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子学(新子学)

由网友(执着 Paranoid)分享简介:“新子教”是教界于二零一二年提出的1个教术观点,出自二零一二年一零月二二日《光亮日报》刊发的方怯《“新子教”构思》1文。那个观点象征着对于传统的“诸子之教”(子教)举行成长取改进,使其成为1种顺应新时代的教术门类,正在今世思惟文明的设置装备摆设中阐扬踊跃的做用。详细内在中国传统教术分经、史、子、散4大类,子部中的焦点“诸子之教”又...

“新子学”是学界于2012年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出自2012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刊发的方勇《“新子学”构想》一文。这个概念意味着对传统的“诸子之学”(子学)进行发展与革新,使其成为一种适应新时代的学术门类,在当代思想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具体内涵

新子学 目标 问题与方法

中国传统学术分经、史、子、集四大类,子部中的核心“诸子之学”又被称为“子学”。“子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子学”是“子学”为适应当今新的时代背景而发展出的新形态。2012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刊发的方勇《“新子学”构想》一文,正式提出了“新子学”这一概念,引发了学界广泛的讨论。

《“新子学”构想》是对“新子学”理念的宏观、初步的设计,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界尝试定义“新子学”概念的具体内涵。方勇教授在2013年9月9日《光明日报》又发表《再论“新子学”》一文,对学界的讨论进行了总结,并对“新子学”的含义做了自己的界定:“‘新子学’的概念,具有一般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不同的层面。从一般意义上说,‘新子学’主要是相对于‘旧子学’而言的。它一是要结合历史经验与当下学术理念,在正确界定‘子学’范畴的前提下,对诸子学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将无规则散见于各类序跋、笔记、札记、史籍、文集之中的有关资料,予以辨别整合,聚沙成丘; 二是要依据现代学术规范,对原有的诸子文本进行更为深入的辑佚、钩沉、辑评、校勘、整合、注释和研究; 三是要在上述基础上,阐发出诸子各家各派的精义,梳理出清晰的诸子学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推动‘百家争鸣’学术局面的出现。半年来学界同仁对“新子学”理念的阐发,大致是在这一层次上的展开和延伸。”[1]除了上述“一般的意义”之外,本文又说明了它“深层的意义:“就深层意义而言,‘新子学’是对‘子学现象’的正视,更是对‘子学精神’的提炼。所谓‘子学现象’,就是指从晚周‘诸子百家’到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时期,其间每有出现的多元性、整体性的学术文化发展现象。这种现象的生命力,主要表现为学者崇尚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学派之间平等对话、相互争鸣。各家论说虽然不同,但都能直面现实以深究学理,不尚一统而贵多元共生,是谓‘子学精神’。”[1]可见,“新子学”的内涵不只限于纯粹的学术研究范畴,它在思想文化领域亦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

至于“新子学”在当今学术格局中该如何定位,《“新子学”构想》一文给出了总体看法,对“新子学”与西学及国学的关系进行了具体阐释。现当代的中国学术过于依附西方理论体系,尤其是诸子学研究更是缺少理论自觉,沦至近乎附庸的尴尬境地。而方勇教授提倡“新子学”,就是为了改变这一境况,他认为:“当今世界已非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时代,文化多元化是人们的必然选择。中国学术既不必屈从于西学,亦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应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厚沃土,坦然面对西学的纷繁景象。子学研究尤其需要本着这一精神,在深入开掘自身内涵的过程中,不忘取西学之所长,补自身之不足,将西学作为可以攻错的他山之石。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摆脱二元对立思考的局限,以传统子学的智慧与胸襟,坦然面对西方,正确处理好子学与西方文化学术的主次关系,才能真正构建起富有生命力的‘新子学’体系。”。[2]

近期,国学的复兴是大势所趋,“新子学”亦是应此时代潮流而生。关于“新子学”与“国学”的关系,方勇教授认为“‘新子学’将承载‘国学’真脉,促进传统思想资源的创造性转化”。[2]《“新子学”构想》一文中提到:“经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形式僵化、思想创新不足、理念发展相对乏力的病症。尤其是在面对‘西学’而实现传统学术创造性转化的课题时,常常表现出无力感。显然,这些对‘国学’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随着近代学术的日益发展,子学实际上已逐渐成为‘国学’的主导,这也弥补了经学作为单独力量存在时的种种不足……清末以来,子学更是参与到社会变革的激流中,化身为传统文化转型的主力军。尤其是它通过‘五西’以来与‘西学’之间起承转合的变化发展,早已经使自身成为‘国学’发展的主导力量。如今,‘新子学’对其进行全面继承与发展,亦将应势成为‘国学’的新主体。”[2]

2016年3月28日《光明日报》又刊发了方勇教授《三论“新子学”》一文。文中开始便强调“‘新子学’所关心的正是传统文化研究如何创新的问题”,之后本文由“追溯原点”“重构典范”“唤醒价值”三方面逐层阐述了“新子学”在应对这一时代课题时所应有的作用与策略。在文章结尾,方勇教授总结道:“多元会通的中华文明,正需要通过追溯原点、重构典范、唤醒价值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才能突破自身旧有格局,从而更深刻、更切实地屹立于风云变幻的现代世界。”[3]本文结合创新论述“新子学”的意义,这是对“新子学”深层内涵的进一步阐释,也是为它寻找到了与时代具体的契合点,使其发展有了更多新的活力。

