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江苏省地级市)

由网友(有事找百度)分享简介:扬州,别称广陵,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少江北岸、江淮平本南端;东部取盐都会、泰州市邻接;南部濒临少江,取镇江市隔江相视;东北部取南京市相连;西部取安徽省滁州市接壤;东南部取淮安市交界。截至二零二零年底扬州总面积六五九一.二一平方公里,[一]截至二零一一年一一月下辖邗江、广陵、江都三个区,低邮、仪征二个县级市...

扬州,别称广陵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截至2020年末扬州总面积6591.21平方千米,[1]截至2011年11月下辖邗江、广陵、江都3个区,高邮、仪征2个县级市和宝应县。[2]截至2021年末,总人口为451.56万人。[3]扬州为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温泉名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8个申报世界遗产城市之一,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享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市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境内最高峰为仪征市大铜山,海拔149.5米;最低点位于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平均海拔2米。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境内有乡镇(大沟)级以上主要河流1111条,总长6060千米。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15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12种。[1]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696.43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4%。[3]

截至2021年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899个,拥有病床2699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897 人。全市共有普通高校8所。[3]

大约距今7000~5000年前,淮夷人就在扬州一带劳动生息,并有了水稻栽种。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西北部一带称邗。1949年1月,设立扬州市,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1983年3月,改由省管辖。[4]

扬州有钟书阁,文峰塔,京华城等旅游景点。[5]

中文名

扬州

外文名

Yangzhou、Yangchow

别名

广陵、江都、维扬

地区生产总值

6696.43亿元(2021年)[7]

下辖地区

3个市辖区、1个县、2个县级市

政府驻地

文昌西路8号

电话区号

0514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8]

火车站

扬州站、扬州南站、江都站、高邮高铁站、高邮北站

车牌代码

苏K

邮政区码

225000

市树市花

银杏、杨柳;芍药、琼花

历史名人

鉴真、秦少游、江泽民、汪曾祺

双拥共建标志

扬州舰、高邮湖号综合补给舰

最高建筑

扬州金奥中心(300米)

市委书记

王进健[9]

市长

王进健[10]

面积

6634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

户籍人口451.56万人(2021年)[6]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人均生产总值

128856元(2019年)

高等学府

扬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主要民族

汉族

著名景点

瘦西湖、盂城驿、枣林湾、大明寺、个园、何园、凤凰岛、东关街

机场

扬州泰州国际机场、高邮机场

方言

江淮官话-洪巢片-扬州话、高邮话、宝应话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市歌

茉莉花

行政代码

321000

主要港口

扬州港、高邮港、仪征港等

坐标

北纬32度15分至33度25分、东经119度01分至119度54分

海拔

最高峰149.5米

建制沿革

扬中地图 扬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市域用地规划图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隋朝后的扬州(今扬州),但和隋朝后那个繁华的扬州城(今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春秋时,称“邗越”(后建立邗国,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建吴都)。

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

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至此,完成了历史上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在名称区划、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统一。历史上繁华的扬州城,即今扬州市老城区-广陵区。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扬州为广陵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广陵郡复改扬州。唐末,江淮大乱。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扬州受封吴王。天祐十六年(919年),杨渭(隆演,杨行密次子)正式建吴国,以江都为国都,改扬州为江都府,改元武义。吴天祚三年(937年),南唐灭吴,以金陵(今南京市)为国都,以扬州为东都。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后周改江都府仍为扬州。[4]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分全国为十道,扬州属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又分全国为15路,扬州属淮南路。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扬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后,江都县析出广陵县,扬州增领广陵、泰兴2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置扬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为扬州路总管府,领高邮府和真州、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县)5州,并直领江都、泰兴2县。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军占领扬州,改扬州路为淮南翼元帅府,寻改淮海府,属江南行中书省。二十一年,淮海府改维扬府。二十六年,改称扬州府。扬州府领高邮州、通州、泰州3州及江都、泰兴、仪真、如皋、海门、宝应、兴化、六合、崇明9县。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罢除江南行中书省,设置京师(后改南京),扬州府属之。二十三年,分六合属应天府,崇明属苏州府,扬州府领3州7县,并直辖江都、仪真、泰兴县,高邮州领宝应、兴化县,泰州领如皋县,通州领海门县。

明弘光元年四月(清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年)),南明弘光朝兵部尚书史可法督率扬州军民抗御清军围攻的守卫战失败以后,清军对扬州城内的人民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史称此事件为“扬州十日”,此劫扬州死难八十万人。

1645年,清政府设立江南省,扬州府属之。

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11]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军攻占扬州,曾改扬州府为扬州郡,改甘泉县为甘泉天县,历时8个多月。清末,扬州府领高邮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长(滁州)、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县,俗称“扬八属”。

宣统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扬州光复。二十日,扬州军政分府宣布成立,隶属镇江都督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扬州府,并甘泉入江都县,原扬州府所属各县直隶江苏省。民国3年6月,江苏省分为5道,江都县属淮扬道。

民国38年(1949年)1月25日,江都县城(扬州)解放。27日,设立扬州市,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同年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改称苏中行政区扬州行政专区,专员公署驻扬州市。

1950年1月,扬州专区与划出如皋、海安给南通专区,划出东台、台北(今大丰)给盐城专区以后的泰州专区合并,滁州划出六合县给扬州,并划出江浦县给南京。扬州专区辖扬州市、泰州市、兴化县、高邮县、宝应县、靖江县、泰兴县、江都县、泰县、仪征县、六合县2市9县。

