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丹伯镇(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辖镇)

由网友(俗趣)分享简介:这丹伯镇(“这丹伯”即谦语ᠨᠠᡩᠠᠨᠪᠣᡠ᠋,nadanbou音译,意为“7野子”),位于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的北部,曾是清代天子的围场。熟物质源以及矿产资材富厚。农业经济为主,公营企业成长较迅速。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这丹伯镇:这丹伯镇位于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的北部,西取东辽县的安石镇交界,北取伊通县的西苇城相邻,东取伊通县的...

那丹伯镇(“那丹伯”即满语ᠨᠠᡩᠠᠨᠪᠣᡠ᠋,nadanbou音译,意为“七家子”),位于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的北部,曾是清朝皇帝的围场。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农业经济为主,私营企业发展较迅速。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欢迎您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那丹伯镇:那丹伯镇位于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的北部,西与东辽县的安石镇接壤,北与伊通县的西苇乡相邻,东与伊通县的营城镇隔河相望。镇政府驻那丹伯。光绪年间,此地是皇帝的围场。民国、日伪时期归奉天管辖。解放初期称东丰县第八区。1956分为东丰县十八道乡,二道河子乡……

地处两市三县交界处,辽营公路横贯东西,长东公路直穿南北,处于伊通河上游,属亚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5℃,无霜期120-135天,幅员面积15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0公顷,林地面积7635垧,森林覆盖率37%,全镇辖15个行政村,一个经济开发区,5364户,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12355人。

中文名

那丹伯镇

气候类型

亚温带大陆性气候

所属地区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

面积

151.53平方千米

人口

12355人(2020年)

民族

汉族

特色产业

种植业

方言

吉林话

车牌代码

吉D

所属国家

中国

行政类别

地理位置

东丰县北部

行政区划代码

220421

下辖地区

15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那丹伯村

电话区号

0437

邮政区码

136324

著名景点

寒葱顶国家森林公园

历史沿革

清初属盛京围场之阿木巴勒克围。

清末属东平县北路四乡。

民国三年(1914年)3月,属东丰县第十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属东丰县那丹伯区。

1949年,属第九区。

1955年12月,属那丹伯区。

1956年3月,那丹伯区分为6乡。

1958年4月,长泡子、大碱厂、西苇3乡划归伊通县。

1958年3月,设曙光公社。

1962年,更名那丹伯公社。

1983年9月,公社改乡。

1984年,乡改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那丹伯镇辖那丹伯、石缝、屏风、十八道、前进、四方顶、建国、石顶子、曙光、新华、二道、大块地、胡米、双鸭子、向阳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9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8年末,那丹伯镇辖15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那丹伯村。

那丹伯镇区划详情
丹伯村石缝村屏风村十八道村前进村
四方顶村建国村石顶子村曙光村新华村
二道村大块地村胡米村双鸭子村向阳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那丹伯镇地处东丰县北部。东以那丹伯河、伊通河为界与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营城子镇、河源镇隔河相望,东南与沙河镇接壤,南与东辽县辽河源镇相连,西南与东辽县安石镇毗邻,西、西北与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西苇镇交界,北、东北与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营城子镇为邻,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51.5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那丹伯镇地处吉林哈达岭低山丘陵与辉发河宽谷区,为龙岗山余脉的丘陵地区,四周群山环抱,丘陵起伏,地势基本平坦。地形主要以丘陵、平原为主:西部为起伏的山地丘陵,东部是由那丹伯河、伊通河冲击而成的狭长平原。境内最高点大寒葱顶子位于南部的交界处,海拔671.5米;最低点东部平原北端的伊通河河口位于二道村,海拔270米。

气候特征

那丹伯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春季风大干燥,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4.21℃,极端最低气温-41.4℃,极端最高气温35.5℃。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1500毫米,极端年最少雨量512.71毫米。

水文

那丹伯镇境内河道属松花江流域伊通河水系,流域面积151平方千米,占全镇总面积的100%。境内主要河流为那丹伯河和伊通河。那丹伯河发源于寒葱顶子北麓,流经那丹伯镇东郊汇入伊通河,境内河长17千米。伊通河由南向北由东北界流过,经长春,注入松花江,境内河长18.2千米。

自然灾害

那丹伯镇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洪涝灾害。降水较为集中的年份,易发生洪涝灾害,一般为4年一遇。近年较大洪涝灾害发生在2006年8月12H,连续6个多小时暴雨,降水量达201毫米,强降雨引发洪水使全镇15个村受灾,受灾人口12600余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020亩,倒危房屋166间,共冲毁电柱29级、大小桥涵27座、村村通公路67处3660米,直接经济损失达4300余万元。

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那丹伯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石灰石、铁、银、金、方解石、硅灰石、石英石等,其中鹿圈山石灰石储量达1亿立方米以上。鹿圈山、十八道岗地下蕴藏铁矿,双鸭村的银矿、屏风村的金矿都有一定的储量。其他自然资源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柞树、杨树、椴树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和以落叶松、樟子松为主的人工林。林间有寒葱、地龙骨、细辛、桔梗、车前草、柴胡、防风、蕨菜、黄花菜、山杏、山里红、山核桃、蘑菇等野生植物43种。境内有麻雀、喜鹊、野鸡、野鸭、布谷鸟、猫头鹰、鹌鹑、狼、狐狸、刺猬、花鼠、山狸等野生动物。

那丹伯镇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那丹伯镇总人口1979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62人,城镇化率14%。总人口中,男性10365人,占52.4%;女性9425人,占47.6%;W岁以下2685人,占13.57%;15-64岁15153人,占76.57%;65岁以上1952人,占9.8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9097人,占96.5%;有满、回、朝鲜等6个少数民族,共693人,占3.5%。2011年,人口出生率1‰,人口死亡率0.3‰。,人口自然增长率0.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1人。

