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姓历史名人_傅姓历史名人

由网友(初颜)分享简介:傅姓历史名人傅喜、傅毅、傅玄、傅咸、傅奕、傅霖等。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汉哀帝(公元前-公元前)祖母定陶傅太后从父之弟。傅喜是傅氏外戚集团在朝中最活跃的人物之一,傅喜自幼好学,品行过人,在哀帝即位时便被任命为卫尉(负责皇宫警卫),稍后即升迁为右将军,正式进入朝廷重臣的行列。傅毅:东汉辞赋家。字武仲。扶风茂陵(今...

傅姓历史名人

傅喜、傅毅、傅玄、傅咸、傅奕、傅霖等。

窦姓的历史名人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汉哀帝(公元前-公元前)祖母定陶傅太后从父之弟。傅喜是傅氏外戚集团在朝中最活跃的人物之一,傅喜自幼好学,品行过人,在哀帝即位时便被任命为卫尉(负责皇宫警卫),稍后即升迁为右将军,正式进入朝廷重臣的行列。

傅毅:东汉辞赋家。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明帝永平中,在平陵习章句之学,作《迪志诗》自勉并以明志。又因为明帝求贤无诚意,士多隐居,而作《七激》以讽谏。章帝时,广召文学之士,任他为兰台令史,拜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典校书。作《显宗颂》,文名显于朝廷。后被车骑将军马防聘为军司马。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复拜请为主记室,及窦宪升迁大将军,又任他为司马。早卒。

傅玄:字休奕,北地郡泥阳(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东南)人,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傅燮,东汉汉阳太守。父亲傅干,魏扶风太守。

傅咸: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西晋文学家。傅玄之子。曾任太子洗马、尚书右丞、御史中丞等职。他为官峻整,疾恶如仇,直言敢谏,曾上疏主张裁并官府,唯农是务;并力主俭朴,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傅咸诗作今存首,多为四言诗。

傅奕:唐初学者。唐相州邺(今河南安阳)人。精于天文历数。著名的反佛斗士。同名的还有现代的一位复旦大学的博士生。

傅霖:宋代律博士,为齐、梁、陈、隋兵部尚书兼宏文馆学士傅荞之子,历官翰林学士、婺州太守。《宋刑统》颁行之后,为了便于记忆诵读,用韵文进行注释,著有《刑统赋》。



傅姓历史名人

傅喜、傅毅、傅玄、傅咸、傅奕、傅霖等。

1、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汉哀帝(公元前25年-公元前1年)祖母定陶傅太后从父之弟。傅喜是傅氏外戚集团在朝中最活跃的人物之一,傅喜自幼好学,品行过人,在哀帝即位时便被任命为卫尉(负责皇宫警卫),稍后即升迁为右将军,正式进入朝廷重臣的行列。

2、傅毅:东汉辞赋家。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明帝永平中,在平陵习章句之学,作《迪志诗》自勉并以明志。又因为明帝求贤无诚意,士多隐居,而作《七激》以讽谏。章帝时,广召文学之士,任他为兰台令史,拜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典校书。作《显宗颂》10篇,文名显于朝廷。后被车骑将军马防聘为军司马。和帝永元元年(89),车骑将军窦宪复拜请为主记室,及窦宪升迁大将军,又任他为司马。早卒。

3、傅玄:字休奕,北地郡泥阳(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东南)人,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傅燮,东汉汉阳太守。父亲傅干,魏扶风太守。

4、傅咸: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西晋文学家。傅玄之子。曾任太子洗马、尚书右丞、御史中丞等职。他为官峻整,疾恶如仇,直言敢谏,曾上疏主张裁并官府,唯农是务;并力主俭朴,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傅咸诗作今存10余首,多为四言诗。

5、傅奕:唐初学者。唐相州邺(今河南安阳)人。精于天文历数。著名的反佛斗士。同名的还有现代的一位复旦大学的博士生。

6、傅霖:宋代律博士,为齐、梁、陈、隋兵部尚书兼宏文馆学士傅荞之子,历官翰林学士、婺州太守。《宋刑统》颁行之后,为了便于记忆诵读,用韵文进行注释,著有《刑统赋》。



