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俗语辞书集成(明清俗语辞书集成)

由网友(东京巷尾的青苔)分享简介:《亮清鄙谚词典散成》是一九八九年出书(日)少泽端方也编的册本,是研究汉唐以去言语、平易近雅、名物轨制成长的资料性东西书。中文名亮清鄙谚词典散成出书时间一九八九年言语中文出书社上海古籍出书社页数五四三页开原一六做者(日)少泽端方装帧精装版次一ISBN七⑸三二五-零四九零⑸简介亮清鄙谚词典散成开原二一cm语种繁体中文图书基...

《明清俗语辞书集成》是1989年出版(日)长泽规矩也编的书籍,是研究汉唐以来语言、民俗、名物制度发展的资料性工具书。

中文名

明清俗语辞书集成

出版时间

1989年

语言

中文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数

543页

开本

16

作者

(日)长泽规矩

装帧

平装

版次

1

ISBN

7-5325-0490-5

简介

明清俗语辞书集成

开本

21cm

语种

繁体中文

图书基本信息

明清俗语辞书集成 第3册 1989年1印

书名:明清俗语辞书集成

作者: (日)长泽规矩ISBN:7-5325-0490-5

价格:CNY77.00 (3册)

发行地:上海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9

页数:3册 (2498, 543页)

开本:21cm 1989年出版

图书简介

(日)长泽规矩也编的《明清俗语辞书集成》,是研究汉唐以来语言、民俗、名物制度发展的资料性工具书。此书收有《俚言解》、《世事通考》、《雅俗稽言》、《目前集》、《常谈考误》、《异号类编》、《称谓录》、《通俗常言疏证》、《谈徵》、《俗语考原》等20种,大多是稀见的善本及流传不广的明清刻本。影印时,增附四角号码索引。

作者简介

长泽规矩也

日本中国学家、目录学家。字士伦,号静庵。神奈川人。1902年6月4日生于小田原市。1980年11月21日逝世。1925年东京帝国大学中国哲学文学科毕业后,任静嘉堂文库嘱托,同时在东京帝国大学继续学习。1961年以《日汉书的印刷及其历史》获文学博士。1930年任法政大学讲师,后任教授。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和中国目录学的研究。并讲授日汉书目学。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从中国劫去大量书籍, 其中有不少善本, 这些书籍通过文部省移交当时的帝国图书馆收藏。该馆馆长松本喜一把这些善本委托给长泽规矩也进行整理。他除对每种书进行详细著录外,还做了解题。1970 年将其解题稿本《静庵汉籍解题长篇》出版。1959~1962年参加《亚洲历史事典》编写工作。1965~1966年参加《世界文学小辞典》编写工作。 1970年从法政大学退职后获法政大学名誉教授和爱知大学客座教授之职。 1971~1974年参加《大现代世界百科事典》编辑工作。1975年起主持编辑的《日刻本汉诗集成》共有 114辑。长泽规矩也的主要著作还有《书目学论考》(1937)、《中国版本目录学书籍解题》(1940)、《汉籍整理法》(1974)、《古书目录法解说》(1976)、《日汉古书编目法》等。

历史地位及价值

《明清俗语辞书集成》由日本已故著名汉学家长泽规矩也辑集,他从日本公私庋藏的中国古籍中精选有关书籍二十种1,于1974年由日本汲古书院影印出版。这些辞书多是俗语辞书,也有部分虽不是俗语辞书,但也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材料,或列举词条,或释义,或引证,或探源,或兼有数者,弥足珍贵。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9年将此书重新影印出版,嘉惠学林。笔者在阅读过程中,深感这二十种明清俗语辞书在中国历代辞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尤其是对今日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有著极其重要的作用。

明清俗语辞书在中国历代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今日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词典》是一部大型历时性详解语文词典,其编纂方针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力图反映出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所以在每一词条的书证中,既要溯源,又要探流,这样才能反映该词的历史发展过程。而这中间的工作,尤以探源最为重要,因为最早的用例标志着一个词语的正式产生。但不可否认,《大词典》中尚有不少词条所举例证过晚。明清俗语辞书可以部分弥补这一阙失。这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有的是明清俗语词书本身的释义等可提前《大词典》书证的时代性,有的则是其引文可以提前《大词典》书证的时代性。

