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齿小檗(芒齿小檗)

由网友(忽如远行客)分享简介:芒齿小檗,小檗科,小檗属,常绿灌木,低一⑵米。熟于山坡纯木林中。中文名芒齿小檗推丁教名Berberis triacanthophora界动物界门被子动物门(Angiospermae)纲单子叶动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亚纲木兰亚纲(Magnoliidae)目毛茛目(Ranunculales)科...

芒齿小檗,小檗科,小檗属,常绿灌木,高1-2米。生于山坡杂木林中。

中文名

芒齿小檗

拉丁学名

Berberis triacanthophor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

亚纲

木兰亚纲(Magnoliidae)

毛茛目(Ranunculales)

小檗科(Berberidaceae)

小檗属(Berberis L.)

芒齿小檗

命名者及年代

Fedde

分布区域

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

基本信息

少齿小檗图册

芒齿小檗

种 名:芒齿小檗

学 名:Berberis triacanthophora Fedde in Bot.

科:小檗科

属:小檗属

产地分布

产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模式标本采自湖北长阳。

形态特征

芒齿小檗

茎圆柱形,老枝暗灰色或棕褐色,幼枝带红色,具稀疏疣点;茎刺三分叉,长1-2.5厘米,与枝同色。叶革质,线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2-6厘米,宽2.5-8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常有刺尖头,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中脉隆起,两面侧脉和网脉不显,具乳头状突起,有时微被白粉,叶缘微向背面反卷,每边具2-8刺齿,偶有全缘;近无柄。花2-4朵簇生;花梗长1.5-2.5厘米,光滑无毛;花黄色;小苞片红色,卵形、长约1毫米;萼片3轮,外萼片卵状圆形,长2毫米,宽1.8毫米,中萼片卵形,长3.5毫米,宽2.5毫米,先端急尖,内萼片倒卵形,长约5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钝;花瓣倒卵形、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浅缺裂,基部楔形,具2枚分离长圆形腺体;雄蕊长约2毫米,药隔延伸,先端平截;胚珠2-3枚。浆果椭圆形,长6-8毫米,直径4-5毫米,蓝黑色,微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6-10月。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海拔500-2100米。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