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故居(重庆合川区肖家镇的景点)

由网友(人不猥琐枉骚年 *)分享简介:卢做孚故宅---肖野镇,位于合川区西南部,场镇修制较迟。肖野,合岳武界限的特点商贸镇,近些年去,齐镇以挨造“做孚故乡、古镇肖野”为契机·卢做孚,沉庆合川人,中国闻名爱国真业野、社会勾当野,他是沉庆平易近熟汽船私司以及最大的煤冰出产基地天府矿业私司等几10野工商企业的董事少。卢做孚1熟简朴至极,他正在归天时留住绝笔:“把野具还给平易近熟...

卢作孚故居---肖家镇,位于合川区东北部,场镇建制较早。肖家,合岳武边界的特色商贸镇,近年来,全镇以打造“作孚故里、古镇肖家”为契机·

重庆作为抗战时期唯一陪都,都有哪些名人故居

卢作孚,重庆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他是重庆民生轮船公司和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天府矿业公司等几十家工商企业的董事长。卢作孚一生简朴至极,他在去世时留下遗言:“把家具还给民生公司,好好跟孩子们过。”正如民主人士梁漱溟给他的评价———“为商不有”,他是一个不追求荣华富贵的工商巨子。

中文名

卢作孚故居

外文名

Former residence of Lu Zuofu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类别

景点

位置

合川区东北部

简介

紧紧围绕“富裕肖家、靓丽肖家、和谐肖家”三大目标,大力实施“城建靓镇、产业强镇、文化兴镇、商旅活镇”四大战略,不断打牢发展基础,精心筑好腾飞平台,重点强化产业支撑,全镇经济社会取得又好又快发展。

卢作孚故居

卢作孚故居

肖家镇地处合川区之东北角,左近渠江,右揽嘉陵;古时交 通,上行巴绥,下达渝夔,素有合川东北门户之称。距合川主城41公里,是合川辐射四川广安的物流通道。全镇幅员面积29.78平方公里,有耕地2.2万亩,下辖8个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5916人,城镇居民2643人,常住人口5000余人。2009年末全镇总人口为25616人,生产总值11703万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2.9: 21.6: 35.6。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132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82元,固定资产投资358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26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实现180万元。民风纯朴,社会治安很好。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这里的青壮年男性大多在外务工。

自给自足的田园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特色。家家都有小菜园,房前屋后都种满桃李果树。这里的蔬菜没有施肥打药,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蔬菜。

卢作孚故居

区位交通

肖家镇位于合川区东北部,北距四川省广安市区35公里,南距合川区主城区40公里,对外与四川省武胜县的乐善镇,岳池县的裕民镇、大佛乡接壤,对内与龙市镇相邻。肖家镇建镇较早,历来商贸繁荣,是合川辐射四川的物流中转站。合武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区、镇、村三级公路实现了水泥硬化,便民道也通向各村院坝。“一环八射”交通网状格局初步形成,区位优势显著。

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肖家镇属浅丘地貌,地质属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紫红砂岩石层,海拔高度298—392米之间。全镇土地总面积21951.6亩,林地面积5687亩,森林覆盖率65%。

气候条件: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秋凉,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历年最高42℃,最低-2℃,年降雨量1100—1200mm,雨量充沛,城镇主导风为东南风。

卢作孚故居

卢作孚故居

水文条件:境内有上下大肚子河、跳墩河2条河流,文胜水库1座,山坪塘150座,面积为 5000余亩,蓄水量达358万立方米。

3.历史沿革

清代乾隆13年(1745年)场镇迁到现今的地方,取名“隆兴场”。地址接连岳池县属的肖家场,赶场的人习于喊肖家场。肖家在1953年划属合川,建立人民政府,1958年撤镇,合并称为“肖家人民公社”。1984年体制改革,仍称肖家乡,1985年12月8日建镇,辖村十七个和一个居委会,隶属于合川县龙市镇。新中国成立后,按照自然地缘调整了边界。

文化资源

卢作孚故居

卢作孚故居

肖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丰厚。肖家镇原名肖家场,是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的故乡,同时亦为川剧之乡;辖区内有远近闻名的花园学校“合川市明明小学”,题有“合川县明明小学成立纪念碑”,校内青瓦木楼、钟楼建筑风格迥仪;具有地方风物 的啸马老街于公元1745年由原隆兴场迁建于此,主要为石板街道和老式土木青瓦建筑,房舍多为木质结构、青瓦屋面的中式建筑,其中以蜀王宫戏台的镂空木雕和大殿外的盘龙石刻最为珍贵;肖家镇“五马归槽、四坝平铺”,屹立在上马寺山上的古寨和当阳古寺保存完好,是一处亟待开发的游乐胜地。水洞湾武装起义红色故事广为流传。

产业基础

村民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优质水稻、玉米、小麦、红薯等,种植的蔬菜种类主要有黄瓜、生姜、土豆、白菜、莴苣、青菜、大葱等,种植的水果有李子、葡萄、桃子、枇杷、梨子、柚子等。我镇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着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了蔬菜、林果、水产及畜禽等特色优势产业。

全镇已形成初具规模、特色明显的种养殖基地5个,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专业,门类齐全,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其中,20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大户5户;200亩以上规模鱼塘养殖大户4户;已经成功注册具有本地特色的上马寺桃李等经果林园达1000余亩。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