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台桐柏观(宿天台桐柏观)

由网友(缺失的爱)分享简介:内容先容做品本文宿露台桐柏观(一)海行疑帆船(二),夕宿逗云岛(三)。缅觅沧洲趣(四),近爱赤乡差。扪萝亦践苔(五),辍棹恣切磋(六)。息阳憩桐柏,采秀搞芝草。鹤唳清露垂(七),鸡叫疑潮迟(八)。愿言解缨络,从此来懊恼。低步陵4亮,玄踪患上2老。纷吾遥游意(九),乐彼永生谈(一零)。日夕视3山(一一),云涛空浩浩。做品注...

内容介绍

作品原文

诗路天台┃ 桐柏观 唐 郑薰

宿天台桐柏观(1)海行信风帆(2),夕宿逗云岛(3)。缅寻沧洲趣(4),近爱赤城好。扪萝亦践苔(5),辍棹恣探讨(6)。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鹤唳清露垂(7),鸡鸣信潮早(8)。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纷吾远游意(9),乐彼长生道(10)。日夕望三山(11),云涛空浩浩。

作品注释

(1)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东北。西南接括苍山、雁荡山,西北接四明山、金华山。《临海纪》:“天台山超然秀出,山有八重,视之如一帆。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桐柏观:即桐柏宫。观:道教之庙宇。   (2)信:任凭。   (3)逗:停留。   (4)缅:藐远。沧洲趣:谢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吕延济注:“沧洲,洲名,隐者所居。”   (5)扪萝:扪,攀援。萝,女萝,生长在山中的一种地衣类植物,常自树梢悬垂,全体丝状,呈淡黄绿色或灰白色。   (6)辍棹:停船。棹,划船工具。恣探讨:尽情赏玩。   (7)唳:鹤鸣声。   (8)信潮:《异物志》:“伺潮鸡,潮水上则鸣。潮水依时而至,故曰信潮。”   (9)纷:盛多的样子。   (10)长生:生命永远存在。《老子》:“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11)三山:古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

作品赏析

诗人泛舟远行,在桐柏观休憩。这里可以采摘灵芝仙草,享受听鹤唳、闻鸡鸣、观早潮的乐趣。这种闲情意趣,与当时纷扰的尘世生活、黑暗的官场争斗形成鲜明对比,由此诗人发出学老子长生之道、脱离官场、隐居山林的喟叹,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游历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落榜。他在太学赋诗的时候,名动公卿,满座为之倾倒。后因写诗引起唐玄宗不悦而被放归襄阳,于是漫游吴越一带,游览名山胜水。734年(开元二十二年),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准备向朝廷举荐他,但他不慕名利,到期竟然失约不赴,终究还是没有成就功名。孟浩然生活在盛唐时期,早年曾有远大的抱负,但在政治上困顿失意,终生过着隐士的生活。他洁身自好,不乐于趋附权贵,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当时和后世所倾慕。[1]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阳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宿天台桐柏观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2-02-2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