1956年3月,江都县析为江都、邗江2县。1960年4月,宝应县、高邮县析湖西地区为金湖县。1966年3月,仪征、六合、金湖3县划给新设立的六合地区。1971年,六合地区撤销,仪征、六合2县划回扬州地区。1975年,六合县划归南京市,扬州地区辖2市9县。

1983年3月,江苏省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扬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属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9个县划归扬州市管辖。扬州市改由省管辖,设广陵区和郊区。1986年4月,仪征县撤县设市。1987年12月,兴化县撤县设市。1991年4月,高邮县撤县设市。1992年9月,泰兴县撤县设市。1993年8月,靖江县撤县设市。1994年4月,江都县撤县设市。1994年7月,泰县撤县设立姜堰市。

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原由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个县级市划归泰州市管辖。扬州市设广陵区、郊区(2002年更名维扬区),辖宝应县、邗江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00年12月,邗江县撤销县建制,改设扬州市邗江区。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维扬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11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将扬州市邗江区的泰安、头桥、沙头、李典、杭集5个镇并入扬州市广陵区。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与划出5个镇的邗江区合并。[12]

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扬州高邮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国第130座、江苏省第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第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扬州市下辖3个市辖区、1个县、1个开发区、2个县级市。[13]

区划详情

3个市辖区: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

1个县:宝应县。

1个开发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个县级市:高邮市、仪征市。[13]

扬州市行政区划(截至2018年4月)
县市区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人)邮政编码政府驻地街道
广陵区341.9649.82225002四望亭路40号东关街道、汶河街道、文峰街道、曲江街道湾头镇、头桥镇、李典镇、沙头镇、杭集镇、泰安镇汤汪乡
邗江区53668.77225000邗江中路338号梅岭街道、邗上街道、蒋王街道、汊河街道、、双桥街道、瘦西湖街道、新盛街道、甘泉街道、竹西街道西湖镇、瓜洲镇、公道镇、方巷镇、槐泗镇、杨寿镇、杨庙镇城北乡、平山乡、双桥乡
江都区1332.5106.9285225200龙川北路仙女镇、邵伯镇、小纪镇、郭村镇、大桥镇、宜陵镇、武坚镇、樊川镇、真武镇、丁沟镇、丁伙镇、浦头镇、吴桥镇
开发区120.2215000文汇街道、扬子津街道施桥镇、八里镇、朴席镇
宝应县约146890.72225800宝应大道88号安宜镇、范水镇、夏集镇、柳堡镇、射阳湖镇、广洋湖镇、鲁垛镇、小官庄镇、望直港镇、曹甸镇、西安丰镇、山阳镇、黄塍镇、泾河镇
仪征市90156.4240211400解放东路300号十二圩办事处、铜山办事处真州镇、青山镇、马集镇、新城镇、新集镇、刘集镇、大仪镇、陈集镇、月塘镇
高邮市1963(其中水域788)81.818225600海潮东路28号高邮街道、马棚街道送桥镇、三垛镇、卸甲镇、界首镇、临泽镇、甘垛镇、龙虬镇、汤庄镇、车逻镇、周山镇菱塘回族乡
备注人口数据为2013年版本。

自然环境

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市域在北纬32度15分至33度25分、东经119度01分至119度54分之间。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北纬32度24分、东经119度26分。全市东西最大距离8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5千米,总面积6591.21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305.6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32.0平方千米)、县(市)面积4285.53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95.2平方千米)。陆地面积4856.2平方千米,占73.7%;水域面积1735.0平方千米,占26.3%。[1]

气候特征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2个多月。[14]

  • 气温

2012年,扬州市年平均气温分别为扬州城区15.8摄氏度、江都区15.5摄氏度、宝应县15.5摄氏度、高邮市15.6摄氏度、仪征市16.0摄氏度,与常年相比,偏高0.3~0.8摄氏度。各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的月份有1月、4月、5月、6月、7月、8月和10月,偏低的月份有2月、11月、12月,基本持平的月份有3月和9月。[14]

2012年,扬州市年极端最高气温38.2摄氏度(7月29日,扬州城区)、极端最低气温零下7.2摄氏度(1月23日,宝应县),全年35摄氏度及以上的高温日数为11天(宝应县)~18天(江都区)。扬州城区35摄氏度及以上高温日数为16天,初霜期比常年迟17天(常年为11月7日),终霜期比常年早18天(常年为3月31日)。[14]

  • 降水

2012年,扬州市年降水量扬州城区864毫米、江都区940毫米、宝应县1067毫米、高邮市934毫米、仪征市981毫米,与常年相比,除宝应县偏多一成外,其余偏少一成至二成。全市各地各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月份有1月、4月、5月、6月、10月,偏多的月份有3月、7月、8月、12月,区域分布不均、有多有少的月份有2月、8月、9月、11月。[14]

  • 日照

2012年,扬州市年日照时数扬州城区1721小时、江都区1746小时、宝应县1868小时、高邮市2017小时、仪征市1825小时,与常年相比,偏少一成左右。全市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的月份有2月、3月、6月、8月、12月,偏多的月份有4月,其余各月基本接近常年。[14]

地形地貌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市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境内最高峰为仪征市大铜山,海拔149.5米;最低点位于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平均海拔2米。[14]

扬州市区北部和高邮市湖西、仪征市北部为丘陵,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有高邮市神居山(苏中第4高峰99米)、仪征大铜山(苏中最高峰149.5米)、小铜山、捺山等。[14]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2012年,扬州市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暴雨、雷电、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雷暴等)、台风、寒潮、大雾及霾、烟等。[14]