对于“新子学”这一概念,除了提出者方勇教授外,学界还有众多学者撰文参与了讨论,这些讨论进一步丰富了它的内涵。总体看来,学界讨论的重点也是逐渐由学术研究范畴向思想文化范畴深化。如陈鼓应先生《子学兴替关乎中国思想变革》一文,着眼于中华古今思想文化的演变,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高屋建瓴的见解,包括“一元衰而多元兴,子学正是凭借着其自有的坚韧生命力,在时间的长河中连绵反复,不断自我重生”、“子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对话、和谐的精神,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同时认为“‘新子学’主张特别具有学术创新与思想变革的意义”。本文作为《“新子学”论集》一书的序,颇能反映目前学者在讨论该问题时所关怀的重心向思想文化方面的偏移。

除了国学界学者的专文探讨外,“新子学”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话题亦出现在各种文化领域,比如上海大学举办了两次以“新子学”为主题的学术研究会,探索了“新子学”与现代文化的对接问题,再如2014年韩国举办的“21世纪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新子学”亦是作为一个专门议题进行讨论,此外,“新子学”的理念还受到了中学执教者的重视,一些中学甚至将其作为考试内容。这些现象都体现了“新子学”在阐释空间和影响范围上的广度,而它的内涵亦会随着广泛的讨论而得到更大的拓展。

主要研究文章

(按姓名拼音顺序排列)

蔡志栋《先秦诸子的本源地位与“新子学”的意义》,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韩国]曹玟焕《“新子学”与“狂”的现代意义》,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陈成吒《“新子学”的儒家》,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陈福康《对“新子学”的一些思考》,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陈鼓应《子学兴替关乎中国思想变革——<“新子学”论集>序》,光明日报2013.12.16,第15版(国学)

陈志平《诸子学的现代转型——民国诸子学的启示》,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刘思禾,聂学慧《追寻“诸子问题”的现代解答——对“新子学”发展的一点思考》,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澳门)邓国光《从全球文化脉络的角度看“新子学”的意义》,载于《“新子学”笔谈》,文汇读书周报2012.11.2,第12版(专版)

刁生虎《“新子学”研究需要做到四个统一》,中国社会科学报,第5版

方达《先秦诸子思想中逻辑“中心点”存在的可能性——“新子学”探索的内在路径》,中州学刊2015年12期

方勇《“新子学”构想》,光明日报2012.10.22,第14版(国学)

方勇《再论“新子学”》,光明日报2013.09.09,第15版(国学)

方勇《“新子学”申论》,探索与争鸣2013年07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3年第10期转载)

方勇《“新子学”理念提出的前后脉络》,名作欣赏2015年01期

方勇《三论“新子学”》,光明日报2016.03.28,第15版(国学)

傅璇琮《继往开来 创新学术》,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高华平《“新子学”之我见》,江淮论坛2014年01期

高卫华,杨兰,董浩烨《我国“新子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郜元宝《对“新子学”三个层面的思考》,名作欣赏2015年07期

葛红兵《“新子学”:如何与当代生活对接》,名作欣赏2015年01期

耿振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子学”之“关注现实”的思考》,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郭丹《关于“新子学”的几点浅见》,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韩星《新国学的内在结构探析——以新经学、“新子学”为主》,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郝雨《“新子学”对现代文化的意义》,文汇报2012.12.17,第9版

郝雨,杨剑龙,葛红兵,刘绪源,姜琍敏,王宏图,徐国源,李有亮,何美忠,范松楠《“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传承——现代文化学者视野中的新子学”研讨会记录稿》,黄河文学2013年Z1期

郝雨《“新子学”与现代文化:融入与对接》,集美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何美忠《借力诸子 开拓中国学术新途径》,诸子学刊2013年01期

何浙丹《现代学术视野下“新子学”的困境与出路》,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香港)黄蕉风《告别路径依赖 构建大乘墨学——“新子学”视野下的墨学发展进路》,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贾学鸿《“新子学”研究的当代指向与方法寻绎——兼论刘笑敢<老子古今>的“人文自然”概念》,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蒋门马《关于弘扬“新子学”的建议》,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韩国]姜声调《在韩国如何推广“新子学”》,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韩国]金白铉《21世纪“新子学”与新道学的研究课题》,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韩国]金白铉《从“为学”与“为道”来试谈21世纪新东道西器论》,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景国劲《“新子学”文化源流及其价值诉求》,名作欣赏2015年07期

(台湾)赖贤宗《“新子学”方法论之反思——基源问题研究法与创造的诠释学的知识建构过程》,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李炳海《关于“新子学”构建的芹献刍议——《〈庄子〉结构艺术研究》读后漫笔》,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李桂生《子学精神与“新子学”建构刍议》,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李若晖《“新子学”与中华文明之未来》,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李若晖《熔经铸子:“新子学”的根与魂》,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李似珍《“新子学”的学术针对性、时代意义思考》,诸子学刊2013年01期

