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六福(泸州分水岭油纸伞厂厂长)

由网友(Leave 离开)分享简介:毕6福,又名毕6富,男,一九五七年四月出熟,4川泸州,第1批国度级非物资文明遗产名目代表性传启人,被誉为中国“伞王”。现任泸州分火岭油纸伞厂厂少。中文名毕6福别号毕6富性别男出诞辰期一九五七-零四籍贯4川泸州国籍中国出熟地中国4川泸州最低学力始中职位泸州分火岭油纸伞厂厂少首要成绩中国“伞王”政事面孔党员小我私家简历毕6福野...

毕六福,又名毕六富,男,1957年4月出生,四川泸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中国“伞王”。现任泸州分水岭油纸伞厂厂长。

中文名

毕六福

别名

毕六富

性别

出生日期

1957-04

籍贯

四川泸州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中国四川泸州

最高学历

初中

职位

泸州分水岭油纸伞厂厂长

主要成就

中国“伞王”

政治面貌

党员

个人简历

泸州油纸伞工坊 传统工艺最后守望

毕六福家,祖祖辈辈都是生活在分水岭街上的人。他家做油纸伞的历史,到他这一代已经连续不断整整六代了。他的第一代曾祖父,从小跟分水街上的许家学做伞。毕家第二代传人叫毕祥路,这位也是从小跟师学艺的艺人头脑聪明,肯下功夫钻研。在师傅与父亲手把手的指导下,掌握了一手娴熟的制伞技术。他想,与其长期替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于是,他在分水街上开起了自己的“毕氏油纸伞铺”。

毕家的油纸伞生意越做越大。俗话说:“树大分丫、儿大分家”。众兄弟都在一条小小的街上做油纸伞,供大于求,何况街上还有其他伞铺。于是,毕家采取了向外发展的办法。

十九世纪中叶直到新中国成立,毕家几代人在泸州市区的大河街开过伞铺,地址在“团结宾馆”处。还在山岩脑开过一家伞铺。做得最久的伞铺,是在后河街现在的轮船宾馆处。祖辈后来还辗转合江县先市镇、泸州市大较场等地开伞铺。最后,曾祖父带着毕六福的祖父,回到老家分水做伞,从此再没离开过分水。

为什么毕家经过了几辈人后又回分水呢?毕六福说,他的曾祖父那辈有八弟兄,八弟兄除了曾祖父生下他祖父兄弟俩外,其他七弟兄生的全是女儿。女儿长大都出嫁了,做伞的老人过世了,伞厂自然关闭。

毕家有一个很奇怪的现像,就是从毕六福的父亲到毕六福的儿子,三代都是单传,都只有一个儿子。毕六福祖父的弟弟解放前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自此就没了音讯,等于四代单传。因此,兴旺了近百年的泸州各地“毕氏伞铺”渐渐谢幕,最后,只剩下分水一家。

耳濡目染幼年学做伞

分水油纸伞厂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泸县制伞生产合作社。那时,毕六福的父母都是伞厂的工人。父亲十几岁开始学做伞,做的时间长了,对每一道工序了如指掌,成为伞厂的一个“通才”,从制作伞架到敷伞面,他无不精通。

毕六福出生于一九五七年,刚懂事时就跟在父母身边,看他们做伞,直到他满了七岁上小学后,才得少了。当看到一堆楠竹片,在父母手中变魔术般变成一把把精致美观的油纸伞时,小六福的手就有些发痒。母亲主要做“网伞”这道工序,他常常乘母亲上厕所或去吃饭时,偷偷拿起伞来,接着母亲未完成的网线继续做。旁边的师傅们见六福做得不错,都称赞他:“毕三(毕六福排行老三)这个娃儿有出息!小小年纪就会网伞了!”她们纷纷主动教他,使他很小就会做制伞的一些简单工序。母亲见他做得有模有样,也慢慢让他做了。