水灾:1931年8月26日,高邮发生特大水灾。高邮湖湖西圩破,里运河堤高邮段缺口十多处,仅挡军楼一处就死亡、失踪一万多人。

地震:(7·20江苏扬州地震)2012年7月20日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宝应县交界4.9级地震(为江苏陆地20年来最大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全江苏省普遍有震感、长三角大面积震感,对浙江影响轻微。江泽民同志专门打来电话,对地震表示关切。

自然资源

扬州市土地总面积6591.2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304.93平方千米、园地面积43.07平方千米、林地面积24.80平方千米、草地面积7.67平方千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031.27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78.47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832.33平方千米、其他土地68.67平方千米。[14]

淡水资源

扬州市境内有一级河2条、二级河7条、三级河2条、四级河4条,总长593.6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6.9亿立方米。主要湖泊有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登月湖、白马湖等。[14]

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位于扬州市江都区江都水利枢纽。2013年5月30日上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试通水。东线工程通水后,每年将向淮河、黄河、海河流域的下游地区和山东半岛送水148亿立方米,可以有效缓解江苏、安徽、山东3省沿线地区的缺水状况。

矿产资源

扬州地区共有矿产资源15种,已基本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12种,其中石油、天然气储量居全省首位。高邮、邗江、江都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高邮、江都一带素有“水乡油田”的美誉。砖瓦黏土、石英砂、玄武岩、砾(卵)石、矿泉水、地热等矿产资源较丰富。仪征、邗江丘陵山区有黄沙储量2亿~3亿吨、石料储量1.2亿吨、卵石储量约3亿吨。全市玄武岩远景储量约2.5亿吨。扬州市城区北部及仪征、高邮等地地下矿泉水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14][15]

人口

人口

扬州境内第一次有完整的人口记录为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当时广陵国领县人口达14万人,到南北朝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下降到4.5万人。唐天宝到贞元年间,扬州府人口达47万人,宋崇宁年间又降至10万人,到宋大观年间仅剩6.3万人。元初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扬州路领8县,人口达98万人。元末战乱,扬郡人口锐减。明洪武九年(1376年)为57万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扬州府领10县,人口达74万人。明末清初的战乱,例如“扬州十日”,又使扬州人口下降,雍正六年(1728年)扬州府领7县,仅有25万人。此后,清王朝实行一系列有利于人口发展的政策,使人口猛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人口突破200万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突破300万人,后来由于战乱灾荒,人口再度下降。[16]

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城市,中国就有6个,即北京、江宁(今南京)、扬州、苏州、杭州、广州。[16]

2021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51.56万人,比上年下降0.69%。全年户籍出生人口19888人,出生率4.39‰;户籍死亡人口37769人,死亡率8.34‰,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57.7万人,比上年增长0.3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1.42%。[6]

民族

汉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现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少数民族分布,少数民族总人口2万多,占全市总人口的0.6%。高邮下属的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民族乡。

政治

市委书记:王进健[9]

人大领导

主任:孔令俊

副主任:韩方、沙志芳、范天恩、蒋爱祥[10]

政协领导

政协主席:陈扬

政协副主席:丁一、宫文飞、戴飞、王振祥、陈曦、华德荣、徐晟、殷旭东

政协秘书长:汤天波[17]

政府领导

市长:王进健

副市长:陈锴竑、赵庆红、余珽、张礼涛、盛卫中、刘流(女)、汤卫华[10]

秘书长:徐志刚[18]

经济

综述

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96.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7.18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07.37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71.87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7:47.9:47.4。

2021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7.78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含分支机构)3.51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27万户,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92户。年末实有市场主体62.07万户,同比增长4.7%,其中,各类企业20.55万户,增长11.5%;个体工商户41.29万户,增长2.0%;农民专业合作社0.23万户,下降32.3%。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97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0.73万人,完成就业技能培训4.15万人次,创业带动就业9.45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3%,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26万人。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8%,非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8%。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七升一降”,其中交通和通信类4.1%,衣着类2.2%,居住类上涨1.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3%,食品烟酒类上涨0.8%,医疗保健类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5%,其他用品和服

务类下降0.4%。[6]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83.05万亩,同比增长0.2%,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66.55万亩,增长0.1%;秋粮播种面积316.5万亩,增长0.3%。全年粮食亩产492.2公斤,下降0.1%,其中,夏粮亩产379.4公斤,下降0.6%;秋粮亩产587.2公斤,增长0.2%。全年粮食总产286.97万吨,增长0.1%,其中,夏粮总产101.13万吨,下降0.5%;秋粮总产185.84万吨,增长0.5%。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6.29万吨,增长2.7%。禽蛋产量7.5万吨,增长31.5%。牛奶总产量2.39万吨,增长13.6%。水产品总产量40.3万吨,增长1.1%,其中,养殖产量38.1万吨,增长1.3%;捕捞产量2.2万吨,下降0.9%。

2021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19.3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4%,农业机械总动力295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276.73千公顷。创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5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家,广陵、高邮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首批省级示范园,宝应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国家级认定。[6]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市3043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3%,其中轻工业增长15%,重工业增长12.4%。按门类分,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2.6%,采矿业增加值下降4.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下降3.4%,集体工业下降5.9%,股份制工业增长16.6%,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3.3%。