史姓历史名人

史量才、史蔚馥、史良、史坚如、史达祖、史思明等。

1、史量才:报社经理,《申报》总经理,报业大亨。代表作品有《申报》等。1880年1月2日出生于南京,1934年11月13日去世。

2、史蔚馥:将军,参加辛亥上海起义、国民革命军少将高级参谋、抗日卫国战争殉国将领。1891年出生于江苏溧阳,1944年去世。

3、史良:法学家、政治家、女权活动家,代表作品有《史良自述》等。1900年3月27日出生于江苏常州,1985年9月6日去世。

4、史坚如:革命家,刺杀满清两广总督德寿。1879年出生于广东番禺,1900年11月9日去世。

5、史达祖:词人、幕僚,代表作品有《双双燕·咏燕》《绮罗香·咏春雨》《东风第一枝·咏春雪》等。1163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1220年去世。

6、史思明:军阀、叛军首领。703年出生于河北省涿州市,761年去世。



史姓历史名人

史量才、史蔚馥、史良、史坚如、史达祖、史思明等。

史量才:报社经理,《申报》总经理,报业大亨。代表作品有《申报》等。出生于南京,去世。

史蔚馥:将军,参加辛亥上海起义、国民革命军少将高级参谋、抗日卫国战争殉国将领。出生于江苏溧阳,去世。

史良:法学家、政治家、女权活动家,代表作品有《史良自述》等。出生于江苏常州,去世。

史坚如:革命家,刺杀满清两广总督德寿。出生于广东番禺,去世。

史达祖:词人、幕僚,代表作品有《双双燕·咏燕》《绮罗香·咏春雨》《东风第一枝·咏春雪》等。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去世。

史思明:军阀、叛军首领。出生于河北省涿州市,去世。



史姓历史名人

史量才、史蔚馥、史良、史坚如、史达祖、史思明等。

史量才:报社经理,《申报》总经理,报业大亨。代表作品有《申报》等。出生于南京,去世。

史蔚馥:将军,参加辛亥上海起义、国民革命军少将高级参谋、抗日卫国战争殉国将领。出生于江苏溧阳,去世。

史良:法学家、政治家、女权活动家,代表作品有《史良自述》等。出生于江苏常州,去世。

史坚如:革命家,刺杀满清两广总督德寿。出生于广东番禺,去世。

史达祖:词人、幕僚,代表作品有《双双燕·咏燕》《绮罗香·咏春雨》《东风第一枝·咏春雪》等。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去世。

史思明:军阀、叛军首领。出生于河北省涿州市,去世。



白姓的历史名人 白姓的历史名人故事

白姓起源及简介 姓白的名人有哪些

导读: 白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十九位姓氏,在豫冀、秦晋地区白姓有一定的影响。当今白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22%,总人口大约近280万。那么,白姓的起源是什么?白姓氏怎么来的?历史上姓白的名人有哪些呢?姓白的明星有哪些?快点随我了白下白姓起源及简介吧。

白姓的历史名人 白姓的历史名人故事


x7f

白姓起源及简介

白姓的渊源主要有四大支;古人白阜、姜姓、芈姓和赢姓。

第一支出自古人白阜。相传出自炎帝大臣怪义的儿子白阜,自阜也为炎帝之臣,为神农氏通水脉,其后有白氏。这支白氏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但白阜的后裔一直无闻。

第二支源出姜姓。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后裔姜尚于齐,是为姜姓齐国。春秋时,秦穆王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东拒晋国,西灭十二国,称霸西戎。秦穆公之重臣蹇叔,是为百里奚推荐、用重金从齐国请来的齐国贵族,其子西乞术和白乙丙同为秦国名将,白乙丙之后以字为氏。公元前278年,白乙丙裔孙白起率秦军攻人楚国国都,因功封武安君,后忤昭王,又为相国范雎所忌,赐死于甘肃灵台西的阴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思念其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子孙世为太原人,后来这支白姓发展为自姓中著名的望族。姜姓白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

第三支出自芈姓。春秋后期楚平王太子建之子胜,在公元前487年被楚惠王封在自邑。在今河南息县包信镇西南,因楚国的邑大夫称公,故称白公胜,其后裔以邑为氏。这支芈姓白氏的历史有2500年。 .

