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三川(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的合称)

由网友(不离不弃纯属放屁)分享简介:历乡3川即锦绣川、锦阴川、锦云川,位于岱阳历乡南部山区,雅称南3川。3川之火正在仲宫镇会合后进卧虎山川库,注玉符河。中文名历乡3川闻名人物钟廷瑛其余疑息锦阴川位于仲宫及锦绣川之南,又名南川。源于柳埠少乡岭下的窝展峪,正在柳 埠镇缴四周诸火汇为1川.锦绣川历乡3川锦绣川位于3川北部,又名北川。起源于西营镇梯子山,连绵三六私里...

历城三川即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位于岱阴历城南部山区,俗称南三川。三川之水在仲宫镇汇合后入卧虎山水库,注玉符河。

中文名

历城三川

著名人物

钟廷瑛

其他信息

锦阳川位于仲宫及锦绣川之南,又名南川。源于柳埠长城岭下的窝铺峪,在柳 埠镇纳周围诸水汇为一川.

锦绣川

初冬济南玉符河感受季节神韵

历城三川

锦绣川位于三川北部,又名北川。发源于西营镇梯子山,绵延36公里,流域面积221.6平方公里。《续修历城县志》记道:“两岸之上,峭壁云峰,俨若画屏;松柏掩映,生于石隙;禽鸟飞鸣,如在镜中;春涧野花,秋林红叶,望之如锦,故 名锦绣川。”锦绣川中部群山环抱,1970年在此建锦绣川水库,库容4150万立方米。此处碧波如镜,蓝天、白云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花果满谷,生机盎然。每当秋汛 时节,湖水暴涨冲出坝顶溢孔,形成美丽壮观的瀑布,飞流直下,激起白浪千重,状如烟云,声如滚雷,气势磅礴,堪称一绝。

锦阳川

历城三川

锦阳川位于仲宫及锦绣川之南,又名南川。源于柳埠长城岭下的窝铺峪,在柳 埠镇纳周围诸水汇为一川,穿山越涧,顺流而下,泻入卧虎山水库。全长32公里,流域面积181.9平方公里。

卧虎山水库位于仲宫镇西,1960年建成,库容1.1亿立方米,是著名的岱阴山间平湖。坝高37米,登上溢洪闸桥头堡,远眺卧虎山似伏地猛虎,昂首东望。清人 钟廷瑛诗:“何年老虎屹不去,蹲成万古蛟龙渊。”凌晨来此,放眼平湖,有时还 能看到云海奇观:滚滚云雾,一片苍茫,岸边村舍林木时隐时现,连绵不断的云团 扑向湖面似涛似絮,盘旋起伏,如临仙境。

锦云川

锦云川位于三川南端,又名锦银川。源于长城岭北历城区高而乡,至仲宫镇与 锦阳川汇流入卧虎山水库。全长16公里,流域面积55.2平方公里。

龙洞山

龙洞山位于锦绣川东北历城区港沟镇蟠龙村东南,又名东龙洞。传夏禹曾登山 起蛰龙治水,故又名禹登山。其山诸峰峻奇,危岩壁立。前有凤凰台、老君崖环拱 如门;后有独秀峰、三秀峰突兀环列,涧幽谷深,清泉叠瀑。独秀峰上有锦屏岩,峭崖陡立,古松倒垂,草木繁盛;每至仲春,山花灿烂,名“锦屏春晓”。岩上有“壁立千仞”、“白云无尽”、“锦屏春晓”诸题刻。岩下为寿圣院遗址,峭壁上 镌刻苏轼书“敕建龙洞寿圣院”。院西有金沙泉、白龙泉。泉右为藏龙涧。院西南 鹫栖崖顶,有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建七级报恩塔,形若西安大雁塔。

锦屏岩东的西峰悬崖上有龙洞,为石灰岩溶岩洞穴。洞口高2.7米,宽1.3米,旁镌一联:“真气森喷薄,神功接混茫。”并有康熙年间题刻“龙洞薰风”。洞原 长1300多米,后中段塌陷。洞内高敞如殿堂,螺顶高达30米,石罅深不见底;空旷 处可容千人,狭窄处不可并行。钟乳石千姿百态,有“火烧葡萄架”、“仙人桥”、 “江猪探海”、“水帘瀑布”及“姜池”、“藕池”等自然景观,造型优美,形体 逼真。在高20米洞壁上的“玉龙腾飞”造型,龙头下垂,喷珠吐玉,又名“龙滴水” 。洞内向下延伸处名“鹞子翻身”,游人仅能双手攀石倒行。旁有石罅,匍匐倒行 40余米后,尚有200米迂回曲径,景物千变万化,目不暇接。

东佛峪

历城三川

东佛峪位于龙洞出口东南1.5公里。这里四山会合,树木繁茂,景色绝佳。前有三门式红漆木牌坊,额题“佛峪胜境”。般若寺在坊前高崖之下,依山而建,系隋代古刹。寺以山根为墙,南北狭长。门内是一小院,入二山门,东为殿堂,西为长廊,雕栏相护,下临深涧。东岩外伸,状若重檐,成为天然披厦。泉水由石隙中渗出,如断线珍珠跌落在岩下白石上,天长日久,成为臼窝,贮碧水,名乳肖像、露华源。崖壁上有隋唐造像及铭文,周围遍布“岩阿仙境”、“林壑优美”、“别 有洞天”、“云殿泉厨”等大字题刻。

沿寺东陡峭石阶而上至峰顶。上有禹王台,又称灵台、钓鱼台。台上有亭,名听瀑亭。因崖上有“环翠”题刻,又名环翠亭。立于亭中,西可眺群山叠嶂;南可见高峰下垂,柏林掩映;北可赏悬崖长瀑,三叠而下,如纱如练,汇成碧池。旁有清代学者周永年著书立说的林汲书房遗址。

佛峪林木葱茂,鸟语花香,每逢深秋,红叶满山,景色尤奇,人称佛峪红叶。

玉函山

玉函山位于锦绣川西北十六里河镇分水岭村南,又名兴隆山。世传其上有王母 玉函,常有神鸟守护。《酉阳杂俎》载,齐郡函山有鸟,足青、嘴赤黄、素翼、绛 额,名王母使者。昔汉武帝登此山得玉函,长5寸,下山后,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山巅有泰山行宫,俗称泰山奶奶庙,宋代创建,明洪武年间重修,现存南天门及三 大殿之一。殿为方形,巨石砌成,无梁,形似塔,额题“三教堂”。明清时香火鼎盛,民国时期衰微。

玉函山阴为佛峪,东西南三面绝壁峭立,北临万丈深谷,山腰处新月形天然石 台上,有隋代建卧佛寺遗址。其上巨岩外伸,状如重檐,形成天然石窟,隋唐时依 崖雕佛百余尊,题刻10余种。佛像庄严俊洁,有北魏遗风。寺西岩下,有泉自石壁 渗出,淋漓如雨,汇成清潭,远望如珠落玉盘,名蕊珠泉。出寺门沿盘道拾级而上,山巅有元君祠。

玉函山玲珑剔透,清幽绝尘。清人马国翰赋《游佛峪》诗:“一径野花深,羊 肠道逼窄。岚气浮长空,白云去咫尺。精庐出半岩,香界更幽僻。檐悬飞溜寒,墙 借曲峰碧。松荫铺满阶,鹤梦足闲适。”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