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花(蒌花)

由网友(纯天然野生帅哥)分享简介:注释嘉庆《澄海县志》正在先容澄海物产时,有如许的文字:“蒟药,即蒌 (荖叶)。广东多蒌园,原县樟林所产的胜于齐省。根喷鼻、叶尖,味辛而微苦。用水将叶炙湿或者保藏起去,可以运至遥方。考察《广东通志》只载番禺、新兴、阴秋的蒌,而不道到樟林。实在,樟林的蒌遥胜番禺、阴秋等地。”蒌叶事实是用去湿什么的?清始教者伸大均正在《广东新语》...

正文

嘉庆《澄海县志》在介绍澄海物产时,有这样的文字:“蒟药,即蒌 (荖叶)。广东多蒌园,本县樟林所产的胜于全省。根香、叶尖,味辛而微甜。用火将叶炙干或收藏起来,可以运至远方。考查《广东通志》只载番禺、新兴、阳春的蒌,而没有谈到樟林。其实,樟林的蒌远胜番禺、阳春等地。”

蒌蒌花 与熊猫同时代的植物

蒌叶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介绍得很详细:“凡食槟榔,必以蒌叶为佐。或霜雪盛,少蒌叶,亦必屑其根须,或以山蒌藤代之,而以蚌灰为使,否则槟榔味涩不滑甘,难发津液,即发亦不红。凡食槟榔,以汁红为尚,然汁不可吐,吐则无余甘。先忍蒌叶之辣,乃得槟榔之甘;槟榔之甘,生于蒌叶之辣。谚曰:‘槟榔浮留,可以忘忧’,言相须之切也”。浮留是蒌叶的别名。

该书还说:“蒌与槟榔,有夫妇相须之义,故粤人以为聘果”。原来,古人食槟榔,必须以蒌叶为佐料,谁也离不开谁。有这样的“相须之义”,古人行聘要用蒌叶和槟榔作礼物,取其好意头。这种聘果,与古人娶亲行“奠雁礼”是一致的。雁不再偶,往来不失其节,飞行齐一有序,终身不改,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贞禽。然雁毕竟难觅,古人娶妻便送一对白鹅。由此可见,古人之礼仪,多取其象征意义,不一定要贵重礼品。

《澄海县志》还说:“槟榔、蒌叶不仅用在婚姻庆吊方面,平日客人来时,也有用以代茶,促膝谈心,堪称有礼。”用途真是大得很哩。

广东人何时开始食槟榔蒌叶的?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自嫩及老,采实啖之,以不娄藤兼瓦屋子灰,竟咀嚼之。岭南地温,不食此无以祛其瘴疠。”这里所说的“不娄藤”即蒌藤。瓦屋子灰即蚶壳灰,因蚶壳的纹理像屋顶的瓦垄,故古人称其“瓦屋子”。可以看出,一千多年前的岭南人就已啖槟榔配蒌叶与蚶灰了。这几乎与清初的屈大均所说的一模一样,只是未提及将它作为聘果罢了。明嘉靖年间的潮剧古本《荔镜记》及《苏六娘》,也有这种描述。

世事沧桑。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时尚。当年的蒌,是生活必需品。今天,已有更适合人们需要的东西取代它了。送聘之果,也由槟榔蒌叶变成金项链玉手镯了。但民俗嫁娶中,仍保留了蒌的痕迹。用“蒌花”代蒌叶作聘果,可说是古风俗的变通。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