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慎斋遗书(明代周之千所著的书籍)

由网友(Do not see again(再也不见))分享简介:《周慎斋遗书》,亮代周之千著。中文名周慎斋遗书做者周之千创做年月亮代内容简介《周慎斋遗书》——亮周慎斋1人每一至夜,则脖子倔强,喉疼舌湿咽痰,至天亮则诸病皆退,此阴虚不克不及上达也。盖夕则阴气降落于丹田,上焦之阴有余,故阳水炽于上而熟诸病,至旦则阴气从丹田回升,阴降阳升而诸病退矣。治法用补中损气汤。炳章按:此证为津液有余者多...

《周慎斋遗书》,明代周之千著。

中文名

周慎斋遗书

作者

周之千

创作年代

明代

内容简介

周慎斋遗书 全四册 民国廿五年初版 品相好

《周慎斋遗书》

——明周慎斋

一人每至夜,则颈项强硬,喉痛舌干吐痰,至天明则诸病皆退,此阳虚不能上达也。盖夕则阳气下降于丹田,上焦之阳不足,故阴火炽于上而生诸病,至旦则阳气从丹田上升,阳升阴降而诸病退矣。治法用补中益气汤。

炳章按:此证为津液不足者多,补中益气未见合法,此公以阳不升上之论,亦未知果效否。观病须别有证据,方可定其属阴属阳,未可执此一证,即定其为上焦阳虚也。

一人左手寸脉中候微数,重按无力不清,关脉中候沉候皆有力,尺脉沉细有力。右寸中候涩,重按不见脉,关脉中候若有力,下微不清,尺脉沉数无力。此内伤不足之证,脾肺二经受病也。治以补中益气汤,使阳得生而阴得长,加盐水炒黄柏二分以救肾,加枣仁一钱以安心神,小水或热或不利,加远志、莲须各五分以达之。

炳章按:凡治病未有舍证,而专言脉者,亦未有舍脉,而专言证者,必脉证合参,乃得其真,此病未知所现何证,据脉则土强木弱肾水亦亏,何能任升柴之升散,虽有黄柏炒二分,亦不足以救肾。

一人左寸脉短涩,乃心血不足,关脉微弦无力,左尺沉细。右寸微浮而散,右关按之若有力,举之不足,重按无力不清,右尺沉而无力。责其无火,宜大补气血,治以十全大补汤。

一人五十八岁,右脉带弦,左脉豁大有力。弦为木脉,见于右手,胃受木克而虚也。左脉豁大有力,邪火盛也。不治之证。

炳章按:此未见即为不治之症,特非补中益气所能治耳。

一妇人年三十,左寸浮大,左关大,左尺洪大,右寸浮大,右关尺俱沉细无力。治方用山茱萸、白茯苓、生地黄各一钱,泽泻、陈皮各五分,川附子、生甘草各二分,姜枣煎。盖浮与洪大属火,故壮水以制火,泽泻、白茯苓引火下行。关尺沉细无力,真火不足,故加附子以温之。

一妇人六脉纯阴,或二、三至,或四、五至见歇,此血中之气虚也。四君子加白芍、肉桂,理脾和肝,山药糊丸。血中之气脾为主,脾土旺则上焦肺气亦足。盖脾为太阴,肺亦太阴,二阴皆赖阳以生。用桂则土温而金不寒,气血自然生发也。

一人两尺脉沉微,脾胃脉弱,肺脉中候沉涩,此火不能生土,寒在下焦,痰在上焦,必转咳嗽,然后阳气发生,方为佳兆也。用药之妙,须虚处著力,一落在实处,再难长进矣。

炳章按:据脉而论,所议原不谬,但赘以须从虚处着议,云云,则似无论何脉何证,总以补虚为事矣,如何其可?

作者简介

周之千,字慎斋,明代著名医学家(约1508-1586年),宛陵(今安徽宣城)人。中年因病自习医学,潜心研究《内经》,私淑张元素、李东垣,参以刘河间,后又就正于薛己之门,问难数月,豁然贯通。精通脉学,擅长于内伤证治。生前忙于诊务,无暇著述,今所存之著作皆为后人整理,现存《慎斋遗书》、《医家秘奥》两种。此二书对脉理、内伤证治的论述,不仅丰富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同时也为后来者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此次整理,将两书合为一册,以便读者参考。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