词语的历史发展源流是既要强调“源”—— 这是一个词语产生的时代,又要强调“流”—— 这是一个词语在产生之后的发展轨迹。《大词典》有部分词语未探流,如上举“四时八节”条;又有部分词语所举书证时距过大,这同样不利于考察词语发展的历史源流。明清俗语辞书亦可部分弥补之。

《大词典》在引证方面,资料翔实。但是,从上面的例子中已可看出,它有不少词条的某一义项书证仅为单例,如“白饭”、“总指挥”、“准星”、“警戒线”、“战况”、“明天”、“昨天”、“野战军”等,这当然不能反映词汇的历史面貌,除非该词确实只出现在某一个时代;而且,单例孤证容易导致释义错误。

一个词语的历史发展脉络如何,必须靠书证显示出来

目录

第一辑

俚言解 二卷  (明)环中迂叟著  影印明万历中刊《归云外集》卷五十六, 五十七本  FB.403:41.1(1)

新刻徽郡原板诸书直音世事通考 二卷  (明)陆嘘云辑  影印明万历中潭城书林余云坡刊本  FB.403:41.1(2)

土风录 十八卷  (清 (清)梁同书撰  影印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仁和 陆氏刊《频罗庵遗集》卷十四本  FB.403:41.1(4)

常谈搜 四卷  )顾张思编  影印清嘉庆三年(1798)序刊本  FB.403:41.1(3)

直语补证 一卷 (清)易本〓(lang)辑; (清)易崇〓(yao)等校  影印清同治三年(1864)京山易氏刊本  FB.403:41.1(5)

异号类编 二十卷  (清)史梦兰辑  影印清同治四年(1865)止园刊本  FB.403:41.1(6)

第二辑

称谓录 三十二卷  (清)梁章巨撰; (清)梁恭辰校刊  影印清光绪十年(1884)刊本  FB.403:41.2(1)

通俗常言疏证 四卷  (民国)孙锦标编辑; (民国)张孝若校字  影印民国十四年(1925)南通孙氏石印本  FB.403:41.2(2)

第三辑

谈征 四卷  (清)外方山人辑  影印清嘉庆二十年(1815)柯古堂刊本  FB.403:41.3(1)

正音撮要 卷二至卷三  (清)高静亭撰  影印清道光十四年(1834) 学华斋刊本  FB.403:41.3(2)

里语征实 三卷  (清)唐训方撰  影印清光绪十七年(1891)常宁 唐氏归吾庐刊本  FB.403:41.3(3)

新刻官话汇解便览 二卷  (清)蔡〓(shi)纂著; (清)蔡本桐校; (清)蔡观澜订  影印清末霞漳颜锦华刊本  FB.403:41.3(4)

军语  北洋陆军督练处编  影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北洋陆军 编译局排印本  FB.403:41.3(5)

新名词训纂 四卷  (民国)周起予编  影印民国七年(1918)上海 扫叶山房石印本  FB.403:41.3(6)

俗语考原 一卷  (民国)李鉴堂辑  影印民国二十六年(1937)溆浦杜元清排印本  FB.403:41.3(7)

第四辑

增定雅俗稽言 四十卷  (明)张存绅编著; (明)吴炳选; (明)张希台正  影印明天启三年(1623)序刊本  FB.403:41.4

第五辑

目前集 二卷  佚名撰  影印明刊本  FB.403:41.5(1)

常谈考误 四卷  (明)周梦〓(yang)著; (明)何跃龙校证  影印明万历中刊《青溪山人文集》卷一至卷四本  FB.403:41.5(2)

常语寻源 二卷  (清)郑志鸿缉著  影印清光绪二年(1876)泾县郑氏家刊本  FB.403:41.5(3)

证俗文 十九卷  (清)郝懿行著  影印清光绪十年(1884)东路厅署刊本  FB.403:41.5(4)

《明清俗语辞书集成》总索引  (日本)佐藤晴彦等编  1992年2月发行  FB.403:41.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