截至2018年末,那丹伯镇户籍人口18223人。

那丹伯镇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12355人。[2]

经济

综述

2011年,那丹伯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020元。

2011年,那丹伯镇财政总收入240万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0万元,比上年增长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02万元,增值税28.4万元,企业所得税16.9万元,个人所得税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7.8%、6.5%、11.2%。人均财政收入121元,比上年增长16%。

截至2018年末,那丹伯镇有11个工业企业,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超市或综合商店41个。

农业

2011年,那丹伯镇有耕地面积88860亩。

2011年,那丹伯镇农业总产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实现农业增加值0.3亿元。

那丹伯镇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0474吨,其中玉米35869吨,水稻2272吨。主要经济作物有高油大豆、绿色香瓜、晚西瓜。

2011年,那丹伯镇高油大豆产量1204吨。

那丹伯镇的畜牧业以饲养生猪、黄牛、梅花鹿、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6万头,年末存栏0.9万头;黄牛饲养量3.8万头,年末存栏1.8万头;梅花鹿饲养量6500头;家禽饲养量80万羽,上市家禽62.4万羽。

2011年,那丹伯镇生产肉类3925吨,畜牧业总产值1.3亿元。

截至2011年末,那丹伯镇累计造林114525亩,森林覆盖率37%。

2011年,那丹伯镇水果种植面积2000亩,产量150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鸭梨、葡萄。

2011年,那丹伯镇有大型农业机械0.1万台(辆),比上年增长9%。

那丹伯镇

工业

那丹伯镇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3.1万元,增加到1978年的23万元,2011年达到3.2亿元,比上年增长9.8%,实现工业增加值0.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

商业

2011年末,那丹伯镇有商业网点680个。

2011年,那丹伯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

金融

2011年末,那丹伯镇有金融分支机构2个;各类存款余额1.22亿元,比上年增长8.7%;各项贷款余额7155万元,比上年增长9.6%。

旅游业

那丹伯镇境内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寒葱顶国家森林公园。镇内有宾馆、旅社、招待所6家,床位180张,有旅游定点车辆6辆。2011年,接待国内游客2800人次,收入630万元。

交通

2011年,那丹伯镇有长东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29.3千米。省级公路长东线通过境内,境内长17.1千米。县乡(镇)级公路21条,总长146千米。村村通水泥路总长108.6千米。

2011年,那丹伯镇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75辆、600吨位;客运汽车6辆、158座位。

那丹伯镇

社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那丹伯镇有群众性文化团体3个,文化站1个;农村电影队1个,年放映电影283场次,观众达4100人;农家书屋15个,藏书2.86万册;文化大院6个,文化活动广场1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55人。

教育

2011年末,那丹伯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45人,专任教师9人;小学12所,在校生1213人,专任教师13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488人,专任教师4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那丹伯镇中心校

2011年,那丹伯镇有教育经费达0.3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2亿元。

科技

2011年末,那丹伯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89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10人,经营管理人才520人,技能人才210人,农村实用人才750人;农业技术推广站1所,专职工作人才7人,其中高、中级农技师2人。主要为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推广及化肥农药的科学使用提供技术性服务。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那丹伯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卫生院1个,村卫生所15个;病床10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5.4张。专业卫生人员38人,其中注册护士1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

2011年,那丹伯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1万人次,住院手术87台次,出院病人1.1万人次。

2011年,那丹伯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1.4%;孕产妇死亡率为0。年末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6504人,参合率100%。

体育

2011年末,那丹伯镇有体育场地17个。100%的城市社区和3%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2.6%。

社会保障

2011年,那丹伯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2户,人数170人,月人均290元;城市医疗救助137人次,支出35.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60户,人数1206人,支出86.8万元,比上年增长20%,月人均60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7人,支出36万元,比上年增长3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24人,支出24.8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医疗救助18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90人次,共支出29,8万元,比上年增长37.2%;农村临时救济2437人次,支出55万元,比上年增长8.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6.3万元。社会福利费32.5万元。年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85%。

基础设施

广播电视

1995年,那丹伯镇开通有线电视。

2011年末,那丹伯镇广播综合覆盖率92%;中央、吉林及各省市电视台的56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2486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76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47%。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那丹伯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71千米,投递点16个,镇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2.6万笔,征订各种报纸、期刊59份(册),业务收入96万元。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1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66万户,比上年增加9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85%;移动电话用户1.21万户,比上年增加1255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1%;光缆线路总长为55千米,宽带接入用户432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20万元。

给排水

2011年末,那丹伯镇有自来水厂2座,铺设干线水管5千米,年工业用水0.8万吨、生活用水18.6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9千米。

供电

2011年末,那丹伯镇拥有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1台,高压输电线路3条,总长度70千米。综合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均为100%。

供热

2011年末,那丹伯镇有蒸汽供热管道总长度2.6千米,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热水供热管道总长度1.8千米;供热用户2632户,供热普及率68.6%。

园林绿化

2011年末,那丹伯镇有公园1个,园林绿地面积290公顷,绿化覆盖率91%。

那丹伯镇

公共交通

2011年末,那丹伯镇有公交运营线路4条,运营总里程112千米,年客运量7.2万人。

那丹伯镇

文化

名称来历

此地开发之初,经常有野兽出没,危害生命,有一位复姓那丹的猎户行猎除害,受到人们尊敬,被称为“那丹伯“。为了纪念他,将此地称作那丹伯。

参考资料

1.那丹伯镇 ·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2016-03-08)

2.东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 东丰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9)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