第四支出自赢姓。秦文公(公元前765一前716年在位)之子公子白之后裔.以其字为氏。这支赢姓白氏的历史有2700多年。

历史上白族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白姓主要活动在陕西、湖北、河南地区。两汉至唐朝,由于由西域和西北民族的白姓加入,在甘肃、青海东部的黄河以西活动的白姓,随后进入了陕甘宁和川西北.很快东迁南下进入中原,东部的山东、南部的广西已经有了白姓的分布。到宋元明时,白姓基本上已分布于长江南北各地,其主体仍在四川和西北地区。明末白姓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白姓大约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1%,排在一百二十位以后。陕西为白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白姓总人口的3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四川,这二省占白姓总入口的62%,其次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南、安徽等省。白姓的分布重心在西部,形成西部秦川晋、东部鲁豫皖两大块白姓聚集区域,白姓的主体在西北。

当代白姓的分布

当代白姓的人口已达280万,为全国第七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四省,大约占白姓总人口50%,其中分布于四川、黑龙江、甘肃、青海、内蒙古、云南,这六省区又集中了26%的白姓人口。河南居住了白姓总人口的16%,为白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豫冀、秦晋两大块白姓的聚集区。

白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陕甘宁大部、河南西部、河北大部、京津、内蒙古中部、黑吉蒙交界地段、湖北西北、四川北段、云南南部,白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6%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0.4%,居住了大约43%的白姓人群。在四川大部、云南中部、陕西南段、重庆北段、湖北北部、河南东部、安徽西北、山东西部、河北东北、辽宁西部、黑吉中部、内蒙古东部和西部,新疆西北,白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4%--0.6%之间,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会国总面积的16.2%,居住了大约25%的白姓人群。

历史上姓白的名人

白姓历代重要人物有:战国秦国名将白起(公孙起),魏国水利专家白圭;北朝北魏太原太守白邕;唐朝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宰相白敏中,朔州刺史白道生;五代后周中书令白文珂;元朝戏曲作家白朴;明朝水利专家白英;清朝书法家白云上;北伐名将、民国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行政法学家白鹏飞;当代京韵大鼓演员白云鹏、白凤鸣。

姓白的男明星

白凯南、白彪、白诚铉、白允植、白鹰、白道彬、白正男等等。

姓白的女明星

白百何、白雪、白歆惠、白灵、白冰、白智英、白冰冰、白露娜、白静、白茹、白雪仙、白燕等等。

白姓 历史上有那些名人

白 起:陕西眉县人,战国时秦国大将

白 朴:元代著名的戏曲家。

白 丹:字圭,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水利家、经济思想家。其主张减轻税敛、“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白 鍠:白居易之祖父。

白居易:唐代杰出的诗人。

白 英:明代杰出的水利专家,曾为当时礼部尚书疏通河道出谋献策,特别为大运河畅通做出了贡献。

白玉蟾:闽清(今属福建省)人,宋代名士,诏封紫清真人。博览群书,善书,工画,著有《海琼集》等。

白崇禧:广西桂林人,国民党桂系首脑。

历史上还有现在姓白的名人有哪些?

有白起、白居易、白朴、白崇禧、白方礼等。

1、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

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名列武庙十哲。

2、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白朴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4、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

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英国巴士武士勋章等。

白崇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然而国民党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果,局势对国民党政府愈趋不利,新桂系最终亦无法保住中华民国的半壁江山。解放军解放中国大陆后,白崇禧逃往台湾,1966年逝于台北。

5、白方礼

白方礼,生于1913年农历五月十三,籍贯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蹬三轮近20年,35万善款,圆了三百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

2005年9月23日,白方礼老人安详地去世,享年93岁。

白方礼同志曾获央视“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前20名候选人物之一、首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奋斗奖提名奖、全国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国支教模范等称号。

对于白方礼老人“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的落选,有网友曾发帖《白方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来对感动中国评审组委会暗讽。

2008年3月13日,白方礼去世3年后,在46家网络媒体联合主办的首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在这个没有奖品、没有奖金、没有颁奖晚会的网上评选中,他终于“感动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崇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方礼

请问:百家姓中“白”姓的来历与历史典故。

“白”姓的来历与历史

扯淡、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此外,白氏在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光为东海兰陵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微安西人,白耸为马平人;宋、明时期还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开始,闽、粤白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三、郡望堂号

【堂号】"治生堂":战国时白圭乐观时变。他曾经说:"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吾治生犹伊、吕之治国,孙吴之用兵。"所有天下论治生的,推白圭做祖师。

另外还有"南阳"堂号。

【郡望】1、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以南、霍山以北地区。2、南阳郡:战国秦昭王35年始置郡。汉时相当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陨县间地。

四、历史名人

白圭: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其族人后代现居河北省南宫市西白塔村,约1500人,村中约九成的人为世袭白姓.

