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新竹(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

由网友(青衫)分享简介:来由《剑南诗稿》做品类型触景熟情主题感慨主题抒情主题喜欢主题嘉赞动物竹子动物笋做品赏析此诗是1尾咏竹诗,恰是以“多正面”的抽象性描写,付与“东湖新竹”以熟命。诗的开首1句,写出种竹时的情景,交上去1连5句,都是从差别角度,对于新竹举行抽象化的描画。第2句“暑碧映涟漪”,经由过程火去反应它的疏影。那里竹的“暑碧”以及火的“涟漪”...

出处

《剑南诗稿》

作品类型

触景生情

主题

感叹

主题

抒怀

主题

喜爱

主题

赞美

植物

竹子

植物

作品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竹诗,正是以“多侧面”的形象性描写,赋予“东湖新竹”以生命。诗的开头一句,写出种竹时的情景,接下来一连五句,都是从不同角度,对新竹进行形象化的描绘。第二句“寒碧映涟漪”,通过水来反映它的疏影。这里竹的“寒碧”和水的“涟漪”,互相呼应,都有“冷”、“凉”的含义。第三句“清风掠地秋先到”,通过“风”来反映竹梢的敏感和迎风摇曳的情景,“秋先到”三字,十分准确,生动,把“新竹”纤枝因风而动的特点,形象地烘托出来。第四句“赤日行天午不知”,通过“光”来反映它的绿荫萋萋、一片苍翠的景象。五六两句中“声簌簌”、“叶离离”,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最后两句抒情,写诗人对竹林的爱慕和想望,希望“官闲”是经常到此“枕簟”。而这竹篾制成的“簟”,又呼应试题的“竹”字。此诗由于在形象性方面着意求工,是要诗意方面更加清新传神了。

陆游的这首诗被传诵千年,很多人却只知一句,而不知全诗

诗一、二句说由于小心围护,使新竹长出翠绿的叶子,“寒碧映涟漪”五字,展现了它颜色、形态的美。三、四句写夏日在竹林中的凉快感觉,表现了它的好处。五、六句从声音、影子两个方面来描绘竹笋解箨、新枝拔节的情景,表现了它蓬勃的生命力。七八句直接表达对竹林的喜爱,隐约流露出对闲适的向往之情。全诗层次分明,描述简练,但感情稀淡。[4]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初夏,诗人50岁,在蜀州通判任上。诗人在偷闲时分,寻访竹林,闲中赋竹,借竹寄情,写下了这首诗。[1]

作品评价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其有句无篇者汰之,若矜尚字句之巧,以为得放翁家法,所谓微之之识碔砆耳。”(《唐宋诗醇·下》)[5]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

陆游出生时正值北宋灭亡之际,从小便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次年参加礼部复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战将领王炎聘陆游至幕府襄理军务,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军旅生活使他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之后陆游历经多次升降官职,在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之后的二十余年,长期蛰伏在山阴老家农村。嘉定二年(1210年)陆游去世,留绝笔《示儿》。

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是中国历史上自作诗留存最多的诗人。陆游一生力主北伐,虽然屡受主和派排挤打击,但是他的爱国情操至死不渝,作为一位爱国诗人,满腔救国热忱,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著作有《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其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东湖新竹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2-02-28][2] 刘敬余著 . 国学诵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本 千家诗 注音大字版 :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7-05 . 130 .[3] (宋)谢枋得,(清)王相编选 . 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千家诗 : 崇文书局 ,2015-06 . 124 .[4] 方飞评注 . 千家诗赏析 :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9-10 . 268 .[5] 乾隆御选 . 唐宋诗醇 下[M] . 北京 : 中国三峡出版社 ,1997-06 . 600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