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兴号(清朝年间创办的合肥老字号糕点店)

由网友(麦兜猪的快快鸡ヾ)分享简介:“弛逆兴号”糕点老店是1野清代年间开办的合瘦老字号糕点店。“弛逆兴号”是弛文绍开办于一八八二年,开办之始,仅仅1野小黄烟店。厥后,弛文绍的叔父弛子开,以高息筹资,斥地财源,一九零六年邪式修起了“弛逆兴号”,起头前店后坊式的谋划,其时谋划的首要种类为糕饼、点心、炒货以及酒。所在合瘦创建时间一八八二年开办时间清代年间弛逆兴老...

“张顺兴号”糕点老店是一家清朝年间创办的合肥老字号糕点店。“张顺兴号”是张文绍创办于1882年,创办之初,只是一家小黄烟店。后来,张文绍的叔父张子开,以低息筹资,开辟财路,1906年正式建起了“张顺兴号”,开始前店后坊式的经营,当时经营的主要品种为糕饼、点心、炒货和酒。

地点

合肥

创立时间

1882年

创办时间

清朝年间

张顺兴老店

介绍杭州这些百年老字号,连元首夫人都赞不绝口

张顺兴号

“张顺兴号”老店在风雨中走过百年。1932年,“张顺兴号”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中大伤元气;5年后,日寇入侵,店主无奈之下,举家避难,家资殆尽;1945年,濒临破产边缘。一直到解放后,“张顺兴号”在党的政策保护和扶持下,才得以恢复。1956年公私合营,“张顺兴号”更名为“合肥市糕点公司长江路第一门市部”。

经历百年风雨沧桑,“张顺兴号”逐渐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字号”。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处于鼎盛时期的“张顺兴号”,拥有职工100多人,经营品种2000余个,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元大关,在巢湖路上兴建了8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

百年兴衰

“张顺兴号”始建于1882年,一直到2008年长江路拓宽改造时拆除,整整风靡庐州城126年,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

据说,“张顺兴号”的创始人名叫张文绍(一说由张志良创办于1902年),最初是经营黄烟、杂货和批发糕点。张老板的叔父张子开是清光绪年间的举人,也是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张顺兴号”牌匾就是由张子开手书的。靠其扶持,张文绍于1906年创办了“张顺兴号”,开始生产和经营糕饼、点心、炒货和酒,当时是前店后坊式经营。

1912年,“张顺兴号”迁到前大街即今天的长江路,逐渐发展成了合肥糕点行业的名店。该店生产的大麻饼、烘糕、方片糕等成为合肥当地婚嫁、寿诞、节日喜庆的馈赠礼品。1931年,“张顺兴号”遭火灾伤了元气;1937年,日寇入侵,张老板举家“跑反”,家资殆尽;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以“经济汉奸罪”,罚取“张顺兴号”五十万大券,当时折合大米五百石,“张顺兴号”从此一蹶不振。

新中国成立后,“张顺兴号”获得新生,元气得以康复,生产得以发展。1956年公私合营时,“张顺兴号”更名为“合肥市糕点公司长江路第一门市部”。到了1962年,“张顺兴号”的招牌重新挂了起来,生产和经营也进入了恢复时期。但“文革”期间,“张顺兴号”的招牌作为“封资修”典型,被砸烂,店名也改为“立新门市部”,作坊迁往长丰县,一直到1979年1月才重新在合肥原址挂牌复业。

上世纪80年代,“张顺兴号”更新增添设备,百年老店焕发了勃勃生机,拥有建筑面积900平方米,职工80多人,主要生产合肥四大传统名点,1982年,作为安徽省名牌糕点优秀包装赴京展出,收到了高度赞赏。

庐州四大名点

张顺兴麻饼

“当年,‘张顺兴号’的生意火爆得不得了。”曾经家住合肥四古巷的郑先生说,他从小就与“张顺兴号”为邻,那时候每天上门的顾客都有百余人,经常队伍排得老长,顾客不仅有合肥市区的,还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当时常听长辈们说张顺兴号的鸡丝月饼、火腿月饼,一嘴咬下去满口余香。”