白云上:清代书法家。

白玉蟾:宋代名士。博览群书,善书,工画。有《海琼集》等。

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所著《与元九书》诗论,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诗文朴实无华,广为流传。

白行简:白居易弟,当时有名文学家。他长于辞赋,但未有流传下来,现存传奇小说《李娃传》是他的代表作。《三梦记》近 今之白州,或有以地为氏者”。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战国时,秦国有名将白起,郿(今陕西眉县)人,屡战获胜,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后被逼自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思其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子孙世为太原人。

《新唐书》说白起是白乙丙的裔孙,而《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则说白起是白公胜的裔孙。白仲23世孙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五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白建曾孙白温,任唐朝检校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第六子白锽,任巩县令,居郑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锽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四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香山,成为白氏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今河南偃师、伊川、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枝繁叶茂。此外,白氏在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光为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为安西(府治今甘肃临潭县东)人,白耸为马平(今广西柳州)人,这时还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改姓白;宋、明时期还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开始,闽、粤白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白氏在文化方面取得最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白居易。他是唐代中期诗人,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被称为“诗史 ”。此外,战国时有两个白圭,一为贸易理论家,一为水利专家。隋代有灵武(今属宁夏)人白瑜举,于大业九年(613年)起义,起义军曾发展至数万人。唐代还有文学家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唐宣宗时宰相白敏中。五代后周有中书令白文珂。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代表作品《墙头马上》,元末有红巾军将领白不信。明代有水利专家白英。清代有书法家白云上、名臣白准泰。近现代有豫西农民武装起义领袖白朗,地理学家白毓昆,国民党桂系首脑白崇禧等。

如今,白姓在中国姓氏中居于第73位,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回、蒙古等民族中也有较多人口。

中国古代有哪些姓白的名人。至少十个个以上,都是做什么的?

白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汉族姓氏。白姓在新百家姓排名:第68位。

源出有五:源自嬴姓、芈姓、出自以地名为氏、出自部落、出自改姓。白姓最早源自嬴姓。秦武公死后,公子白未能继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国都城雍(今陕西凤翔)附近的平阳(今陕西歧山、噤县一带),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氏。

历代白代名人:

白圭,战国时期中原(洛阳)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誉。在魏惠王属下为大臣,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他主张减轻田税,征收产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经商。谷物成熟时,进收粮食;蚕茧出产时收进絮帛,出售粮食。白圭并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认为农业的一个周期为12年。他亦认为经商要按时机,就像孙子吴起用兵、商鞅行法。一说,水利专家白圭和贸易致富的白圭是两人。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出自芈姓。楚国白公胜后裔,唐代许多白氏墓志铭详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孙白公胜。《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白乙丙之说已考证为以误而错。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白起善于用兵,与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白建(?~576年),字彦举,太原郡阳邑县(今山西省太谷县)人。北齐时期重臣,都官尚书白长命之子,大诗人白居易六世祖。东魏时期,起家大丞相(高欢)府骑兵曹,联合唐邕典执文帐。天保十年,兼中书舍人、大丞相(高演)骑兵参军。河清三年,遏止突厥入境抢马事宜。后主高纬即位,历任特进、骠骑大将军、检校中书令、吏部尚书、并州大中正,册封南昌郡公,食邑二千户。武平七年,去世,赠司空。

白瑜娑:宁夏灵武人,隋末农奴起义首领。其出身奴隶,一呼四方皆应,聚众数万人,给隋政权以沉重打击。

白锽(706 - 773),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人,生于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白居易之祖父。自幼好学,善于文章,尤工五言诗,有集十卷,十七岁明经及第,官至河南府巩县令。