人生历程

毕六福的父亲一直不同意他学做油纸伞。可能是因为干这一行工资太低的原因。那时候做一把伞,只有几毛工钱,一个月辛辛苦苦地做下来,养家糊口都有困难。

毕六福1975年中学毕业后,和全国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一样,上山下乡,到“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后来,知青返城,他于1980年回到分水镇。当时的政策是:回父母单位参加工作。毕六福顺理成章回到父母的单位——分水油纸伞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尼龙折叠伞的兴起,完全依靠手工精雕细琢的油纸伞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短短一二十年间,江南地区手工油纸伞生产企业纷纷关门停产。分水油纸伞在孤独中坚守着,随时面临着倒闭失传的危险。

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厂里开始另寻生路。先成立了钢骨布伞车间。派毕六福到武汉东山机械厂学习维修技术,回厂后负责钢骨布伞车间的设备维修。

由于钢骨布伞所需的原材料要从江浙一带运来,算下来成本很高。一把伞做出来,比在市上去买一把还贵。做这样的伞是越做越亏,最后,钢骨布伞车间倒闭。

后来,厂里还成立了蜂窝煤车间,全厂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毕六福,当上蜂窝煤车间主任。

一个小班头,钱没多拿一分,活却比别人干得多。毕六福没有怨言,他憋着劲努力工作着。由于表现出色,1990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伞厂主要是生产伞,现在纸伞卖不出去,伞厂眼看难以维系,镇领导们很着急。毕六福工作踏实肯干脑子灵活,他们看在眼里。1994年,当时的分水乡书记牟政全找毕六福谈话,要他出来带领伞厂职工干。厂里开职工大会,全厂职工一致推选毕六福任伞厂厂长。毕六福说,当时的情形别无选择,只有硬着头皮上。

他接手的是:十几万元的债务,一年下来利息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时,厂里退休工人一月才领10元钱的工资。听说毕六福同意当厂长,有人说他:“毕三你真是个傻儿,伞厂已经是个空壳壳、烂摊子、空架子了,难道你还有回天的本事?”

毕六福不信邪。他接手厂长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解决当前的具体困难。他马上召开职代会。征得全厂职工同意后,将不用的几间老厂房卖了,还清了老账;退休工人每月才发10元钱太少了,加到每月发15元;油纸伞价格太低没什么利润,他一月之内提三次价,将原来3元多一把提到5元多;工人们的工作与经济效益挂钩,落实到人头,多干多得。工人们一月能领到2、300元钱了。

手工生产伞,从开料起到制作完毕,一把伞要经历100多道工序,使用上百种工具,“单是各种零件就达80多种。所有工序中,目前只有钻孔等几个工序可以采用电动工具,算是脱离了手工,其他的工序依然采用人工完成。制作完一把伞大约需要半个月,所以经济效益是很低的。

1996年,制作油纸伞的桐油大幅度涨价,厂里试着用化学油做伞,时间长了伞面就粘住了,伞纸也变得又脆又硬。要保住传统,必须用桐油!但是这样一来,更没什么利润了。

市场经济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经上级部门研究决定:伞厂个人承包!承包费从2万降到8千元,也没有人敢来揭“黄榜”。毕六福再一次以过人的胆识,在没人承包的情况下,把伞厂承包下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世纪90年代末,伞厂在最为困难的时候,每个月连退休工人每人每月20元的发布出,毕六福就叫退休工人到老毕老婆开的蜂窝煤厂去担200个蜂窝煤以作每月的退休工资。伞厂在风雨飘摇中苦苦支撑着。

喜获转机

对于家乡的好东西,家乡的父母官们时刻关心着。

2004年的一天,江阳区文体局局长陈宏来到伞厂,对毕六福说:“老毕,你对伞厂一定要有信心,我们来好好开发!”陈局长等领导亲临泸州各景点搞调研,在各种场合为油纸伞做宣传。

2005年12月9日,泸州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检查验收进入最后一天。上午,国检组在泸州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前往泸州市郊素有“川南小峨嵋”之称的方山风景区进行检查验收。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分水油纸伞厂将毕六福设计并制作,中国独一无二的“伞王”和桐油纸伞制作工艺现场展示,让国检组所有领导、专家无不由衷赞叹。在游人接待中心,高8米、直径12米、重达千斤的“中国伞王”,在2000把风格各异的桐油纸伞的陪伴衬托下,傲立于接待中心楼顶,超常的“体格”、精美的工艺,尽显其王者风范。在徐徐转动的“伞王”脚下,几名艺人正在熟练地石印、裱糊、上油、穿伞、网伞……这些独特的制作工艺,引起国检组领导、专家的极大兴趣,他们不住地问这问那。临别“伞王”前,国检组一行愉快地与其合影留念。陈宏局长向人们透露,从现在起至春节前后,“伞王”将倾情“开屏”迎客,在此期间,方山景区和云峰禅院将举行一系列精彩活动,与广大游人共度元旦、春节。