2021年,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17.8%,对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56.3%,拉动全市产值增幅11.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2.7%,食品产业增长5.7%,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增长11.5%,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增长12.7%,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增长19.7%,高端装备产业增长24.7%,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增长25.6%,电子信息产业增长36.3%,航空产业增长49.7%。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9%,利润增长5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6%、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8%,总资产贡献率为9.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5.9%。

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289.77亿千瓦时,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3.95亿千瓦时,增长15.0%;第二产业193.39亿千瓦时,增长8.7%,其中工业用电189.62亿千瓦时,增长8.6%;第三产业46.76亿千瓦时,增长16.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5.67亿千瓦时,增长6.2%。

2021年,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881.3亿元,同比增长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531.7万平方米,增长5.6%,其中新开工面积12339万平方米,下降11.5%。竣工产值4008.4亿元,增长8.7%。竣工面积11383.8万平方米,增长8.2%。[6]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6.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8%。 

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41.68亿元,增长0.9%。商品房施工面积为3360.09万平方米,下降10.4%;竣工面积411.74万平方米,下降51.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829.03万平方米,增长1.4%;商品房销售额923.33亿元,增长1.4%。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0.92亿元,同比增长7.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23.11亿元,增长7.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7.81亿元,增长7.9%。按行业分,批发业234.71亿元,增长4.4%;零售业1135.27亿元,增长8.3%;住宿业10.43亿元,增长8%;餐饮业100.51亿元,增长4.1%。

开放型经济

2021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969.1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出口712.2亿元,增长22.8%;进口256.9亿元,增长33.7%。从进出口主体看,民营企业进出口476.5亿元,增长31.2%;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11.8亿元,增长15.7%;国有企业进出口180.7亿元,增长29.5%。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766.4亿元,增长29.8%;加工贸易进出口155.3亿元,增长7.6%。从出口市场看,欧盟(不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东盟和中国台湾依次实现贸易额163.6亿元、151.8亿元、92.1亿元、84.9亿元和56.1亿元,分别增长26.9%、33.4%、36.7%、12.2%和16.1%。全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4.6%,对RCEP国家进出口275.6亿元,增长24%。

2021年,全市实际到账外资17.3亿美元,增长17.7%。

2021年,从来源地看,亚洲国家(地区)外资15.8亿美元,增长24.9%,其中实际利用港资15.3亿美元,增长32.3%;实际利用南美洲外资4988万美元,下降34.8%;实际利用欧洲外资1477万美元,下降78.2%。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3个,增长19.3%;新增协议外资57.4亿美元,下降0.5%。

2021年,全市对外投资总额3.06亿美元,下降47.4%,其中对外直接投资额0.9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74亿美元,对外输出劳务人员实际收入3902万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4961.4万美元。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4.07亿元,增长2.0%。税收收入274.57亿元,增长3.8%,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9.8%。主体税种中,增值税117.70亿元,下降3.5%;企业所得税43.99亿元,增长24.6%;个人所得税10.84亿元,增长16.3%。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4.87亿元,增长2.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8.54亿元,增长6.2%;公共安全支出43.87亿元,增长8.3%;教育支出116.22亿元,增长8.6%;科学技术支出14.69亿元,增长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8.59亿元,增长4.3%;卫生健康支出56.39亿元,增长31.1%;节能环保支出17.07亿元,增长13.8%;农林水支出59.08亿元,增长6.2%;交通运输支出32.42亿元,下降10.4%;住房保障支出31.49亿元,增长25.4%。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198.32亿元,增长8.1%,其中住户存款4150.69亿元,增长12.2%。贷款余额7124.63亿元,增长13.5%。个人消费贷款1923.70亿元,增长9.5%。住房消费贷款1718.33亿元,增长8.9%。

2021年,年末全市累计实现境内外上市企业23家,其中境内16家。全市证券资金账户数97.04万户,比上年增加11.13万户,增长13.0%。证券交易额 18761.21 亿元,比上年增加 2473.54亿元,增长 15.2 %,其中A股交易额 12646.35 亿元,比上年增加693.42亿元,增长5.8%,占交易额的67.4%;基金交易额1966.52亿元,比上年增加989.67亿元,增长 101.3%,占交易额的10.5%。

2021年,全市各类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74亿元,增长1.3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9.27亿元,增长3.81%;寿险保费收入104.44亿元,下降1.04%;健康险保费收入25.33亿元,增长6.57%;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4.95亿元,增长10.59%。累计赔付支出54.91亿元,增长19.53%。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7.01亿元,增长16.37%;寿险赔付支出13.86亿元,下降12.38%;健康险赔付支出12.44亿元,增长124.93%;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1.61亿元,增长15.41%。[6]

文化

高邮民歌:数鸭蛋、高邮西北乡、送夫参军、我的家乡在高邮、回家乡。已经收录词曲完整高邮民歌达272首,曲调有40多种。

卸甲民谣:秧歌号子

卸甲肩担木偶戏

横泾民歌:横泾原生态民歌

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杨柳青、扬州清曲、扬州小调

邵伯民歌邵伯秧号子

文化遗产

  • 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扬州段)

扬州是大运河的发祥地,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联合沿线34座城市,历经8年努力,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扬州境内现有10处遗址、6段河道被列入世界遗产,在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全。[19]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20]

  • 海上丝绸之路申遗

2018年4月,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广州召开。包括扬州在内的24个海丝申遗城市代表共同签署《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章程》。扬州地理位置独特,唐代的扬州依托运河,濒临长江,面向大海,是南北物资的集散地、“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多元文化的大熔炉和“富甲天下”的国际贸易中心。[21]