白季庚(公元729 - 公元794),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祖籍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唐朝诗人白居易父。字子申,巩县府君之长子。玄宗天宝末,擢明经第。德宗建中初,为彭城令。李正己据河南十余州叛,季庚说刺史李洧自归。累擢襄州别驾。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行简(776年-826年)唐代文学家,字知退,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人,生于河南郑城西的东郭宅(今城关乡东郭寺村)。 著名文学家白居易之弟。贞元末年(805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著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元和13年(818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白行简与白居易在江州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元和14年(819年),在前往忠州之途,白行简、白居易、和元稹三人在夷陵黄牛峡相会,同游长江西陵峡三游洞,吟诗作赋,被称为"三游洞摩崖"。现时宜昌市三游洞内仍有白行简、白居易和元稹三诗人的石像。白行简后来又随白居易入朝,先后出任左拾遗、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职。白行简文笔优美,著有《李娃传》、《三梦记》等唐人传奇。白行简所作《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由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石窟发现,带回巴黎;后又经荷兰外交家高罗佩翻译成英文,名闻世界。

白敏中(792年-861年),字用晦,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祖籍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郡望太原阳谷(今山西太谷),唐朝宰相,刑部尚书白居易从弟。白敏中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李听幕府,后历任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唐宣宗继位后,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头衔成为宰相,后改任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又升任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大中五年(851年),白敏中以使相出镇,授邠宁节度使,并讨平党项叛乱。后历任西川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拜司徒,加太子太师。唐懿宗继位后,白敏中回朝,授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又升侍中、中书令。咸通二年(861年),白敏中出任凤翔节度使,并于同年七月病逝,终年70岁。追赠太尉,谥号丑。

白玉蟾(1134~1229), 原名葛长庚,字白叟、如晦、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蟾、云外子、琼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人。6岁丧父,母改嫁澄迈县白家,改名白玉蟾(白出生时,母梦有白色蟾蜍入怀)。7岁能赋诗,12岁应童子科落第,渐厌恶科举仕途。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16岁时离家云游,养真于儋州松林岭。23岁只身渡海到大陆各地求师。最后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师从道教南宗四世祖陈楠,尽得其道术。并遵师命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注法篆洞法玄累诀",创立道教南宗宗派。嘉定年间(1208~1225年),诏入太乙宫中,为皇帝讲道,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后往来名山,行踪莫测。绍定二年(1229年),卒于盱江(今江西省境内,一说卒于今海南省定安县文笔峰)。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 终身未仕,生于公元1226年,卒于公元1306年。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和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简称《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白景亮,字明甫,南阳人。明法律,善书算。由征东行省译史有劳,超迁南恩知州,升沔阳府尹,奏最于朝,特授衢州路总管。先是,为郡者于民间徭役,不尽校田亩以为则,吏得并缘高下其手,富民或优有余力,而贫弱不能胜者, 多至破产失业。景亮深知其弊,乃始核验田亩以均之,役之轻重,一视田之多寡,大小家各使得宜,咸便安之,由是民不劳而事易集,他郡邑皆取以为法。

历史上姓白的名人

中国史上,有哪些姓白的名人? 历史名人

1.白丹:字圭,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水利家、经济思想家。其主张减轻税敛、“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2.白起:陕西眉县人,战国时秦国大将,被封武安君。善用兵,屡战屡胜,长平一役,坑杀赵军四十多万,后遭妒自杀。

3.白建:南北朝时北齐人,历官进侍中、中书令等,并赐田韩城。

4.白:白居易之祖父。自幼好学,善于文章,尤工五言诗,有集十卷,十七岁明经及第,官 至河南府巩县令。

5.白朴: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所作杂剧今知有16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3种,都是描写爱情的作品,其中前2种最有名。

6.白英:明代杰出的水利专家,曾为当时礼部尚书疏通河道出谋献策,特别为大运河畅通做出了贡献。

7.白朗:河南省宝丰人,清代宝丰农民起义领袖,反清反袁,打击残害中国人民的传教士。后在虎狼爬岭战斗中受伤牺牲。

8.白瑜娑:宁夏灵武人,隋末农奴起义首领。其出身奴隶,一呼四方皆应,聚众数万人,给隋政权以沉重打击。

9.白居易:唐代杰出的诗人,贞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所著《与元九书》诗论,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诗文朴实无华,广为流传。

10.白行简:白居易弟,当时有名文学家。他长于辞赋,但未有流传下来,现存传奇小说《李娃传》是他的代表作。《三梦记》近于杂录。

11.白敏中:下人,白居易从弟,唐代大臣耿进士出身,历仕武宗,懿宗二朝,两度为相,政绩卓著。

12.白玉蟾:闽清(今属福建省)人,宋代名士,诏封紫 *** 人。博览群书,善书,工画,著有《海琼集》等。

13.白景亮:元朝南阳人,知明法律,善于书算,官至衢州路总管。

14.白毓昆:江苏省通州(今南通)人,早年创刊《地学杂志》。武昌起义爆发后,宣传革命,策动滦州新军起义,参与组织“北方革命协会”。后任北方革命军 *** 参谋长,因兵败被捕牺牲。

