隐”。元代隐逸之风,实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传统品节。欣赏这首小令,宜领会到其艺术之美,亦宜领会到其中所体现的精神之美。

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70—1348后)元曲作家。一说名久可,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渐、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他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现存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为元人中最多者。其散曲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重,《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有《小山乐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