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禅寺(河北省邯郸市定国禅寺)

由网友(不逢时)分享简介:定国寺初修于东汉。晋晨王嘉的《拾遗忘》云:“汉终任编茅庵”。东汉桓帝始年,私元146年,安世低,从伊朗去到中国,曾正在此“结庐为庵”,静建1年。称此为“阿兰这”(沉寂处)。造成了1所知名小庙。私元一四七年安世低脱离邯郸,到洛阴译经2105年,译有《安般守意经》、《阿含经》等禅教取小乘的经典。汉终河北邢台巨鹿弛角的承平谈黄巾...

定国寺始建于东汉。晋朝王嘉的《拾遗记》云:“汉末任编茅庵”。东汉桓帝初年,公元一四六年,安世高,从伊朗来到中国,曾在此“结庐为庵”,静修一年。称此为“阿兰那”(寂静处)。形成了一所无名小庙。

藏不住了 邯郸有了这个宝藏区

公元147年安世高离开邯郸,到洛阳译经二十五年,译有《安般守意经》、《阿含经》等禅学与小乘的经典。

汉末河北邢台巨鹿张角的太平道黄巾起义搞的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公元172年,为避战乱,安世高南下,晚年踪迹不详,有很多传说,如:“他自称前世是中国人,在广州还命债,被强盗所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庐山渡化已转成蟒蛇的前世同参”。“今世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还宿世命债,被斗殴者误中而死”……。安世高出家之前为安息国(西亚一带)太子,较早的佛经翻译家。

中文名

定国禅寺

所属地区

河北省邯郸市

建造时期

东汉

文献

《安般守意经》、《阿含经》

开始建于

东汉

始建

于东汉

发展历史

东晋高僧佛图澄(232—348)在后赵时期(319-351)建寺八百九十三所,佛图澄多次在此居住,此寺被称为主寺。公元319年,石勒定都襄国(河北邢台)因身为军事机要参谋的佛图澄开国有功,石勒封此为“定国寺”,取“安邦定国、济世安民”之意。

合并图册

公元312年,羯人石勒与鲜卑人首领段末波的战斗中,佛图澄安排奇兵,活捉段末波,后又主张不杀而放,后来,段末波成石勒的主要支持力量。328年,佛图澄献计,使石勒在洛阳活捉前赵刘。石勒罗锅枋头(河南浚县)时,当地人想劫营,佛图澄知道后提醒石勒,避免了损失。这些都是佛图澄对后赵的功绩。他翻译的佛经有《金刚心总持论》等。度徒众多,身边常有几百弟子,门徒有上万人,348年圆寂。公元336至348年,道安追随佛图澄十二年,道安是河北冀州人,佛教史上的名僧,在翻译佛经方面贡献很大,打破原来的“格意佛教。”组织翻译,注解了大量经典,统一释姓。净土宗初祖慧远是道安的弟子,立道场庐山东林寺。

明朝时曾叫“贾国寺”,后又改回定国寺。抗战时期寺内有几名僧人,据说“百家惨案”中也有一名僧人被烧死,小名叫小颇。土改时,寺院周围十几亩地归了集体,人也归了集体,“庙产兴学”寺院改成了学校,学校搬走后被居民所占用,1994年始复建定国寺。

邯郸境内寺庙

邯郸境内寺庙

区域

名称

地点

备注

市区及邯郸县

大乘玉佛寺复兴区赵苑南侧,安庄新村内。初建于北朝大象年间。
月爱寺邯郸县尚壁镇西尚壁村始建于北周大定年间。全寺建筑规模宏大,为河北较古老寺院之一。
禅房寺邯郸县西三十里群山之中始建于东汉。是近代以来邯郸地区佛教文化影响最大的寺院。
玄空寺邯郸县代召乡井头村初建与北魏延兴年间。所在地又叫八岔口,历史悠久。
展开表格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