15.白崇禧:广西桂林人, *** , *** 桂系首脑,中华民国一级上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均担任 *** 军队重要职务,曾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1949年4月中国人民 *** 胜利地渡过长江,白崇禧所统率的军队主力在鄂、湘、桂地区被歼灭。同年底,从南宁被蒋介石骗去台湾,后任蒋介石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66年12月2日逝于台北。

中国史上,有哪些姓白的名人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朴, 字太素,号兰谷。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历史上姓白的名人有哪些 姓白的名人由来 白圭(战国) 白居易(唐) 白朴(元代) 白英(明代) 白起(秦国) 白求恩(其实这个不姓白哈~~)

历史上姓白的名人都有哪些? 白圭(战国) 白居易(唐) 白朴(元代) 白英(明代) 白起(秦国) 白求恩(其实这个不姓白哈~~)

古代姓白的名人有哪些 1.白丹:字圭,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水利家、经济思想家。其主张减轻税敛、“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2.白起:陕西眉县人,战国时秦国大将,被封武安君。善用兵,屡战屡胜,长平一役,坑杀赵军四十多万,后遭妒自杀。

3.白建:南北朝时北齐人,历官进侍中、中书令等,并赐田韩城。

4.白:白居易之祖父。自幼好学,善于文章,尤工五言诗,有集十卷,十七岁明经及第,官 至河南府巩县令。

5.白朴: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所作杂剧今知有16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3种,都是描写爱情的作品,其中前2种最有名。

6.白英:明代杰出的水利专家,曾为当时礼部尚书疏通河道出谋献策,特别为大运河畅通做出了贡献。

7.白朗:河南省宝丰人,清代宝丰农民起义领袖,反清反袁,打击残害中国人民的传教士。后在虎狼爬岭战斗中受伤牺牲。

8.白瑜娑:宁夏灵武人,隋末农奴起义首领。其出身奴隶,一呼四方皆应,聚众数万人,给隋政权以沉重打击。

9.白居易:唐代杰出的诗人,贞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所著《与元九书》诗论,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诗文朴实无华,广为流传。

10.白行简:白居易弟,当时有名文学家。他长于辞赋,但未有流传下来,现存传奇小说《李娃传》是他的代表作。《三梦记》近于杂录。

11.白敏中:下人,白居易从弟,唐代大臣。进士出身,历仕武宗,懿宗二朝,两度为相,龚绩卓著。

12.白玉蟾:闽清(今属福建省)人,宋代名士,诏封紫 *** 人。博览群书,善书,工画,著有《海琼集》等。

13.白景亮:元朝南阳人,知明法律,善于书算,官至衢州路总管。

14.白圭: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其族人后代现居河北省南宫市西白塔村,约1500人,村中约九成的人为世袭白姓.

15.白云上:清代书法家。

下面这几个就不是古代的了,是近代了

1.白毓昆:江苏省通州(今南通)人,早年创刊《地学杂志》。武昌起义爆发后,宣传革命,策动滦州新军起义,参与组织“北方革命协会”。后任北方革命军 *** 参谋长,因兵败被捕牺牲。 2.白崇禧:广西桂林人, *** , *** 桂系首脑,中华民国一级上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均担任 *** 军队重要职务,曾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1949年4月中国人民 *** 胜利地渡过长江,白崇禧所统率的军队主力在鄂、湘、桂地区被歼灭。同年底,从南宁被蒋介石骗去台湾,后任蒋介石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66年12月2日逝于台北。

当代:

1.白岩松

姓白的名人有哪些? 白居易、白岩松、白朗 、白求恩

历史上姓白的名人都有谁啊?三国时期有姓白的名人吗? 白胜,梁山108将之一

历史上姓白的名医 白圭(战国) 白居易(唐) 白朴(元代) 白英(明代) 白起(秦国) 白求恩(其实这个不姓白哈~~)

白姓 历史上有那些名人 白圭: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其族人后代现居河北省南宫市西白塔村,约1500人,村中约九成的人为世袭白姓.