风俗习惯

观音山香会

观音山香会起源于明代,兴旺于清代。据农历六月十九日是观音菩萨得道之日,这天观音山香火最为旺。亦为扬州最盛的庙香会。[22]

春节

旧时,新年初一子时一过,便有人带上猪头三牲、香烛、鞭炮,赶到土地庙去烧头香,烧完香回家不再睡觉,等待天亮。天刚一放亮便天“财门”(大门),点燃香烛、鸣放鞭炮“接年”。接着晚辈起床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吃桔子和云片糕,叫“走大局”、“步步高”。然后吃早饭“汤圆和面条。早饭后,中青年人出门向街坊邻居拜年,家中备有香烟、瓜子、糖果、糕点等食物,由老年人接待来拜年的客人。中午不做新饭菜,吃除夕晚餐余下的饭菜,叫“隔年陈”(“隔年陈”有的一直吃到正月初四)。新中国成立后,烧香敬神之俗在不少家庭中已经不见,初一这天,有些单位举行团拜,人民群众还开展向烈军属拜年及各种文化活动。[23]

清明节

清明节这天早晨,不少人家吃自制的烧饼,有的烧饼还和嫩柳叶和面做,说是吃了不生灾,此俗现今仍然可见。不少家庭还有清明上坟祭扫和踏青(野外郊游)的习惯。

重阳节

扬州人爱在重阳节登高祛邪。这天,不少人爬上平山堂、观音堂或文峰塔等高处,欣赏秋景,不出门登高的便在家以吃重阳糕象征登高。旧时每逢重阳节,作坊老板都要办酒请工人,席间每人最少两只螃蟹。工人们吃了重阳酒,更加劲地做工。旧有“吃了重阳酒,日夜不停手”之说。[24]

扬州婚俗

订婚:扬州习俗称订婚为“下茶”。订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称”稳亲”,是在男女尚年幼情况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现在自由恋爱,只要双方谈定了,男方请女方父母上门聚宴,便算是定婚。

结婚:结婚选择“吉日”,旧时选黄道吉日,现在选在农历逢双(尤喜逢六,不选十四)的日子,或“五一”、国庆、元旦这些法定节日。迎亲前一天,新郎的兄弟等人到女家去发铺盖(嫁妆)。到了女家后,要先吃三道茶(甜茶、清茶、点心),然后发铺盖。铺盖中的马桶、脚盆由新郎弟弟挑。马桶(现改为痰盂)内放五子:子孙蛋(红鸡蛋)、红枣、染成红绿色的白果、莲子、花生、象征“五子登科”。箱子里除衣物外,还放有:为公婆做的孝顺鞋,为丈夫和小叔子做的新鞋,给姑子的手帕和给未来孩子做的“小狗鞋”。由新娘的舅父或弟兄背新娘上轿。花桥抬起后在门前转三转,女家向轿子泼水(示意新娘不要再留恋娘家)、撒筷子(预祝新娘快生贵子)。轿子回转,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跟着送亲。送亲人进门和新娘下轿后,要坐下吃三道茶。[25]

地方方言

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它的存在至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它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至今还有很多古汉语词汇,以及一些生动的、有意思的口头语。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剧等。这些曲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6]

特产美食

扬州市美食
扬州炒饭牛皮糖馋神风鹅黄珏老鹅
平山绿茶(郊区)仪征绿杨春茶十二圩五香茶干(仪征)高邮双黄鸭蛋(高邮)
秦邮董糖(高邮)界首茶干(高邮)宝应藕粉(宝应)江都方酥(江都)
樊川小肚韶关老鹅嘶马的拉豆腐(江都)琼花露酒
邵伯菱角三丁包扬州煮干丝扬州酱菜
高邮湖大闸蟹高邮湖龙虾
扬州三头宴(清蒸蟹粉狮子头、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
扬州市特色名点
类型名列
扬州十大名点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子
十佳风味小吃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子、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
十佳特色小吃四喜汤团、生肉藕夹、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豆元宵、五仁糕、葱油酥饼、黄桥烧饼、虾籽饺面、笋肉馄饨。[27]

节庆活动

扬州市节庆活动
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扬州)中国双黄鸭蛋节(高邮)中国邮文化节(高邮)
江苏高邮菱塘老鹅节(菱塘)高邮旅游美食节2017年世界体育赛事与旅游峰会
世界地理标志大会(2017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2017年)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2018年)
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绿杨春早茶文化节(仪征)江都花卉节(江都)
季节节日
春季4月18日——5月18日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暨万花会(中国十大城市旅游节庆品牌)
夏季6月15日——8月31日“扬州的夏日”、农历6月19日观音山香会
秋季9月26日左右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
冬季12月31日迎新年撞钟祈福活动

交通

2021年,全市货运总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完成1.66亿吨和614.6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9.6%、21.1%;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完成678.53万人和4.32亿人公里,分别下降35.9%、28.6%;港口货物吞吐量1.06亿吨,增长4.3%;集装箱吞吐量63.13万标箱,增长20.4%。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新开辟国内航线3条,累计开通63个通航点,其中国内49个,国际/地区14个;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222.38万人次,同比下降6.2%;完成货邮吞吐量1.07万吨,同比下降15.0%。年末全市公路里程9687.7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307.77公里。截止2021年底,全市新增汽车7.90万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03.4万辆,同比增长1.3%,全市机动车驾驶人总数163.84万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53.63万人。[6]