不过,“张顺兴号”最具代表性的还要数四大名点———麻饼、烘糕、寸金、白切,均经独特工艺加工而成,被合肥人称为“四大名旦”,其酥、香、脆、甜,纯美无比。“虽然只是小小的四样糕点,却折射出合肥市丰富而悠久的饮食文化底蕴。”郑先生回忆说,在他年轻的时候,“张顺兴号”的糕点深受合肥人的欢迎,成为合肥最具代表性的土特产品,一度还是合肥人待客和馈赠的最佳礼品。

目前状况

徽式月饼

合肥“张顺兴”糕点老店是一家清朝年间创办的合肥老字号。在“张顺兴”老店西侧的小巷尽头,有“张顺兴”保留的一个小门店,如果不留意,很难发现。在经营四大名点之外,也制作时令性的月饼。其中,就有属于“徽式”月饼的重油月饼。而令一些老顾客时常“想念”的鸡丝月饼、火腿月饼,在老店搬迁前就不生产了。

徽式月饼硕果仅存搬迁后的“张顺兴”号位于合肥市铜陵路的一个小巷中。陈厂长告诉记者,厂里现在只有20多人,今年准备生产的月饼有六七种,但属于徽式月饼的只有重油月饼一种。这种月饼的特色是,月饼面皮用菜子油和面,烤熟后,月饼皮会慢慢渗出油光,咬起来有些酥,老年人很爱吃。生产的其它种类月饼还有广式、苏式,他介绍,“根据顾客的口味,调整月饼种类。”

辉煌时刻

排队购四大名点

烘糕

老合肥人可能没有谁没吃过麻饼、烘糕、寸金、白切四大名点,鼎盛时期,合肥人以及来肥出差的排队购四大名点,曾经成为长江路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那时候,张顺兴的生意火爆得不得了。”史先生的家就住在“张顺兴号”对面的仁和巷,因为家住得近购买方便,过去,他没少给同事、朋友代购,外地的亲戚也经常写信叫他帮忙购买,为此,他每月都要跑趟邮局,邮寄费也贴了不少。他回忆说,当时每天的顾客都有上百人,经常队伍排得老长。尤其是到了端午、中秋,“张顺兴号”自制的粽子、绿豆糕、月饼吸引了庐州城东西南北的人都前来购买。“特别是鸡丝月饼、火腿月饼,一嘴咬下去满口余香。”史先生说这话的时候,明显还在咽着口水。

别处也有四大名点,但就是没有“张顺兴号”的好吃,嚼在嘴里,酥、香、脆、甜,纯美无比。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可能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所致,“张顺兴号”渐渐有了萎缩的迹象,门前冷落鞍马稀,店堂里已经不见昔日的辉煌。

2003年,已经搬家的史先生出差去外地的亲戚家,打算像过去那样买些“张顺兴号”的糕点给亲朋好友品尝,却发现“张顺兴号”早已物是人非,长江路196号的门市部早已转租他人经营服装和茶楼了,唯一还能让人怀旧的就是那块黑底金字的百年老匾。到了2008年,随着长江路的改造,这块百年老匾也随之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

麻饼与烘糕的传说

糕点好吃,故事好听。

传说在元朝末年时,朱元璋起兵反元,在攻打裕溪口时,其手下得意干将张德胜为解决好士兵吃饭问题,想到了家乡曾有过一种糕点,若棋子般大,号称“金钱饼”,遂下令军炊仿照“金钱饼”,加糖馅并放大,制作成“大麻饼”,以便士兵战时充饥。如此,既解决了士兵战时吃饭问题,又省却了用炊吃饭的时间,赢得了战机。战士们首次吃到这种香甜可口的糕点后,士气大振,一举大败元朝官军。朱元璋听说后,赞曰:“此真得胜饼也。”