白云上:清代书法家。

白玉蟾:宋代名士。博览群书,善书,工画。有《海琼集》等。

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所著《与元九书》诗论,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诗文朴实无华,广为流传。

关于白玉蟾的补充介绍:

白玉蟾(1194-1229; 现学界对其卒年尚有多种说法;))南宋道人,原名葛长庚,字以阅,号缤庵、海琼子、武夷散人。祖籍福建闽清县。出生于海南岛琼州,后来母亲改嫁,继为白氏子,遂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幼天资聪敏颖异,七岁能诵九经,十二岁举童子笠。宋开禧二年(1206)冬,随金丹大师陈楠(泥妨真人陈翠虚),携入罗浮,凡九年始得其道。后隐居著述,遍游江南名山胜地,致力于传播丹道。宋宁宗嘉定间,诏征赴阙,召对称旨,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命馆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往。平生“蓬头跣足,一衲弊甚”,然神清气爽。每往来于名山大刹,神异莫测,时称其入水不濡,逢兵不害。白玉蟾博洽群书,能诗善赋,工书擅画。为人豪爽侠义,狂饮而不醉,常乘酒兴即席挥毫,所作篆、隶、草书,所画人物、梅竹,恣肆超妙、奇拔俊逸,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近代一些书画家的梅花、草书亦源于白氏。著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等书。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他先后了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复归武夷止止庵即传道授法。同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理论,奉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身体力行、终身无娶。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张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张伯端以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禅理入道。又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对五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

白玉蟾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尤以书法造诣为深。他擅长草书,兼善篆隶。《天朗气清诗贴》是白玉蟾的传世之作,从该幅作品看,行笔气势不凡,情感淋漓尽致,大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的墨韵。《天朗气清诗帖》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白玉蟾还是一名画家、诗人。他的画精于梅竹和人物肖像。他的诗文集自南宋至1969年的七百多年间先后刻印6次。现有《宋白真人玉蟾全集》11卷,约八十万字。白玉蟾的《道德经章句注》共八十一章,是作者对老子经典著作《道德经》的注解。有学者评之为“文简辞古,言奥绝伦,乃为千金之注,千古来唯此注堪与王弼本比纶”,是研究道家哲学思想的珍贵资料,后由元代书法家赵孟俯以楷体抄录,清时被收入《四库全书》。

白行简:白居易弟,当时有名文学家。他长于辞赋,但未有流传下来,现存传奇小说《李娃传》是他的代表作。

关于白行简的补充:

唐代文学家。字知退。华州下陕西渭南东北人,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著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辞赋尤称精密......>>

姓白的有哪些名人? 白百何



姓刘的历史名人 姓刘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刘邦,汉太祖高皇帝,西汉王朝的创立者。

2、刘恒,汉文帝,开创“文景之治”,庙号太宗。

3、刘启,汉景帝,延续文景之治,平定七国之乱。

4、刘彻,汉武帝,千古一帝,开疆拓土,文治武功。

5、刘贺,西汉废帝,原为昌邑王,在位27天被霍光废为海昏侯。

6、刘弗陵,汉昭帝,开启“昭宣之治”,不过当时主要是权臣霍光秉政。

7、刘询,汉宣帝,原名刘病已,开创“孝宣中兴”盛世。

8、刘玄,由新莽末年绿林军所立,年号更始,因此被称为更始帝。

9、刘秀,汉世祖光武帝,东汉王朝建立者,史称“光武中兴”。

10、刘庄,汉明帝,光武帝之子,较有作为。

11、刘炟,汉章帝,汉明帝之子。

12、刘协,汉献帝,东汉末代皇帝,被迫禅让给曹丕,被封为山阳公。

13、刘备,蜀汉昭烈帝,蜀汉建立者,又被称为先主。

14、刘禅,刘备之子,蜀汉后主,降于魏。

15、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期汉赵建立者,汉光文帝。

16、刘伯温,即刘基,明初开国元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17、刘墉,清代大臣,民间称之为“刘罗锅”。



尤姓历史名人

尤思礼、尤叔保、尤袤、尤概、尤时泰、尤光被等。

1、尤思礼:尤姓得姓始祖,闽王王审之的女婿,唐熹宗册封为驸马。今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镇南厅有唐都尉驸马尤氏、郡主王氏墓(俗称驸马墓)。

2、尤叔保: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宋代书画家、富翁。为人正直,以书画名世。晚年颇雄于财,其园亭池馆,为一时绝胜。