公路

公路客运站有扬州东部综合交通客运枢纽、扬州西部交通客运枢纽、高邮综合客运枢纽。

京沪高速公路(G2)[28]、G233、G344、宁盐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启扬高速公路在扬州境内交汇,扬溧高速公路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直通苏南,扬州已实现环城贯通高速公路,此外,沿江高等级公路、沿湖大道、安大公路、淮江公路、盐金公路、仪扬公路等国省干线公路构筑起400公里的“市域环路”。

京沪高速扬州段扩建工程全长110.5公里,现状为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八车道。计划7月底开工建设,全线计划2019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28]

桥梁

润扬长江大桥、高邮湖特大桥、高邮运河大桥、高邮界首运河大桥、高邮运河二桥、扬州大桥

铁路

扬州主要构建四横两纵一联铁路网

高速铁路

1.连淮扬镇铁路(在建):扬州境内共设扬州南站、高邮高铁站、高邮北站、宝应站等4个高铁站。

2.北沿江高速铁路(规划中)

3.沪泰宁铁路(规划中)

4.三洋铁路(规划中)

普速铁路

1.宁启铁路(运营):扬州境内共设扬州火车站、江都站、仪征站等3个客运站、扬州火车货运站。

2.宁扬城际铁路-宁扬高城际铁路(规划中)

3.扬马城际铁路(规划中)

航空

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是由扬州与泰州合资建的一座4C级民用机场,位于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机场占地约2291亩,远期(2020-2040年)机场向北向西扩展,占地4726亩,规划为4D级中型机场。2010年3月18日,扬州泰州机场开工建设,机场总投资约21亿元,2012年5月8日正式通航。

高邮机场:高邮机场是由江苏省高邮市与中化合资建设的一座2B级通用机场,位于高邮市高邮湖西新区。总投资3.2亿元,高邮通用航空机场规划建设用地300亩,工期为18个月。满足Y12E等B类小型固定翼机型运行需求,飞行区等级为2B,长度为800米的跑道及配套设施。高规划预留通航产业基地、FBO基地、航空小镇、通航商业休闲中心、飞机驾照培训、城市及景区空中观光等建设用地。

水运

1992年扬州港成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扬州港”港名。扬州港分港区有高邮港、仪征港、江都港、宝应港。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千米,沿岸有仪征、江都、邗江、广陵等一市三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千米。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14]

好巴士

扬州好巴士系统,简称HBS。[29]是一种新的城市公共交通解决方案,好巴士不同于BRT的建设模式,具有快捷、投资小、影响小、见效快的特点,是适合扬州文昌路现状的一种创新之举。它采用“大站快车”形式,[30]扬州市已初步建成文昌路、江阳路、扬子江路、邗江路“两纵两横”公交快线。在此基础上,构建层次明晰、布局合理的“快线、干线、支线、城镇村接驳线”公交线网体系。[31]

2013年9月26日,文昌路好巴士正式开通。[32]2015年2月26日,邗江路好巴士正式开通。

地铁

扬州轨道交通共设7条线路,其中5条中心城轨道,2条都市区快轨线,线网总长约203公里。[33]1、2号线型规划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建设规划制定阶段。中心城轨道总长146公里,车站总数为94座,其中16座为换乘车站。都市区快轨,一个服务于仪征板块与中心城的快速联系需求,另一个服务于江都板块与中心城的快速联系需求。[34]

  1. 扬州地铁1号线1号线整体呈东西走向,沿文昌路走廊串联扬州西站、西部板块中心、老城区、河东CBD、扬州东站以及江都板块中心。同时东延至江都板块中心后继续北延,衔接江都老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并引入铁路江都站。[33]
  2. 扬州地铁2号线2号线一期线路全长20.26公里,共设13座车站,地下线16.16km,高架线4.10km。[33]
  3. 扬州地铁5号线:5号线一期线路全长14.20公里,共设12座车站,地下线11.60km,高架线2.60km。5号线主要连接了老城区、瘦西湖片区、南部中心区,整体呈南北走向。[33]

社会

2021年,扬州籍运动员参加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获得7项冠军。[6]

体育赛事

  1. 国际性品牌赛事: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赛
  2. 区域性品牌赛事:高邮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高邮卸甲美丽乡村半程马拉松赛,横渡高邮湖游泳赛。
  3. 综合性运动会赛事:高邮市运动会,扬州市运动会,仪征市运动会。
  4. 单项赛事:高邮市迎元旦长跑健身活动,仪征青马车寨野挑战赛,仪征自行车公开赛,仪征市龙舟公开赛。

2018年6月高邮第三届江苏苏宁球迷会超级联赛

2018年7月高邮第二届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男子篮球联谊赛

扬州承办的部分国际级、国家级、省级赛事
2000年乒乓球世界杯
2007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
2015年扬州国际友城乒乓球邀请赛
2016年7月江苏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
2016年11月第十一届国际泳联花样游泳大奖赛
2016年12月全国击剑冠军赛扬州站
2017年9月中国桨板黄金联赛高邮站
2017年江苏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
2017年3月国际剑联女子佩剑世界杯扬州站
2017年6月世界体育赛事与旅游峰会
2017年10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乒乓球赛
2018年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35]

科技事业

2021年,全市完成专利授权量28942件,发明专利授权194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2件。PCT国际专利申请79件。商标申请量20340件,注册量18364件。新增地理标志7件。

2021年,全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9家,有效高企累计数达1587家。2471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1.1%,较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6]