张顺兴号

到了晚清时,合肥大麻饼已成为地方特产,其做工亦倍加考究。饼馅除白糖外,尚有冰糖、果仁、青红丝等,味道香甜。合肥人李鸿章在朝为官时,曾特地从家乡带上合肥大麻饼,分送朝臣品尝,并特制部分奉献皇宫。

孰知慈禧太后品尝后,竟大加赞赏,吩咐再送。为了使送入宫中的麻饼确保上乘质量,李鸿章便指派大管家刘东泰坐肥监制。由此,合肥大麻饼盛名远扬,刘东泰亦因合肥大麻饼而成了合肥城一位远近知名的糕点作坊大师爷。

而烘糕的故事也同样精彩。很多人认为烘糕顾名思义,是烘出来的糕点,其实这里面也有个历史传说。

北宋末年,在淝河之滨居住一位翁氏人家,翁子从军在外,婆媳二人相依为命。儿媳十分贤惠,对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一次翁老太生病,翁媳为使老人能吃点东西,就突发奇想,将在外讨得的一点面粉和糖加水拌和,做成薄饼入锅烘烤,至薄饼焦黄。翁老太尝后胃口大开,问儿媳:“这是哄糕?”(哄,合肥方言,“什么”的意思。)儿媳随口答道:“是翁糕。”以后,儿媳就经常做此糕给婆婆吃,老太太思儿心切,每次都留下一点准备给儿子回来吃,也让儿子知道媳妇的孝心。

一日,岳将刘琦大败金兵凯旋,领兵经过翁老太家门,翁老太视其如子,叫儿媳拿出翁糕犒劳将士,从此翁糕就传开了。合肥“翁”“烘”音似,久之,就成了烘糕。

没落原因

张顺兴号

然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张顺兴号”开始没落。2002年郑先生回合肥探亲时,想买些“张顺兴号”的糕点带回北京给亲朋好友品尝,却发现“张顺兴号”早已物是人非,三孝口附近的门市部早已转租他人经营服装和茶楼了,唯一能让郑先生怀旧的就是那块淹没在商业广告中的、黑底金字的百年老匾。然而2008年,随着长江路的改造,这块百年老匾也随之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 “张顺兴号”缘何没落?据合肥市餐饮协会副秘书长朱先生分析,首先,与其他外地的知名小吃相比,“张顺兴号”的糕点显得保守了一些,他们推出的是清一色的口味,无法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另外,“张顺兴号”糕点以甜为主,但现在人的饮食都很讲究营养,他们的糕点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作为馈赠礼品,“张顺兴号”糕点的外包装比不上其他各式名点的包装精美,再加上手工作坊式的生产,保质期一般很短。

说起“张顺兴号”的未来,朱先生表示,百年老店的振兴,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资金的支持。如此,才能再让“张顺兴号”声震八皖、驰名中外。

后记

其实,麻饼在安徽许多城市都有生产和出售的,为何合肥“张顺兴号”名气最大?

张顺兴号

在采访时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张顺兴号”生产大麻饼时,合肥城已有20多家糕点作坊,也有几家名气不亚于“张顺兴号”。但“张顺兴号”取各家之长,选料、配料、制作、烘烤、保管、销售等环节,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经验,后坊生产,前店出售,终使顾客盈门。当时庐州城里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顺兴麻饼一肚糖,块块工整两面黄,吃到嘴里甜又香,要买糕点找姓张”。百年老店“张顺兴号”拆除前,许多老合肥感到遗憾,甚至拍照留念。江蕙把她拍的照片给我看,连声说可惜了!可惜了!她告诉我,如今在“张顺兴号”老店西侧的小巷尽头,还有一家小门店,也叫“张顺兴号”,经营的也是合肥四大名点。不过和昔日辉煌时期的“张顺兴号”不可同日而语。我还听说合肥市铜陵路的一个小巷中,也有叫“张顺兴号”的厂子,只是规模很小,算是保留了老合肥的怀旧情结,虽然作为“合肥老字号”,“张顺兴号”名称似乎还存在,但在繁华都市的高楼大厦群中,小作坊已经显得微不足道。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