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跃龙中学(位于南通市崇川区的初中)

由网友(水清梦蓝)分享简介:跃龙中教座落正在风光秀媚、碧波泛动的濠河之滨、巍巍的电望塔下。校园情况柔美、绿树红花接相照映,芳草萋萋、清丽怡人。黉舍有1流的举措措施:讲授大楼、多功效综合楼,藏书楼、理、化、熟试验室等古代化的教诲举措措施1应俱齐。中文名南通市跃龙中教外文名Nantong Yuelong Middle School别号跃龙中黉舍训文化 勤劳 脆...

跃龙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碧波荡漾的濠河之滨、巍巍的电视塔下。校园环境优美、绿树红花交相辉映,芳草萋萋、清丽怡人。学校有一流的设施:教学大楼、多功能综合楼,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一应俱全。

中文名

南通市跃龙中学

外文名

Nantong Yuelong Middle School

别名

跃龙中学

校训

文明 勤奋 坚毅 有为

类别

初中

学生人数

1400

教师人数

120

所属地区

中国 江苏 南通 崇川区

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北朱家园路30号

在校学生

1400余人

教学班

28个

办学规模

南通市2017年10月自学考试1.3万余人参加考试

全校29个教学班级,学生1400余人,教职工120余名。办学50年来,学校以“文明勤奋、坚毅有为”的优良校风,“严谨敬业、创新育人”的教风,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学校管理严格,秩序井然,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随着南通市教育结构布局的调整,原来的职高部已停办,一流的示范初中已成为该校的办学目标。

校电视台

学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中高级教师有82人。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挑起大梁,显示了该校青年教师雄厚的功底和教学实力。

学校荣誉

学校中高级教师有82人。在市区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荣获集体二等奖,外语个人一等奖,语文个人二等奖,历史全大市一等奖等多项奖。建校以来共培养了初中毕业生14283名,高中毕业生1538名,职业中专(职高)生2068名,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多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市教委文明单位,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新长征突击队等荣誉称号。

发展史

南通市第十四中学学校校史

(1955年一1985年)

南通市第十四中学于1955年9月创办,迄今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9个初中班和9个高中职业班的全日制中学。学校三十年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55年至1965年:艰苦创业,奠定基础,稳定发展。

1966年至1976年:学校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规律被破坏,是动乱的十年。

1976年底至1985年:学校拨乱反正,进入开创新局面的阶段,在“三个面向”的指引下前进。

三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8895名初中毕业生,1538名高中毕业生,208名职业班毕业生。其中不少已成才,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一)

1955年市政府在西北闸畔,北朱家园开辟出40多亩地的校址,兴建了一幢1500多平方米的二层教学大楼,新办了南通市第四初级中学。

创校时,兄弟学校支持生源、师资以及物力。学校除初~年级8个班招收新生外,初二年级5个班、初三年级两个班分别由一初中和市中(现市一中)、二初中转来,全校共15个班,学生817人,教职员工45人,来自通中、市中等十多个单位,还有苏北师专、江苏师院分配来的。开始借市中教室于下午三、四节和晚上上课,两个月之后,迁入新址上课。

新校实行二部制。开始初一年级8个班,使用5个教室,后来最多用15个班的教学设备,培养24个班的学生。二部制一直持续到1958年。三年中共招收学生1320人,为国家节约9个班级的教学费用。学校除来自本市附近地区外,还有近郊和南通县。县区学生在学校附近租房住宿,学校加强生活管理。

1956年,陆伯生、徐惠同志被评为市优秀教师。陆伯生同志出席了省优秀教师代表会议,徐惠还被评为少先队南通市优秀辅导员。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吴贻芳同志到校视察,充分肯定了二部制的办学体制。

1956年肃反,查清了教师队伍中的反革命分子。

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后,学校建立了劳动基地,先后办起了手套加工场、红领巾动膜喇叭厂、拉练厂等,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学校设置勤工俭学办公室,专门领导勤工俭学活动,先后组织学生在七一机床厂、长城拉练厂、大成玻璃厂等工厂定期劳动。

1959年建立动膜喇叭厂。1960年4月,建立长城金属制品厂四初中附属工厂,1961年12月改名为南通市拉练厂,第二年校办拉练厂撤出学校,教师定期和学生一起劳动,并利用晚上时间给工人上文化课。此外,还开辟校内外农田10多亩,搞试验田,种植棉花、水稻、蔬菜等作物。每年夏天,师生下乡支农。

