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文学院(路遥文学院)

由网友(怪性笑人.)分享简介:路远文教院是陕西经贸教院文教喜好者自立创建的文教社团。建立于二零零五一一月二六日,建立以去,一直对峙以"办事齐院师熟,扩大校园文明窗嘴,提低教熟的文教程度"为宗旨,为泛博的校园文教喜好者供给了很多揭示的舞台.外部组织机构完美,现领有文教喜好者八零零余人.建立时间二零零五年一一月二六日小我私家简介社名来历:几名喜好路远做品的...

路遥文学院是陕西经贸学院文学爱好者自主创立的文学社团。成立于200511月26日,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全院师生,扩展校园文化窗口,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为宗旨,为广大的校园文学爱好者提供了许多展现的舞台.内部组织机构完善,现拥有文学爱好者800余人.

成立时间

2005年11月26日

个人简介

全屏显示课程章节

社名来源:几名爱好路遥作品的文学成员在一起聊着《平凡的世界》时

路遥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

中国当代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荣获茅盾文学奖。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其他作品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人生》

《在困难的日子里》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惊心动魄的一幕》

【短篇小说】

《月夜静悄悄》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夏》

《姐姐》

《风雪腊梅》

《青松与小红花》

《匆匆过客》

《痛苦》

【杂文集】

《早晨从中午开始 》

《路遥小说选自序》

《关于<人生>的对话》

《土地的寻觅》

《作家的劳动》

《柳青的遗产》

《无声的汹涌》

《生活咏叹调》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人生>法文版序》

《这束淡弱的折光》

《艺术批评的根基》

代表作品

关于《平凡的世界》

真正有功力的长篇小说不依赖情节取胜。惊心动魄的情节未必能写成惊心动魄的小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路遥)

作品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最广为人知和评价最高的一部作品。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该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写作初衷

陕北黄土高原,自古是一个焦苦之地。路遥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求索奋斗,历尽艰辛。他对农村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农民有着血脉相通的感情。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历史巨变,如山洪暴发,如春潮涌动,黄土地上也万马奔腾,大军行进。所有这一切,深深的激荡着路遥。他要继《人生》之后,再倾全部心血,为这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为这一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们,为这一个壮丽辉煌的时代,写一部诗史般的巨著。他把这当作了一项无比神圣庄严的使命。他说“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写作历程

1988年5月25日,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路遥用热水敷开痉挛的手,写完了《平凡的世界》的最后一页。随后,他如释重负般把那支用了几年的圆珠笔扔出窗外。《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6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好些时候躺在床上有生命终止的感觉。待《平凡的世界》完稿,这位不到40岁原本壮实的汉子,形容枯槁,看起来完全像个老人。

作品影响

“作家的劳动绝不仅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这是作家路遥在回顾《平凡的世界》创作过程时说过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平凡的世界》三卷100余万字,全书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堪称新时期文学的一座丰碑。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之后又荣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是这届唯一一部获此奖项的长篇小说。十几年来,该书和路遥的其他著作版本之多、销售量之大,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领风骚。2003-2004年,在大陆7所高校“大学生信仰状况”问卷调查中,该书在“对你影响最大的书”一栏名列榜首。

联系地址:陕西省安康市高新开发区陕西经贸学院 邮编:725000 联系人:李超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