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

由网友(爱新觉罗·2货)分享简介:男,一九六六年 三 月熟,甘肃秦安人。史教专士、专士后,现任兰州大教敦煌教研究所传授,专士熟导师,汗青文明教院副院少。中文名刘永亮性别男出诞辰期一九六六-零三籍贯秦安县事业西席职称传授得到声誉获甘肃省社会科教优异结果惩一项人物履历一九八三.九.~一九八七.六.正在兰州大学力史系上教,获教士教位;一九九四.九.~一九九七....

男,1966年 3 月生,甘肃秦安人。史学博士、博士后,现任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

中文名

刘永明

性别

出生日期

1966-03

籍贯

秦安县

职业

教师

职称

教授

获得荣誉

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

人物经历

一带一路五周年 今天,大咖学者齐聚张掖弘扬丝路佛教文化精神

1983.9.~1987.6.在兰州大学历史系上学,获学士学位;

1994.9.~1997.6.攻读兰州大学历史系历史文献学(敦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000.9.~2003.9.在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2004.2.~2007.1.在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敦煌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9.9.~2010.9.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从事学术访问。本科毕业后曾从事图书资料工作和出版编辑工作,自2003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社会任职

曾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2006.4.-2012.12. );现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委员会理事、甘肃省敦煌学会理事等。[1]

主要成就

治学宗旨

继承弘扬以道家道教、中医学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1]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有:“中国古代史”、“中国道教史”、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主持兰州大学系列通识课“儒释道与中国文化”并主讲其中“道教与中国文化”;研究生课程有“道家道教文化专题研究”、“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等。

研究方向

敦煌学,中国道教史(道教医学,道家道教文化)   。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合作课题多项。

1.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敦煌道教的世俗化研究

经费:0.5万元。

立项时间:2004年8月~2005年8月。

2.第三十七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敦煌道教的世俗化研究(7-10世纪)

经费:1.0万元。

立项时间:2005年7月。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道教炼养学的医学理论探索——从身神系统到心脑学说(07JA730003),

经费:5.0万元。

立项时间:2007年11月。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唐五代宋初敦煌道教与民间信仰研究(10BZJ02),经费12.0万元。

立项时间:2010年7月。

学术会议

应邀参加过2007年4月“首次国际道德经论坛”(西安·香港),2009年11月“首次国际老子道学文化高层论坛”(北京)等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学术论文

发表论文30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宗教》、《中国学术年鉴》转载7篇次。

近10年(2002年)以来主要科研成果。

一、道教医学与道家道教文化:

1、《试析道教身神说的医学内涵》,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2、《医学的宗教化——道教存思修炼术形成的机理与渊源》,《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论点摘要”栏目摘编)。

3、《<黄庭内景经>的脑学说和心脑关系》,《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1期(全文收录在姜生、汤伟侠主编的《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科学出版社2010年)。

4、《道教医学早期传承与理论创造——以<老子中经>、<黄庭内景经>、<太清中黄真经>为核心》,《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

5、《<老子中经>形成于汉代考》,《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7年第1期转载)。

6、《老子思想与道教炼养学的心脑关系》,载《和谐世界 以道相通》(国际道德经论坛论文集)中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4月。

7、《<素问遗篇>与道教医学》,《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8、《“黄帝问道广成子”对道家和道教的影响——兼论陇东地区的道家道教文化》,《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9、《从敦煌遗书看道教的医药学贡献》,《中国道教》2009年第2期。

10《<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考论——兼论早期道教文化对传统医学的影响》,《敦煌研究》2010年第4期。

11.《<黄庭内景经>的脑学说和心脑关系》,《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1期。(全文收录在姜生、汤伟侠主编的《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科学出版社2010年)

12.《试析道教身神说的医学内涵》,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3.《医学的宗教化——道教存思修炼术形成的机理与渊源》,《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论点摘要”栏目摘编)   。

二、敦煌学

1.《略论敦煌道教研究的意义》,《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第1期。     

2.《敦煌道教愿文中的佛道关系》,汪桂平主编《中国本土宗教研究》第二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3.《敦煌清信弟子经戒传授与北周至唐代的国家道教》,《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18年第5期全文转载)     

4.《皇甫隆与汉魏之际的神仙道教及相关问题》,《兰州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5. 《唐代敦煌道教中清信弟子经戒传授考论》,南京大学《丝路文化研究》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17年。     

6.《敦煌道教《十戒经》考论》,《历史研究》2016年第1期。(人大资料《宗教》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     

7.《古代敦煌地区的东岳信仰及与佛教和道教之间的关系》,《敦煌学辑刊》2016年第3期。     

8.《归义军时期的敦煌道教文献与斋醮活动》《敦煌学辑刊》,2015年第4期。     

9.《晚唐五代敦煌道教的基本背景與道觀問題》,《高田时雄教授退休纪念东方学研究论集》(中文分册),日本京都:东方学研究论集刊行会,2014年。     

10.《唐代敦煌正一道教探析》,刘仲宇主编《正一道教研究》(第三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年。     

11.《P.3562V<道教斋醮度亡祈愿文集>与唐代的敦煌道教》(二),《敦煌学辑刊》2014年第1期。     

12.《P.3562V<道教斋醮度亡祈愿文集>与唐代的敦煌道教》(一),《敦煌学辑刊》2013年第4期。     

13.《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道教初探——以S.2729v《悬象占》、《太史杂占历》为核心》,郑炳林主编《敦煌民族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2012年。     

14.《吐蕃时期敦煌地区道教与传统信仰探析》,《敦煌研究》201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15.《敦煌占卜文书中的鬼神信仰研究》(5万字),《敦煌写本研究年报》第5号,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2011年。     

16.《日本杏雨书屋藏敦煌道教及相关文献研读札记》,《敦煌学辑刊》2010年第3期。     

17.《两份敦煌镇宅文书的缀合及与道教关系探析》,《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18.《敦煌本六十甲子历与道教》,《敦煌学辑刊》2007年3期;     

19.《略析道教神仙信仰对佛教的影响——以敦煌P.2305<妙法莲花经>为核心》,《敦煌学辑刊》2007年4期。     

20.《盛唐时期敦煌的道观问题——兼论经戒传授盟文中的题名方式》,《敦煌学辑刊》2006年第4期。   

21. 《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敦煌<发病书>研究》,《敦煌学辑刊》2006年第1期。     

22. 《论敦煌佛教信仰中的佛道融合》,载《敦煌学辑刊》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     

23.《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道教向具注历日的渗透》,《敦煌学辑刊》,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中国学术年鉴》2005年卷摘编)     

24.《敦煌占卜与道教初探——以P.2859文书为中心》,《敦煌学辑刊》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25.《唐宋之际历日发展考论》,载《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获2005年甘肃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6.《试论曹延禄的醮祭活动——道教与民间宗教相结合的典型》,载《敦煌学辑刊》2002年第1期。     

27.《敦煌历日探源》,载《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28.《散见敦煌历朔闰辑考》,载《敦煌研究》2002年第6期。[1]

获得荣誉

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

参考资料

1.刘永明 · 兰州大学(引用日期:2021-12-2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