1958年7月9日,初一(7)班学生徐有泉为营救一个落水小孩而光荣牺牲,被誉为罗盛教式的少先队员,共青团南通市委追认徐有泉为共青团员。1959年,徐有泉事迹在全国勤工俭学展览会上展出。后来团市委一直把徐有泉事迹列入向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他的事迹也成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材。

1960年,360名毕业生中有40多人自觉响应党的号召,毕业后直接奔赴农业战线。1963年,少数老师下放到小学。建校以来,每年都招收初一新生8个班,1960年以后,缩减班级,1962年招收新生4个班,是最少的一年。1961年在狼山建立分校,成为现南通市第七中学的前身。

全校教职员工在党支部领导下,群策群力,积极办好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960年4月,樊祥华、陆秉溶、徐泽民、许友才、龚美霖。汤揖等七位同志出席了市教群英会。5月,徐泽民同志出席了省文教群英会。1956年首届毕业生100人,升学91人,升学率达到91%。1958年因成绩优秀,经市教育局批准保送通师1名,市一中8名。1959年保送江苏省扬州高中2名。1961年有40名学生代表出席市三好学生代表会。

(二)

学校第二个十年,正是“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时期。干部、教师的肉体、精神遭受摧残,被批斗的有21人,被审查的有29人,被迫害致死的有3人。语文课被改为政治课,大搞开门办学,每学期至少有五分之四的时间学工、学农或学军。教学秩序大混乱,教学规律被破坏。

1967年工宣队进驻学校,1979年撤出学校。

1972年提出城市普及高中,学校开始办高中,招收高一新生3个班156人,直至1975年共收高中生18个班964人。

1972年11月,校名更改为南通市第十四中学。

1970年上半年开始创建校办工厂。工种是机械和电器。第一台控制变压器是靠手工划线、裁剪搞出来的。至1975年校办厂从原来几个工种发展到车、钳、跑、铣、冲、压、电焊、制线图等近20多个工种。从原来只能修理一些电器产品,发展到能生产各种型号的变压器和电动机,还生产了摇臂万能铣床上需要的出国线圈。年产值从5000多元提高到67000多元。

校办厂还分批接纳学生学工和教师劳动。生产三相电动机原理模型和创制了白昼灯机等教具。工人、教师同编《变压器》等补充教材。

(三)

粉碎“四人帮”,特别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党支部领导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调动积极因素。干部和教师们艰苦努力,不断探索,积极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育事业,为四化培养造就人才。

1979年8月,学校施行教育部重新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活动,教学秩序逐渐趋于正常。1981年下半年以来,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文明礼貌月”和“五讲四美”活动。1982年底,

党的十二大以来,学校努力进行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创造文明学校的活动,逐步树立“立志、好学、助人、守纪”的新校风和“敬业、爱生、谨严、乐群”的新教风。1984年学校制定创建文明单位三年规划正在逐步付诸实现,学校评选出文明学生181人。

各学科重视在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减轻负担等方面进行试验。语文、数学、体育等学科先后七次对全市上了公开课。青年教师孙开,1984年获全市青年教师观摩教学二等奖。语文学科坚持搞试验班,出版了《作文讲评》一书,深受初学写作者欢迎。初二几何备课组撰写的《改进教学方法,防止两极分化》一文,编入“江苏省教研资料”。政治学科青年教师王蓓颖同志参与南通市各类学校政治教研组,编写了《中国革命简史》、《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常识》参与教案和复习纲要。张武汉同志先后在《中国聋人》、《盲人之友》、《江苏自学考试》、《南通日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各学科还加强了课外辅导,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1979年中学生射击邀请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以来,连年冠军。七年中一次获得流动红旗,六次夺得流动杯,有两只流动杯已成为学校永久的冠军纪念。1978年市作文比赛,学生庄向星、罗晓春获得前二名,并参加省级比赛。1984年,黄勇同学参加市初二数学竞赛,获二等奖。1985年12月,校毽球队男子组获得市区毽球比赛第一名,女子组获得第四名。其他如航模、无线电、演唱、图画等竞赛,也都取得好成绩。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发展延伸。1984年组织各种兴趣小组18个,初一、初二参加人数共计504人,占学生总数90%,教师辅导员共20人。