李小成《“新子学”对中国传统经学的超越》,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06期

李有亮《重返中国传统文化最佳生态现场——对“新子学”的一点理解》,诸子学刊2013年01期

林光华《从老子之道的当代诠释看“新子学”之“新”》,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林其锬《“新子学”学科定位与杂家精神》,中州学刊2015年12期

[韩国]凌然《“新子学”与跨学科学术研究鸟瞰》,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刘韶军《论“新子学”的内涵、理念与构架》,江淮论坛2014年01期

刘韶军《论诸子学的范畴、智慧及现代条件下的转化》,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刘思禾《探索前期中国的精神和观念:“新子学”刍议》,河北学刊2015年05期

陆永品《<“新子学”构想>体现的时代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报,第8版

欧明俊《“新子学”界说之我见》,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欧明俊《论“子学思维”与“子学精神”》,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台湾)钱亦华《庄子学跃进“新子学”的变与不变——符号解构、文本对话、隐喻创发之历程》,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台湾)钱亦华《子学到“新子学”的内在理路转换过程研究——以明清庄子学为例》,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强中华《漫谈总结时代的诸子学》,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卿希泰《时代需要“新子学”》,载于《“新子学”笔谈》,文汇读书周报2012.11.2,第12版(专版)

孙广 周斌《从共同的问题意识探求子学的整体性——“新子学”刍议》,集美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孙君恒,李锐《新墨学的兴起和前景》,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孙少华《“新子学”与学术“新传统”建设》,河北学刊2015年05期

孙以昭《时代召唤“新子学”》,安徽日报2012.12.14,第2版

孙以昭《“新子学”与跨学科、多学科学术研究》,河北学刊2015年05期

适南《“新子学”的本体建构及其对华夏文化焦虑的对治》,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宋洪兵《重建我们的信仰体系,子学何为?》,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谭家健《对“新子学”构想的建议》,载于《“新子学”笔谈》,文汇读书周报2012.11.2,第12版(专版)

唐旭东《传统子学精神与“新子学”的责任和使命》,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汤漳平《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江淮论坛2014年02期

汤漳平《再论“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中州学刊2015年12期

王斐《“第三极文化”体现的“新子学”精神》,艺术百家2013年C1期

王昀,谢清果《还原、重构与超越——“新子学”视域下传统文化传播策略》,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王威威《“新子学”概念系统的建构》,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吴勇《以诸子的精神面对现实——“新子学”的任务浅议》,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谢清果《“新子学”承载回应时代问题的神圣使命——以老子“天下观”意蕴与普世价值为例》,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徐国源《关于“新子学”的几点思考》,姑苏晚报2012.12.23,第2版

徐志啸《“新子学”的核心在于新》,诸子学刊2013年01期

徐儒宗《诸子学的扬弃与开新》,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玄华《“新子学”——子学思维觉醒下的新哲学与系统性学术文化工程》,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玄华《关于“新子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江淮论坛2013年05期

玄华《“新子学”对国学的重构——以重新审视经、子、儒性质与关系切入》,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许抗生《谈谈关于建立当代“新子学”的几点想法》,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许建良《诸子学转型的理由追问》,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中华读书报2013 .5.8日,第013 版

杨林水《“新子学”理论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刍议》,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杨少涵《走出经学时代——儒家哲学现代化的范式转换》,探索与争鸣2013年07期

[新加坡]严寿澂《“新子学”典范——章太炎思想论纲》,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新加坡]严寿澂《新诸子学与中华文化复兴》,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曾建华《“新子学”视阈下士人与子学的主体问性诠释》,江淮论坛2013年06期

曾建华《“新子学”的本质与使命——围绕子学与士之关系展开》,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曾建华《“新子学”理论建构的现状与反思》,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张洪兴《“新子学”与中国文化刍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06期

张洪兴《固本培元 革故鼎新——儒道学说与“新子学”的发展》,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张涅《略述民国时期的新子学研究》,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张涅《对于当代“新子学”意义的思考》,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张双棣《诸子学的复兴与“新子学”的建立》,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张双棣《“新子学”与杂家》,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张勇耀《构建“新子学”时代新的女性话语体系》,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郑伯康《“子商”构想》,诸子学刊2013年02期

郑伯康《“子商”再思考》,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郑作《以诸子思想之源建构企业文化之魂——“新子学”精神与商道文化的对接与融合》,集美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钟明奇《站在子学发展的时代制高点上》,诸子学刊2013年01期

周鹏 贾泉林《浅谈“新子学”建设的历史脉络——从傅山到章太炎》,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庄三莫《后现代语境中的知识建构——试论“新子学”的境遇与未来》,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庄沙《儒家式与道家式:“新子学”政治自由论的两种构建路向——以康有为、严复为中心》,诸子学刊2016年01期

揣松森《论“新子学”的内涵及其意义——兼谈子学与经学之别》,集美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参考资料

1.再论“新子学” ·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6-04-07)

2.“新子学”构想 ·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6-04-24)

3.三论“新子学” ·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6-05-04)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