“要真正留住这把伞,还是要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江阳区开始了为油纸伞申遗保护的“三级跳”。

2006年9月,分水油纸伞列入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3月,四川省将分水油纸伞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3月,泸州市将油纸伞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成功获得批准。分水油纸伞的传统技艺和历史文化价值获得了认可。毕六福被推举为代表性传承人。

申遗成功之后的思考

分水油纸伞成功申遗后,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注册“六福”为分水油纸伞的品牌。在国家、省、市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短短三年,分水“六福”油纸伞“五进”央视: 2007年走进央视经济频道《金土地—希望快车》栏目;2008年走进央视《希望英语》栏目;2009年央视十频道制作了3期油纸伞专题片,分别在《中国手艺》、《年轮—风雨桐香》、《天涯共此时》等栏目强势推出。今年,分水油纸伞参加了2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刘云山、李岚清等二十多位国家领导人观看了分水油纸伞展演,对这一古老而精湛的手艺赞不绝口;6月,分水油纸伞参加了成都第二届国际非遗节。

分水“六福”油纸伞还屡次登上国家、省、市报刊,先后数次到深圳、上海、平遥古镇等地参加大型展演,大大提高了分水“六福”油纸伞的知名度,增大了分水“六福”油纸伞的同比销售额,有力地推进了分水“六福”油纸伞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

分水“六福”油纸伞油纸伞,在四川省旅游产品评比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和优秀奖,产品畅销法国、英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用户和旅游者喜爱。

毕六福说,申遗成功后,喜讯频来,但压力很大。如果还像原来那样做伞,肯定不行。

一把半径1.2尺的纸伞批发价48元,虽然比尼龙折叠伞要贵一点,但是从原料到完工,这把伞的成本在36元左右。毕六福说“主要是人工成本太高,但我们的特色也在这里。古朴源自天然,传统出自手工。如果采用机械生产,分水“六福”油纸伞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因此既要保持传统,又要走创新之路,任重道远。观念要更新,老工序要改进,要大抓产品质量。比如高档伞,要做得精致,成为一个亮点,每把伞都要编号,就像五粮液一样,这样做是对消费者的承诺,让消费者对产品放心!”

可喜的是,老毕的儿子小毕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本在成都工作,为了协助父亲,两夫妻从省城回到了家乡分水小镇。毕厂长说,儿子会英语懂电脑,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毕厂长正在备料,做一把新的“伞王”。伞由56根伞骨组成,代表我们祖国的56个民族。准备到明年6月在成都举办的全国非遗博览会上展出。美好的创意正在酝酿完善中。

油纸伞最后的守望者

长江、沱江两江环抱的泸州南面的这个分水岭乡,昔日古盐道穿镇而过,给分水留下了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斗转星移,如今,偶尔还可以遇上马帮,听到清脆的马铃声。

在分水岭乡镇上,一条青石板铺成的老街,一栋老房子摇摇欲坠地立在街边,这就是分水伞厂的厂房。这里生产的油纸伞,作为雨具,已经被人类使用了一千多年。

油纸伞文化内涵丰富:油纸与“有子”谐音,寓意多子多福;伞架为竹,寓意节节高升;历史悠久,高贵典雅;外形为圆,寓美满团圆;桐油工艺,镇宅辟邪。油纸伞的不仅有遮阳蔽雨功能,更具有观赏装饰、历史人文、民俗文化价值。

油纸伞、丁香、雨巷,因为著名诗人戴望舒一首优美的诗《雨巷》而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浪漫与古典的代名词。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油纸伞伴着江南的杏花烟雨,浪漫了无数的风花雪月,装点了许多年轻人的梦。