3、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无锡人,南宋诗人、大臣。绍兴进士。任泰兴令时有政绩。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诗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清尤侗辑有《梁溪遗稿》。

4、尤概:尤袤子,宋代官吏、诗人。孝宗时进士,历任建康府推官、左朝奉郎、太常博士。惜未耆而殁。有《绿云寮诗草》。

5、尤时泰:常州无锡人,宋代名士。曾举博学鸿词,授予国子监主簿,其拒绝赴任。后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寿命长达一百二十余岁。

6、尤光被(生卒年失详),字子辉,号鉴峰,罗源县人。明万历元年(1573年)举人,万历四年(1576年)进士。任信阳刺史,迁户部尚书郎,出为和阳太守,有善政。和阳为交通要道,往来行旅甚多,光被常自出薪俸接济病、困行旅。有吏献分外收入三百金,光被怒而痛斥。和阳多诉讼,光被明于察访,善于辨析,毫无积案。公余之暇,常到学宫为诸生授课,和阳文风大盛。后卒于任上,《和阳县志》称其“威行惠流”。著有《敝箧存言》。



刁姓历史名人

刁韪、刁协、刁彝、刁逵、刁雍、刁整、刁通等。

1、刁韪: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人,东汉大臣。桓帝时为侍御史,与陈蕃相重,被陷以朋党禁锢。后复拜议郎,迁尚书,出为鲁、东海二郡相。性耿直,有明略,所在称神。

2、刁协:渤海饶安人,东晋大臣。东晋初建,任尚书左仆射、尚书令,参与制订朝廷典章制度,为元帝心腹,竭力拥护帝室,与王氏势力相抗衡。后王敦起兵反晋,他于出逃途中被杀。

3、刁彝:协子,东晋大臣。王敦乱平后,他斩仇人党为父报仇。历尚书吏部郎,累迁北中郎将、徐衮二州刺史、假节,镇广陵。

4、刁逵:刁彝子,东晋官吏,土族地主。安帝时,任广州刺史,领平越中郎将。与其弟刁畅、刁弘等皆不重名节,喜殖财货。后随桓玄叛晋,被刘裕所灭。

5、刁雍:刁畅子,北魏官吏。刘裕执政,逃至后秦,后归北魏,任建义将军,与刘宋军频繁交战,迁徐豫二州刺史等职。尚文好学,着有诗、赋、论、颂、杂文百余篇。又笃信佛教,着有《教戒》。

6、刁整:刁雍孙,北魏大臣。颇涉书史,解音律。轻财好施,交结名流,然贪而好色,为议者所贬。历安南将军、光禄大夫等职,官终卫大将军。

7、刁通:山阴(今江苏省淮安)人,元代将领。弱冠授从征冯翊校尉。世祖至元中,从丞相伯颜作战,武艺绝伦,功居多。阿术元帅及选通领都下军,克樊城,定镇江、淮南一带。升征东招讨使,佩金符,移镇扬州,命世袭其职。



路姓历史名人

路隋、路岩、路皋、路彬、路振、路迎、路亨等。

1、路隋:阳平人,唐代大臣。举明经第。历迁左补阙、侍讲学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文宗时,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监修国史。后出任镇海军节度使。有《平淮西记》。

2、路岩: 魏州冠氏人,唐代大臣。进士出身,历迁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以兵部郎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位八年,累进左仆射。后与韦保衡交恶,被流放儋州,并赐死。

3、路皋: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宋代画家。善画骆驼,醉后数笔,颇具生意,时称河东三绝之一,兼长画鬼神。

4、路彬:晋阳(今山西省太原)人,南宋官吏。任广西提刑时,明察秋毫,杜绝冤狱,后又为民请命,减去部分过于沉重的赋税。官至刑部侍郎。

5、路振:永州祁阳(今属湖南省),宋代大臣、学者。五岁通《孝经》、《论语》。后进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文辞为名家所称道,着有《九国志》。

6、路迎:山东汶上人,明代大臣。正德三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知襄阳、松江、淮安三府,治称第一。累官至兵部尚书。

7、路亨:太平府当涂(今属安徽省)人,明代官吏。曾任安溪知县,居官清廉,尤重视学校。路如瀛:山西陵川人,明代官吏。崇祯时任临清同知。后清兵攻破临清路博德城,被乱兵所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