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空间的文化:16-19世纪中西文化的相遇与调适(跨越空间的文化:16-19世纪中西文化的相遇与调适)

由网友(执笔、写下爱)分享简介:《超过空间的文明一六⑴九世纪中西文明的相遇取调适》是二零一零年西方出书中间出书的图书。出书时间二零一零年五月一日装帧平装ISBN九七八七五四七三零一三八八页数六二一 页订价九八 元做者复旦大学力史地舆研究中间出书社西方出书中间内容简介《超过空间的文明:一六⑴九世纪中西文明的相遇取调适》内容简介:世界史大抵可以一五零...

《跨越空间的文化16-19世纪中西文化的相遇与调适》是2010年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图书。

出版时间

2010年5月1日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7301388

页数

621 页

定价

98 元

作者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全部商品 秉烛天香的书摊 孔夫子旧书网

《跨越空间的文化:16-19世纪中西文化的相遇与调适》内容简介:世界史大致可以1500年作一个标志年代划成前后两段。前面一段的世界史只是由不同的地区史所组成,后面的一段就大致可以说是一部各地区互有关联的全球史了。很凑巧的是,在15世纪里,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葡萄牙(后来还有西班牙)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当然对比起西方来,中国的郑和船队规模更大,实力更加雄 厚,始航的时间也更早。

目录

前言

在“跨越空间的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约翰·韦布的中国想象与复辟时代英国政治

眼见为实:克劳代尔的上海心景(1895-1896)

法国汉学家德理文的中国情结——对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成败的文化思考

《语言自迩集》源流及其在日本的传播

晚清关于拉丁文语法的研究

传教士所参考的汉语字典

马礼逊《华英·英华字典》在日本幕末时代的传播与利用

方言、宗教文化与晚清地方社会——以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榕腔”文献为中心

1694年的《中国长城》与1697年的《中华大帝国研究》——瑞典两篇最早的有关中国的学术论文考

莱布尼茨时代的德国汉学

后中世纪时代关于中国的西方著名文献——包括对中国书籍的译介

1949年前中国学术界译介“瑞典中国学”篇目初编

卫匡国和他的两部著作:《中国新地图集》与《中国历史十卷》

班克斯爵士与中国

罗可可之风——17-18世纪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接纳与调适

认识中国——马戛尔尼使节团的科学调查

19世纪初面对西洋宗教的朝鲜、日本与中国——以“黄嗣永帛书”为中心

明末至澳门募葡兵的姜云龙小考——兼答熊熊先生对“e-考据”的批评

崇祯年间招募葡兵新考

英人小斯当东与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关系

走向世界:中国参加早期世界博览会的历史研究——以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为中心

晚清科学技术的普及

从《同文算指》看李之藻对西学的“会通”与“调适”

虚拟课程真实教育——同文馆医学教育研究

从《西教纪略》到《教务纪略》

解读“中央之国”——八国联军美国将军魏礼森的《中国》一书

近代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传统教育与士人生活状况——戴存义夫人著《一个中国学者——席(胜魔)牧师》述略

清代帆船带回的日本书籍一安徽鲍氏《知不足斋丛书》所收的日本刻书

西学从东方来——《时务报》“东文报译”与古城贞吉为中心

19世纪日本的外国学的变迁——从汉学、兰学到英学、德国学

《贸易通志》简述

艾儒略《万国全图》A、B二本见读后记

“混一图”与元代域外地理知识——对海陆轮廓图形的研究札记

记16-18世纪中西方舆图传递之二三事

鸦片、传教与帝国主义政治——基督教布道理念在19世纪中国的困厄

马礼逊的《中国杂记》——一个早期传教士揭开中国迷雾之路

怀疑远人:清前近代时期的禁教缘由及影响

求同求异,其质一也——从艾儒略福建传教策略的转向论晚明基督宗教与

儒学对话机制的缺失

吴渔山嘉定账簿初探

晚清西学“汇编”与本土回应

《职方外纪》:世界图像与海外猎奇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