教学为中心的改革,发展到教育结构的改革。

于1980年9月创办机械职业班,共收学生34人,美工设计职业班19人,学制二年。1983年10月,招收第二届职业班(二年制)、汽车驾驶、汽车修理和两个机械班共191人。1984年9月续办第三届职业班(三年制),三个机械班,一个焊接班共198人。1985年,招收三个机械班,一个铸件班,共205人。全校共有9个职业班,439人,文化课教师15人,专业课教师20人。1985年从数理化教师中选拔6人去职大参加培训,以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1981年10月省教厅职教处负责人来校视察职业班,指导办学方向。1984年11月上海市教育局职教处4位同志受中央教育部委托来校视察。

随着教学的改革,学校各部门也相应发展。

仪器室扩大,物理、化学分开设置。数理化生地等仪器,数量大大增加,有的成倍增长,生物教学使用的显微镜就由原来的8架增加到25架。

图书馆不断发展,1980年暑假迁入新建的东教学大楼,馆舍面积约80多平方米,比原来扩大20平方米。还增设学生阅览室,图书馆藏书逐年增加,藏书量已达2万。

医疗室在人员编制上,从一个兼职校医己发展到两个专职校医,加强卫生知识教育,搞好环境卫生,保护学生视力等。

总务部门改善教学条件,建造校舍、绿化校园等。1979年新建东教学楼(包括阶梯教室)609平方米。1980年新建办公楼412平方米。1982年新建西二层教学楼553平方米。1983年新建西三层教学楼840平方米。1984年新建南三层大楼759平方米。

1982年还平整操场,填平马家河,国家投资五万元,使操场面积扩大至9000多平方米。

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历年植物约计1824棵,花5060元,其中1984年植树232棵,花2060元。

1979年以来,每学年评出的三好生达到50~80人,品学兼优学生达80~130人。1984年初中毕业生黎晓卫被团市委、教育局表彰为市三好生,录取通中。共青团逐年发展,由1981年的72人发展到1985年的172人。

1983年初三学生410人,实际毕业率94%,升学率66%。1983年初中毕业生统考全市最高分576分,是的陆伟同学。在1984年初中升学考试中,贲伊蓉的音乐专业成绩满分,被通师破格录取。1985年,初三(7)班黄勇同学在中考中以570.5的高分获得全市第一名(其中因为是市三好生而增加10分),马骏、冯建华两人都获得数学最高分门(119分),初三(3)班张荔同学录取浙江美院附中。

78届初中毕业生吴建秋,当年被选进江苏省羽毛球队,1980年调入国家队,代表国家多次参加世界羽毛球大赛,几次获得冠军和亚军,为国争了光。1983年初,特邀请吴建秋回母校向师生作汇报,江苏省体委还表扬和奖励吴建秋的母校。

80届高中毕业生徐蕾在南京艺术学院两次获得刘海粟奖学金,在江苏省国画院也有他的作品参加全国展览。

首届高中毕业生徐卫国现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入了党。首届毕业生毕业生,分配在机械系统、纺织系统各工厂,分配在轴承厂的机械班学生13人,在初级技术理论考试中平均总分与同时进厂的技校9名毕业生平均总分一样。美术班毕业生分配在印染等十多个工厂,都是搞美术设计。

1982年数学教师沙美蓉被推选为市优秀教师,1983年选为市第八届人代会代表。82年以来有6名教师被提拔为中层和校级干部。

据统计,全校教职工139人,其中大学本科生19人,大专生57人,中专生27人,正在参加进修的有15人。

原为勤工俭学基地的校办工厂,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发展。1980年4月,校办厂正式定名为南通市勤工低压电器厂,1983年7月南通市电化教育器材厂与原勤工低压电器厂合并为市电化教育器材厂,为十四中校办厂。85年5月学校又办了市电讯器材厂。校内工厂占地面积2246平方米。

学校党组织在斗争中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壮大发展。五十年代发展党员二人,七十年代发展党员8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党员6人。

党支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的纽带、助手作用。1985年6月召开了首届教代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决议,十月召开了校第八届学代会。

1983年12月,建立民进支部,邢淬同志任校民进支部主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加强统一战线,团结战斗。

建校三十年的历史,是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体制不断完善的历史,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的历史,是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不断探索,锐意创新,积极办好社会主义学校的历史。其历程尽管曲折坎坷,但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了教书育人。

管理机构

一、校长室:

校长兼党总支书记:胡健

副校长:李强、王雷、刘金春、邓荷蓉

二、办公室:

主任:王坚

副主任:吕宁琳

三、教导处:

主任:王素霞

副主任:吴小兵、王成斌

四、政教处:

主任:张家鑫、陆雷波

五、总务处:

主任:田琛宝

副主任:朱汇明

六、团委:

书记:盛寅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