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马村(横马村)

由网友(低智商对象i)分享简介:竖马村,位于江苏省通州市东社镇。人嘴五五二八人。耕地总面积二零零二.八八亩,首要莳植核桃、茶叶等经济林因。中文名竖马村地舆位置江苏省通州市东社镇面积耕地总面积二零零二.八八亩人嘴五五二八人天气类型北亚寒带以及暖温戴季民风候德律风区号零五一三车牌代码苏F机场南通兴东机场水车站南通西站(正在修)所属地域通州市行政种别村村情详情竖...

横马村,位于江苏省通州市东社镇。人口5528人。耕地总面积2002.88亩,主要种植核桃、茶叶等经济林果。

中文名

横马村

地理位置

江苏省通州市东社镇

面积

耕地总面积2002.88亩

人口

5528人

气候类型

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513

车牌代码

苏F

机场

南通兴东机场

火车站

南通西站(在建)

所属地区

通州市

行政类别

村情概况

厉害了 上海这个地方上榜 中国最美村镇 ,赶紧来为它打call

横马村位于江苏省通州市东社镇,南以翻身河为界,北至团结河与五甲镇隔河相望,二五公路穿境而过,由原弯港、横马合并而成,5528人。

横马村是全乡比较落后的一个村。自曹海如任支书后随之发生了变化,它不仅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成为东社镇经济最发达、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村,群众普遍盖起了楼房,村里的基础设施配套到位。

横马村上世纪80年代,全村推广植棉,建起了千亩粮棉丰产方。村民把棉花种得远近闻名,亩收入在3000元以上,成为全省闻名的千亩粮棉丰产方,不少植棉农户也因种棉收入颇丰盖起了楼房。全村人民找到了一条致富路。

横马村的千亩粮棉丰产方辉煌了15年,1998年棉花价格大幅下降,农户收入骤减。面对现实,横马村立刻“转舵”。搞种草养羊。建养羊基地。八户村民联建了57间羊舍,购回了两只波尔山羊公羊,第一次养羊300只。随着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一代、二代羊的相继问世,效益也跟着来了。附近镇村、市县的人赶着来抢购波杂种羊,一头好种羊价格上千元。现在,横马村80%的农户种草养羊,村里常年养羊1万多只,村民的收入又直线上升,横马村成了全国牧草养羊示范基地。

这两年又把眼光投向了招商引资,通过兴办实业,让村民增加工资性收入。村里有位在上海经商的老板,去年有位老板回乡投资5000万元建办了景瑞工业园区;有位在广东发展的老板有意回乡搞蔬菜生产基地,对落户横马村的企业,村干部们提供“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目前,这个村的橡胶塑料制品等企业都上了规模,有的还注册了公司,每家企业年产值都在百万元以上,解决了村里200多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横马村正在曹海如的带领下一马当先,致富奔小康!

自然资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002.88亩(其中:田1701.28亩,地301.6亩),人均耕地0.72亩,主要种植水稻、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3722.3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273.8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18亩,主要种植核桃、茶叶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630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草地316亩;荒山荒地73.82亩,其他面积500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 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604户通自来水,有105户饮用井水,有10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7.38%)。有709户通电,有48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5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68.83%和92.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3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53户(分别占总数的89.7%和49.79%)。

该村到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2公里,距离集贸市场0.4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6辆,拖拉机14辆,摩托车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701.28亩,有效灌溉率为6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1701.2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1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9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5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89户。全村有5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4个自然村已通路;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5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9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 61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15.3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85.52万元,占总收入的67.87%;畜牧业收入17.57万元,占总收入的2.4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497头,肉牛12头,肉羊0头);林业收入18.27万元,占总收入的2.55%;第二、三产业收入194万元,占总收入的27.12%;工资性收入100.51万元,占总收入的14.05%。农民人均纯收入148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外出劳务收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96.1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87人(占劳动力的41.24 %),在省内务工225人,到省外务工462人。

人口卫生

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709户,乡村人口2864人,其中男性1401人,女性1463人。其中农业人口2768人,劳动力 1666人。该村以汉族、彝族为主(是汉族、彝族、白族等族混居地),其中汉族2742人,彝族97人,白族8人,其他民族17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364人,参合率85.4%;享受低保5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5公里。该村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218户,占农户总数的30.75%。

文化教育

截止2006年底,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490平方米,拥有教师13人,距离中学0.55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57人,其中小学生252人,中学生105人。

村务公开

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0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560.34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64850元(人均23.43元),一事一议筹劳2920元(劳均1.05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政收支、民政救济。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