教育事业

2021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8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82万人,在校生12.04万人,毕业生2.6万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0.45万人,在校生1.3万人,毕业生0.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6.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94万人(不含技工学校)。特殊教育招生0.02万人,在校生0.1万人。全市小学在校生22.78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7.61万人。全市共有幼儿园378所,比上年增加10所;在园幼儿10.96万人,比上年减少0.55万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9.5%。[6]

扬州市区有高校7所,包括大连理工大学高邮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高邮研究院、扬州大学高邮现代农业科教示范园、扬州大学、扬州职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扬州科技学院(筹)、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等。

职校有扬州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扬州市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等。

卫生事业

2021年,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899个,其中医院9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8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6950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19576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1898人,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7836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658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313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53个,床位数4395张,乡镇卫生技术人员4936人,乡村医生1415人。[6]

扬州市三级甲等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扬州市中医院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武警江苏总队医院

文化事业

2021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17个,美术馆3个,电影院68家。共有综合档案馆7个,向社会开放档案13.47万卷、2.19万件。共有广播电台电视台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建成开放城市书房60家、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33个,创成省书香城市示范市。舞剧《朱自清》荣获“荷花奖”,实现江苏零的突破。[6]

城建环保

2021年,328国道快速化改造仪征段建成通车,京沪高速改扩建、龙潭过江通道等加快实施,宁扬城际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工可获批。新增城市道路109公里。江平快速路、运河快速路、江广快速路、润扬快速路全线贯通,城市快速内环全面形成。新建(提升)各类公园306个。改造老旧小区214个、棚户区改造新开工6598套、基本建成8290套。提档升级农贸市场38个。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8个、绿美村庄214个。新(改) 建农村公路1325公里、农桥423座,县(市、区)实现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达标)全覆盖。

2021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下降10.8%;空气优良天数286天,空气优良率达78.4%,首次进入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行列。地表水总体水质持续改善,长江扬州段、京杭运河扬州段、新通扬运河总体水质为优,北澄子河、仪扬河、三阳河总体水质为良好。15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优Ⅲ类断面比例为86.7%。47个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7.9%,优Ⅲ类断面比例为93.6%,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比例为100%,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比例为70.0%。新增城市绿地11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57平方米,成片造林1.24万亩,修复湿地3580亩。林木覆盖率24.02%。单位GDP能耗下降3.7%。[6]

民生保障

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87元,同比增长8.9%,其中工资性收入25429元,增长10.3%;经营净收入6757元,增长5.8%;财产净收入3369元,增长6.2%;转移净收入6732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47元,增长7.9%,其中工资性收入为30721元,增长9.2%;经营净收入6980元,增长4.9%;财产净收入4942元,增长5.2%;转移净收入8304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54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工资性收入16303元,增长12.2%;经营净收入6373元,增长7.0%;财产净收入657元,增长6.3%;转移净收入4021元,增长8.5%。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083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586元,增长16.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042元,增长21.1%。

2021年,年末全市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27.39万人、428.99万人、77.07万人、95.02万人和93.2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75元提高到205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20元。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新增颐养示范社区29个,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个。扬州城乡低保月人均标准提高到740元,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93万人次1.16亿元。[6]

邮电事业

2021年,全市邮政通讯业务收入92.93亿元,增长9.8%,其中通讯业务收入54.64亿元,增长11.5%;邮政业务收入38.29亿元,增长7.5%。年末电话用户604.47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522.92万户,增长0.7%。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17.44万户,增长8.5%。[6]

旅游

2021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6061.97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12.49亿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060.37万人次,增长57.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10.41亿元,增长33.2%。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1.61万人次,增长19.8%,其中外国人1.25万人次,增长15.7%;港澳台同胞0.36万人次,增长36.7%。旅游外汇收入3020.69万美元,增长8.4%。全市拥有国家A级景区57家,旅行社163个。[6]

主要景点

景区级别景区名称创建目标
国家5A级景区扬州瘦西湖风景区世界级公园
国家4A级景区盂城驿
国家4A级景区个园
国家4A级景区何园
国家4A级景区大明寺
国家4A级景区扬州博物馆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
国家4A级景区扬州京华城休闲旅游区
国家4A级景区茱萸湾风景区
国家3A级景区扬州凤凰岛生态旅游区国家级4A级景区
国家3A级景区汉陵苑
国家4A级景区扬州东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国家级5A级景区
扬州5.09平方公里明清古城区国家级5A级景区
国家4A级景区马可波罗花世界[36]

著名人物

文学界:秦少游、汪曾祺、孙觉、王磐、张綖、王念孙、王引之、陈造、陈偕、汪朗、姚正安

军政界:吴三桂、汪广洋、乔执中、马俊、赵厚麟、徐平羽、姜恩柱、秦华孙、胡兆明、洪亮、贾国维、王永吉、王安国、张士诚、陈刚、陈辐宽、沈晋、丁荣余、张迎春、杨志纯、徐之顺、林宽海、王荣平、卜宇、周志军、徐长华、霍慧萍、朱柏兴、李道明、李斌、曹光明、王守仁、褚宏彬、任文清、江丹