如今效果

如今在大街小巷,我们都已难寻觅油纸伞的芳踪。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油纸伞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目前,国内传统油纸伞厂仅存泸州分水油纸伞厂。泸州分水“六福”油纸伞因此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我国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由于尼龙折叠伞的兴起,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艺的碰撞,分水油纸伞厂,即使今天已经名扬天下,政府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她仍然有存在许多生存与发展的压力。

两度被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关注并发出入围参评函的中国伞王毕六福,作为分水油纸伞厂厂长,毕家油纸伞第六代传人、中国唯一的手工油纸伞代表性传人[1],他说他会用一生的执着与坚守,将这项制伞工艺传承下去。

在中国、在四川、在泸州,中国唯一的传统油纸伞传人和油纸伞厂在默默坚持。分水“六福”油纸伞,已成为中国桐油纸伞最后的守望者!

闻名世博

在世博会四川周期间,我们总能看见一位精瘦文静的中年人,装着一身白色的丝绸中山装,坐在宝钢大舞台四川非物质文化艺术展示厅里,精心制作他的油纸伞,他就是四川泸州市分水伞厂厂长、中国油纸伞传人毕六富。你看他沉醉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一根根线,细如丝;一根根竹,密如篾,一张张彩绘油纸,细细地刷上桐油,粘在撑起的龙骨架上,老半天,一把漂亮的油纸伞制成了,挂在那里,格外的扯眼。

说起这次被选中上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毕六富说显得很激动,他说:“我早就盼望着这一天了,能上上海世博会来表演,这是我终生的自豪和幸福。”

说起油纸伞,从毕六富往上数,已经传了第六代300多年历史了,毕六富记得,他从小的时候,就看着父亲做伞,一把油纸伞,要做90多道工序,用100多种工具。“别看过去的油纸伞是纸做的,没有多少色彩,但可以保证3000多次收撑不损坏,24小时浸泡不脱骨,5级大风不变形,不象今天的油纸伞,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装饰品,色彩和样式也越来越漂亮鲜艳。”毕六富这样对我说。

不过,在毕六富小的时候,油纸伞已经非常不景气了,现代洋伞的冲击,已经把传统油纸伞逼到了绝路上,所以,在他的记忆中,他始终记得父亲发愁给工人发不出工资,父亲也始终不教他做伞,认为没出息。“我做伞完全是背着我父亲学的,每天在车间里耳濡目染,看也看会了”。毕六富这样解释他学艺的过程。

说起这几年的发展,毕六富就显得很激动,他说:“多亏党的好政策,这样重视文化产业,这样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毕六富的油纸伞不光获得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而且他本人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不过今天的油纸伞,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他的使用功能,削弱了它的遮风避雨的功能,更加具备装饰和美观的功能,同时也受到大量旅游者的喜爱。你睢,一把把油纸伞,或红,或绿,或粉,或白,上面绘着精美的花草鱼鸟,撑在一位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手里,顿会显得流睇溢彩,婀娜多姿,无论表演,无论旅游,都离不开一把漂亮的油纸伞,所以,它的市场也越来越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从上海世博会回去以后,我准备进一步扩大产量和规模,招收更多的工人,借世博会的东风,让油纸伞扬名中华,扬名海外。”毕六富这样描绘他与他的企业的前景。

获奖记录

首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在山东(潍坊)落幕,泸州市唯一选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水油纸伞《龙凤呈祥》喜获金奖。

据了解,此次博览会共邀请了国内民间艺人和非遗项目传承人的160余个项目,共计260余件作品参展。泸州毕家油纸伞第六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享有中国“伞王”美誉的毕六福携作品《龙凤呈祥》参展。

毕六福还告诉记者,已经接到省文化厅通知,将在今年7月份赴美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中美文化交流,届时,毕六福将油纸伞非遗技艺带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2]

2019年11月,毕六福入选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候选名单。[3]

参考资料

1.

视频]专访:毕六福 · 四川新闻网(引用日期:2019-07-24)

[2.首届中国民间艺博会落幕 泸州油纸伞夺金奖 · 成都全搜索-新闻(引用日期:2015-09-26)

3.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人候选名单公布 · 光明网(引用日期:2022-01-20)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