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荣铨(崔荣铨)

由网友(蘂铷靜淼)分享简介:崔枯铨(一九零四-一九二八),曾名枯德,无棣县野庄(今属火湾镇)人。家道敷裕,诗书传世。其祖梦9尚真业,弃读做生意,因此股真。其父崔教斋京师大教结业,任2102混成旅执法官,服役后又任无棣县第5高档小黉舍少;后果“血色”被打消职务。人物熟平枯铨资质痴呆,秉性笃厚,幼立室教,深患上祖辈以及父辈令嫒之爱。至7岁,便傅念书,从崔近仙...

崔荣铨(1904-1928),曾名荣德,无棣县家庄(今属水湾镇)人。家境富裕,诗书传世。其祖梦九尚实业,弃读经商,是以股实。其父崔学斋京师大学毕业,任二十二混成旅执法官,退役后又任无棣县第五高等小学校长;后因“赤色”被撤销职务。

人物生平

荣铨天资聪慧,秉性笃厚,幼成家学,深得祖辈和父辈掌珠之爱。至七岁,就傅读书,从崔近仙先生攻四书五经;十五岁,升入本县第一高等学校,开始接触新文化。

其时,无棣正处于民国初期的北洋军阀统治下,虽然清朝早已推翻,但封建专制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在封建伦理和科学知识兼有的课程中,“尊孔读经”仍为当时的教育核心。尽管如此,可是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思潮也无不潜入无棣教育界。1919年,五四群众爱国运动的声浪传来,第一高等小学的师生罢课响应,组织演讲,张贴标语,并决定选派代表赴济南参加省代表赴京请愿团。崔荣铨虽参加不久,但表现的最为活跃,对“打倒孔家店”反对“三纲五常”,提倡“文化革命”极为欣赏,并直接把矛头指向“改良式”的家庭,反对父亲纳妆纳妾,要求把妻子送学读书;事虽未成,但父子自此有隙,思想殊异。荣铨日益沉重。他把主要精力倾注在读书上,认为只要埋头读书就可找到真理,学到拯国救民的本领。他除学好的规定的课程外,还博览群书,孜孜不倦,赋诗填词,亦善绘画书法,深得校长任道远和授业师韩邦治的青睐,视为高足;也受同窗挚友钦羡,以为标榜。

1922年腊月,荣铨高等小学毕业,1923年春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予科,次年转入本学。其时,中共山东省立第一支部委员会在王尽美的指导下正式成立,庄龙甲任书记。崔荣铨不但学识优异,而且谨慎谦虚,涵养宁人,热情笃实,积极参加进步活动。他秘密阅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大人哲学》、《新教育学大纲》,以及恽代英的《中国青年》和《向导报》,鲁迅的《语丝》,郭沫若的《创选》等进步书刊,思想境界豁然一新,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坚决反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彻底推翻专制黑暗的军阀统治,中国才有前途;只有投入共产党的怀抱,才能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南方国民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北伐军的节节胜利,武汉、广州成为进步青年向往的中心。受中共山东省指示,一师地下党员八十多名学生。每人发给川资银元30元,冲破山东军阀张宗昌的封锁,化装南下。崔荣铨与挚友杨天祥乔装商人,离济先去青岛,乘向达上海,又闯过孙传芳的道道关卡,于1925年春,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设于武昌原两湖书院,是为北伐继续培养干部的学校。校长和党代表虽是蒋介石和汪精卫,但实际负责人是恽代英和邓演达。崔荣铨开始新的生活,严格训练,增长军事才干,思想觉悟不断提高。1927年5月,在征讨夏斗寅、杨森,保卫政治的战斗中非常英勇顽强。是年7月15日,汪精卫步上海“四。一二”后尘,也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命令军校集合开往武昌郊外的洪山打野外。先以饥渴劳累消耗之体力。继则以四集团军的三个师的兵力包围洪山,叫嚣全部消灭。时任第二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利用军长张发奎想以这批增强实力的企图,几经交涉,转危为安。并将这批改编为二军军官教导团。崔荣铨经受这一严峻考验,其革命立场更坚定了。其家信亦系绝命书谓:“……中山逝世,革命未半,然势转危,竟有叛民三民主义之道者,逆潮流而动也。际此,盏侪当有抉择,非左即右,不容置疑。革命括殒命。仁为功基。是以,与家人相见无日,惟于九泉晤矣!祈祖父保重勿为不消恸伤……”其祖已八旬开外,闻讯涕泣数日,逐成怔忡,悬带自缢。

是时,汪精卫和蒋介石明争暗斗,张发奎“东征讨蒋”,军官教导团的学员随军开往九江。叶挻、贺龙率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张发奎惊恐万状,深怕军教导团的学员“图谋不轨”,阴谋解除学员武装,诱骗共产党员和学员自首:江西省主席朱培德趁机硬要张发奎交出军官教导团,进行整肃。危机四伏,处境险恶,荣铨和其他共产党员一样始终未暴露自己的身份。叶剑英深谋远虑,宣布二方面军教导团与四军教导团合并,且亲自兼任团长。荣铨继续随军南上。冒风雨、步崎岖,步泥泞染疾薄痢,身体虚弱,然而从未掉过队,终于1927年10月10日到达广州,宿住黄花岗四标营。

是年10月27日,张发奎以教导团为主攻,迅速攻占黄绍雄的怀念部和兵工厂,把桂系军阀击溃。张发奎在广州站稳脚跟后,深惧“养痛遗忠”,时刻想除掉教导团。叶剑英指出:“这批学生打败过夏斗寅、杨森,如今打败桂系军阀,战功卓著,战斗力强,应予保存……。”然而,张发奎未放松对领导团监视和警惕,派朱姓德国留学生作教导团的参谋长,从中分化控制。

广州的局势愈来愈恶化,警夜到处抓人,教导团内部的残余反动分子日益猖獗,迫害进步学员。一场潜伏着动势不两立的斗争近在眉睫。根据地下党组织的批示,荣铨分工负责争取团结支援徘徊的学员。靡拳擦掌,严阵以待。经过张太雷、苏兆征、叶挻、叶剑英的部署,以教导团为主力,于1927年12月11日深夜暴动起义。12日,反动军队在帝国主义的支援下大举反扑,起义部队于13日撤离广州。荣铨问道寻找部队至花县,随军编入工农红军第四师。

1928年,工农红军第四师东下与澎湃会合。海丰战役失利,部队向陆丰转移,在龙窝与敌军遭遇;战斗非常激烈,先是枪弹射击,继以白刃拼刺,反复冲杀,荣铨多处受伤,壮烈牺牲。时年24岁。诗赞:

燕赵干慷慨,齐鲁子高洁。

羊城洒碧血,浩气壮山河。

南国殉义节,美魂昭日月。

德馨流千古,铨重垂史册。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