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养鹤(沈括创作的一篇文言文)

由网友(安以泽)分享简介:《林逋养鹤》是1篇文言文,做者是沈括,来历于《梦溪笔道》。中文名林逋养鹤做者沈括来由《梦溪笔道》做品文体文言文发音lín bū yǎng hè做品本文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进云霄,回旋久之,复进笼中。林逋常泛船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1孺子应门延客坐,即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划子而回。盖逋以鹤飞为验也。...

《林逋养鹤》是一篇文言文,作者是沈括,来源于《梦溪笔谈》。

中文名

林逋养鹤

作者

沈括

出处

《梦溪笔谈》

作品体裁

文言文

发音

lín bū yǎng hè

作品原文

宋 读 林逋养鹤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林逋常泛舟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应门延客坐,即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逋以鹤飞为验也。(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畜:养。

2.纵:放。

3.之:主谓结构之间,无意。

4.泛舟:划船。

5.诸:众。

6.应门延客坐:开门邀请客人坐下。应门:开门。

7.为:于是。

8.从:同“纵”,指放飞。

9.棹(zhao第四声):划。

10.盖:句首发语词,无实意。

11.以:用。

12.为:作为

13.验:凭证。

14.延:请。

15.良久:许久。

16.尝:同“常”。

17.居:居住。

18.童子:小童仆。

19.应门:开门。

20.俄顷:一会儿。

文言知识

宵与霄。宵与霄均读

xiāo

,但含义不同。霄指天空,如上文所说“云霄”又称“九霄云外”。宵指夜,如“元宵”(正月十五的夜晚)

文学常识

林逋:北宋诗人,隐居西湖孤山,他寄情山水,逍遥自在,栽梅养鹤,终生不仕,也不婚娶,世称”梅妻鹤子“。

译文

林逋隐居住在杭州的一座孤山中,曾经饲养过两仙鹤。放出它们后,它们在云霄中飞翔,盘旋许久后,再进入笼子里。林逋常常划着小船游览西湖周围的众多寺庙。(如果)有客人来到林逋的住所,就会有一个小童仆出来,开门迎接客人坐下,接着把笼子打开把鹤放出去。一会儿,林逋必定会划小船回来。原来他经常以鹤飞在空中盘旋作为(有客人来的)验证。

作者简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征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1082年(元丰五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1]

成就

《林逋养鹤》选自《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

沈括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的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药方,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1][1]

沈括

参考资料

1.沈括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1-1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