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相侮(《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基础术语)

由网友(酷到被通缉)分享简介:5行相侮是5行体系布局闭系正在外界要素的作用下所孕育发生的反常状况,也鸣“反克”,其缘故原由有2:1是被克者卑极,2是克者自己虚弱。中文名5行相侮来由《黄帝内经》属性西医根蒂根基术语5行金木火水土女观点5行相侮,是指5行中1行对于其所不堪的反向约束以及禁止,又称“反克”。解读5行相侮的秩序是:木侮金,金侮水,水侮火,火侮土,土侮木。招致...

五行相侮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状态,也叫“反克”,其原因有二:一是被克者亢极,二是克者本身衰弱。

中文名

五行相侮

出处

《黄帝内经》

属性

中医基础术语

五行

金木水火土女

概念

共建安徽首家中医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云诊科技携手安徽中医药大学解码中医舌诊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解读

五行相侮的次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亦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

太过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向克制。例如木气过于亢盛,其所不胜行金不仅不能克木,反而受到木的欺侮,出现“木反侮金”的逆向克制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木亢侮金”。

不及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制约其所胜的一行,反而受到其所胜行的“反克”。如正常情况下,金克木,木克土,但当木过度虚弱时,则不仅金来乘木,而且土也会因木的衰弱而“反克”之。这种现象,称为“木虚土侮”。

中医应用

1、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相侮,是反向克制致病。形成五脏相侮亦有两种情况,即太过相侮和不及相侮。太过相侮,是指由于某脏过于亢盛,导致其所不胜无力克制而反被克的病理现象。例如:肺金本能克制肝木,由于暴怒而致肝火亢盛,肺金不仅无力制约肝木,反遭肝火之反向克制,而出现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甚则咳逆上气,咯血等肝木反侮肺金的症状,称为“木火刑金”。不及相侮,是指由于某脏虚损,导致其所胜之脏出现反克的病理现象。如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水肿,称为“土虚水侮”。

2、控制疾病传变。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而发生传变。如肝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等脏。心、肺、脾、肾有病也可以影响肝脏。不同脏腑的病变,其传变规律不同。因此,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依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变。如肝气太过,或郁结或上逆,木亢侮金,病将及肺,称木火刑金,或肝火犯肺。此时应在疏肝平肝的基础上预先培补肺气,使肝气得平,肺气利,控制疾病传变。

3、确定治则治法。

五行相侮是五行相克的反常状态,临床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常用治法大概有以下三种:

(1)培土制水法:是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2)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也可称为“滋肺清肝法”。适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若属肝火亢盛,左升太过,上炎侮肺,耗伤肺阴的肝火犯肺证,当清肝平木为主,兼以滋肺阴以肃降肺气为治。

(3)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泻南补北法。若由于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则应以泻心火为主;若因肾水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则应以滋肾水为主。但必须指出,肾为水火之宅,肾阴虚亦可致相火偏旺,也称为水不制火,这属于一脏本身水火阴阳的偏盛偏衰,不能与五行生克中水不克火混为一谈。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