影视界:秦怡、夏超、王震、童鹏飞、许虹、召唤、张爱华、盛迪、华炜洁、陈亚、陈健、方军亮、朱林森、谭伟海、夏咏

体坛(奥运)健将:朱俊、董吉敏、毛武扬、王长婷、吴翰、刘和、黄跃、张浩、李婉芸、赵佳乐、许知秋

科学界:孙云铸、夏书章、王琦、乔登江、谢友柏、张首晟、王绳祖、夏训诚、孙本旺、赵鸿基、孙志戎、孙恩麟

教育界:沈亦珍

革命烈士:葛耀山、张廷仁

古代美女:毛惜惜

其他:吴登云、刘玉山

人物相关简介
帝尧三皇五帝之一(出生于扬州高邮)
秦观宋代著名词宗,高邮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刘濞汉高祖刘邦之侄,受封吴王,发动吴楚七国之乱。
董仲舒汉代大儒。汉武帝时期提出天人三策,担任江都相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皇象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三国吴书法家。幼工书,师于杜度,善篆、隶、章草,时人谓之“书圣”。
张若虚唐代扬州诗人,孤篇盖全唐之作《春江花月夜》的作者。
鉴真唐代扬州僧人,唐代赴日本传戒并首创日本律宗的高僧。[37]
白居易唐代诗人,于扬州居住数年。
杜牧唐代诗人,于扬州为官十年,公事之余,流连于扬州的声色犬马。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扬州做官多年,主持修建了平山堂。
苏轼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扬州做官多年,主持修建了谷林堂。
马可·波罗意大利旅行家,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任扬州总管3年。
史可法南明兵部尚书,在扬州率百姓抗击清兵,后扬州城池破,以身殉国,清军屠城,史称“扬州十日”。[37]
吴三桂高邮人,吴三桂与满清勾结,导致大顺政权及南明政权等汉人政权的覆亡,加上曾杀死永历帝等明朝皇族和大臣等,斥责他为“汉奸”。
石涛扬州八怪画法之开山鼻祖,明末清初时期明王室后裔。
曹寅康熙年间任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其曾奉旨在扬州天宁寺开设扬州诗局,刊刻《全唐诗》。
郑燮兴化人,号板桥,为扬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
阮元扬州仪征人,清代第一大儒,与焦循一起创立“扬州学派”。
卞宝第字颂臣,江苏仪征人。晚清一品大臣,官至湖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使等。
汪中“扬州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死后葬于扬州北郊三星村境内。
焦循邗江黄珏人,号称“扬州通儒”,著有《扬州图经》。
李斗扬州仪征人,著有《扬州画舫录》。
凌仁山江都仙女庙人,主持冶春后社。
束星北中国雷达之父,扬州南郊头桥镇人。
江泽民出生于扬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国家主席。
赵厚麟出生于扬州高邮,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
孙云铸出生于扬州高邮,是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著名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
夏书章“中国MPA之父”,出生于扬州高邮,中国当代行政学主要奠基人。
释星云出生于扬州,台湾佛光山高僧,于2008年元月在扬州创立鉴真图书馆及鉴真美术馆。
汪曾祺著名作家,扬州高邮人。
王少堂扬州评话大师,代表作为扬州评话《水浒》。
黄鸣龙有机化学家,黄鸣龙还原法是有机化学史上迄今唯一一个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反应。
刘师培字申叔,号左盦,汉族,江苏仪征人。1919年1月,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1919年11月20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
朱自清著名文学家、爱国人士,成长于扬州。
李涵秋著名作家,《广陵潮》的作者。
江上青革命烈士,前国家 主席江泽民的养父。
许晓轩革命烈士,扬州江都人。
陈惠泉现代扬剧代表艺术家,曾任扬州市扬剧团团长,代表作《夺印》。
周忠和扬州江都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院士。
汤非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著名独唱演员。
周浩晖悬疑作家,其中以“刑警罗飞”系列独步悬疑江湖。
扬州市著名人物(现当代)
党政人物赵厚麟姜恩柱徐平羽秦华孙陈刚陈辐宽
沈晋胡兆明洪亮李道明李斌曹光明
王守仁褚宏彬任文清丁荣余杨志纯徐之顺
林宽海王荣平卜宇周志军徐长华江丹
霍慧萍朱柏兴
扬州籍世界冠军朱俊(花剑)董吉敏(竞走)
毛武扬(女排)许知秋(二级运动员)

荣誉

扬州市城市荣誉
全国文明城市[38]国家森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首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39]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
中国大陆最具创新能力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温泉名城
全国诗词之市国家园林城市2017年度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城市[40]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41]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42]2017年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第27[43]
2018城市文旅新引力排行榜排名第41位[44]“2018中国地级小康城市100强”,排第34名[45]“2018中国陆最佳商业城市榜”,排第60名
2018“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排第24名 世界美食之都2020年“东亚文化之都”
2020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46]2020-2021年十大“舒适之城”[47]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48]
“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43名[49]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获评为三线城市[50]

友好城市

扬州市国际友好城市
所在国家城市
日本奈良市(2010年与扬州结为友好城市)[51]
唐津市
厚木市
德国奥芬巴赫市
澳大利亚南格莱片郡(于1999年与扬州高邮市结为友好城市)
大绿三角地区
韩国龙仁市
美国肯特市
西港市
缅甸仰光市
意大利里米尼市
比利时布瑞市
注:参考资料
扬州市国际友好交流城市
国别城市国别城市
韩国丽水市巴西保露市
大邱市加拿大列治文市
济州市大汪市
俄罗斯奥列霍沃区保加利亚拉兹格拉德市
巴拉什赫市马来西亚马六甲州
埃及杜姆亚特市澳大利亚堪培拉市
美国檀香山市日本入广濑村
荷兰克林彭市以色列赫兹利亚市
布雷达市新西兰普罗鲁阿市
注:参考资料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