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研究)

由网友(強顔歡笑)分享简介:原书正在1定意思上弥补了那1实践空缺,对于中国科技史、科教思惟史、哲教思惟史和今世科教取哲教的研究以及成长都将有所裨损。首要研究中国哲教史、中国科教思惟史及中国现代哲教取天然科教的接洽。中国现代科教要领的基原模式一.从天、算、农、医4大教科看中国现代科教要领的基原模式二.中国现代科教要领基原模式的古代意思中国现代科教要领有...

本书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这一理论空白,对中国科技史、科学思想史、哲学思想史以及当代科学与哲学的研究和发展都将有所裨益。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科学思想史及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基本模式1.从天、算、农、医四大学科看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基本模式2.中国古代科学方法基本模式的现代意义中国古代科学方法有关资料选录

内容介绍

渗透古代科学方法 建构现代物理探究 2017全国物理优质课纪实

内容提要

在中国古代,曾经

有过许许多多的科学发

现、发明和创造,这些发

现、发明和创造是用

什么样的方法做出来的

呢?这是一个令当代中

外科学家、科学史家和

哲学家深感兴趣却又悬

而未决的问题。本书从

说尽剖析中国历史上科

学家和哲学家的具体科

学方法着手,抽象并概

括出中国古代科学方法

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模

式,再把它们放到现代

科学和科学哲学的发展

中加以评判,比较系统

而全面地对这一问题作

了探索性的回答。本书

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这

一理论空白,对中国科

技史、科学思想史、哲学

思想史以及当代科学与

哲学的研究和发展都将

有所裨益。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周瀚光 浙江宁波

人,1950年7月生于上

海。 1983年于复旦大学

获哲学硕士学位,现在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

所任孝。主要研究中国

哲学史、中国科学思想

史及中国古代哲学与自

然科学的联系。著有

《传统思想与科学技术》

(学林出版社1989年版)

以及有关论文五十余

篇。

作品目录

目录

引言

1、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2、关于科学方法的一般考察及本书的研究

进程

第一章 中国古代科学方法三十六则

1.《周易》的“取象运数”

2.孔子的“举一反三”

3.墨子的“言有三表”

4.《管子》的“明于计数”

5.庄子的“技进于道”

6.《墨经》的“察类明故”

7.孟子的“苟求其故”

8.孙膑的“赛马对策”

9.荀子的“辨合符验”

10.韩非的“参伍之道”

11.《吕氏春秋》的“耕之大方”

12.《中庸》的“学问思辨行”

13.《黄帝内经》的“阴阳相错”

14.《黄帝内经》的“五行生胜”

15.《淮南子》的“审其所由”

16.《九章算术》的“由问而术”

17.王充的“考心效事”

18.张衡的“效象度形”

19.张仲景的“见病知源”

20.赵爽的“形数统一”

21.刘徽的“割圆求极”

22.葛洪的“变化之术”

23.范缜的“质用统一”

24.孙思邈的“博学精思”

25.沈括的“验迹原理”

26.朱熹的“格物致知”

27.叶适的“尽观自为”

28.李冶的“推理明数”

29.秦九韶的“数道统一”

30.王廷相的“知行兼举”

31.李时珍的“博采实考”

32.徐光启的“责实求精”

33.宋应星的“穷究试验”

34.方以智的“质测之学”

35.顾炎武的“参考援证”

36.王夫之的“乐观其反”

第二章 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1.勤于观察

2.善于推类

3.精于运数

4.明于求道

5.重于应用

6.长于辩证

第三章 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基本模式

1.从天、算、农、医四大学科看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基本模式

2.中国古代科学方法基本模式的现代意义中国古代科学方法有关资料选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