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匾廊(中华第一匾廊)

由网友(怕我说多了你会有腻味)分享简介:“中华第1匾廊”之称的铜梁匾额誉谦寰球。铜梁第1匾廊时间超过清坤隆至平易近国的二零零多年。匾刻艺术发源于秦朝,是中华平易近雅及中国传统艺术的1朵奇葩。上至晨廷金銮殿上的光亮邪大匾,下至各类平易近间匾,5花8门的匾额身影无处没有正在。曾有几多官员、文人俗士、商贾头上无没有顶着1块金粉匾额,明示抱负、性格、志向、理想、成绩。都会沉庆匾廊来历...

“中华第一匾廊”之称的铜梁匾额誉满全球。铜梁第一匾廊时间跨越清乾隆至民国的200多年。匾刻艺术起源于秦代,是中华民俗及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上至朝廷金銮殿上的光明正大匾,下至各种民间匾,五花八门的匾额身影无处不在。曾有多少官员、文人雅士、商贾头上无不顶着一块金粉匾额,昭示理想、性格、志向、抱负、成就。

城市

重庆

匾廊来源

中华第一匾 和美悦生活

匾刻艺术是中华民俗及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从古到今,匾额都是巴渝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重庆,人们爱匾、敬匾,刻匾、送匾之风盛行,匾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的重庆市铜梁县,不仅有其举世闻名的“铜梁龙”,而且还以1985年发现的500多块古匾震惊华夏。这一大批古匾制作时间跨越清乾隆至民国的200多年。

有关专家表示,“铜梁匾”是现存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匾额群,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传奇色彩。

“中华第一匾廊”的古匾大多属于吊匾,最长的有2.3米,最小的也有1米,最大的一块是清光绪年间的“告厥成功”匾,长4米、宽1.63米。古匾内容颇为丰富,大概可分为民俗风情、寺庙文化和政事三大类:民俗风情包括祝寿、贺婚娶、贺乔迁、贺荣陛、帮会祠堂等;开光、重大佛事、佛日活动等属于寺庙文化;反映政事、百姓赠官、官赠百姓、记述政事要务内容则属于政事类。从书法上看,可分为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魏碑等。制作方式多为素匾、金字匾、满金匾、雕刻花边的金匾。

由楷书题成的祝寿匾“鹤算齐眉”制作于乾隆己酉年(1789年);庙匾“第一名峰”由行书挥就而成,制作于同治5年(1866年);光绪34年(1908年)制作的“民怀其惠”,是一块百姓感激“父母官”的政事匾,匾上花草繁茂、祥云朵朵、蝴蝶蹁跹,蜜蜂撷蜜,景象繁荣;制作于民国18年(1929年)的贺乔迁用匾“无乐极乐轩”,其书法更是了得,由楷、行、篆、草兼书……

有趣的是,有一块匾两次重复使用,庙匾“焚刹耆英”第一次使用是清乾隆37年(1772年),第二次使用便是民国乙亥(1935年),相距163年。更叫绝的是清乾隆58年(1793年)首次题刻为“眉寿初觞”的祝寿匾,在清同治已已年(1869年)被全部刮灰上漆,重刻为“崇应惠民”的政事匾。

据说,制作古匾在当时得有一定经济实力,制作一块匾的价格相当于一石稻谷,请人写一个字也得一石稻谷。制匾成了当时的时尚,也成为大户人家的专利。

匾刻艺术

匾刻艺术起源于秦代,是中华民俗的一朵奇葩。铜梁匾额发现于1985年春,存于铜梁县平滩人民仓库,共约400块。这座仓库原本是平滩富绅的大宅院,1050年改建为粮库,将寺庙、祠堂、大户人家的木匾收来作仓板,于是,清乾隆至民国的木匾得以保存。经初步考证,这批匾额时间跨度约200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领域,涉及铜梁县数任知县以及民国时期重要任务熊克武、喻培棣、李萼、陈达三、于佑任、北洋教育总长傅增湘等,可从史实、民俗、书法艺术、雕刻技法、装饰艺术、制作方式等多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铜梁匾额数量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保存完整,是研究铜梁乃至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化的一份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