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勋(清朝进士)

由网友(仙儿)分享简介:杨洪勋(一八六六⑴九一六),又名洪桢,字紧屏,陕西镇安人。童年便读于藤花寨教馆,由本地名流何士齐、何士玉授业。他自幼伶俐聪明,未及成年就中了秀才,转读于县乡东闭安业学堂,因为出类轶群,县上又收到3本宏谈学堂深造。光绪乙酉科(一八八五)省试及第,成为“解元”,震荡了镇安乡。壬辰科(一八九二)中殿试入士,名列2甲一二一名...

杨洪勋(1866-1916),又名洪桢,字松屏,陕西镇安人。童年就读于藤花寨学馆,由当地名士何士全、何士玉授业。他自幼聪明伶俐,未及成年便中了秀才,转读于县城东关安业书院,由于出类超群,县上又送到三原宏道书院深造。光绪乙酉科(1885)省试中举,成为“解元”,震动了镇安城。壬辰科(1892)中殿试进士,名列二甲121名。不久朝廷任命他为山西省浑源州(今浑源县)知州,从此步入了仕途。民国五年(1916),病逝家中,葬在家乡西河。

人物生平

清朝进士张思诚书法对联一副

杨洪勋(1866—1916),又名洪桢,字松屏,是今大坪镇西河村人。他父亲原籍山阳二峪河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又懂地舆学,在当地成了公众人物。住在西河村的社会贤达何先征(长子是贡生,三子是秀才、商州衙署医官,四子是太学生员、陕西省府医士)相中了这个年轻人,将女许配给他,从此定居于东河。

杨洪勋自幼聪明伶俐,就读于藤花寨学馆,由当地名士何士全、何士玉授业,未及成年便中了秀才,转读于县城东关安业书院,由于出类超群,县上又送到三原宏道书院深造。光绪乙酉科(1885)省试中举,成为名冠全榜的“解元”。壬辰科(1892)中殿试进士,不久,朝廷任命他为山西省浑源州(今浑源县)知州,从此步入了仕途。

民国四年(1915),他因病卸职归田后,从马家山迁居河川,住在西河自己盖的房屋里。民国五年(1916),他病逝家中,葬在西河村。

主要功绩

杨洪勋于光绪乙酉科(1885)省试中举,成为名冠全榜的“解元”,他是清代陕西“解元”中唯一的一位镇安人,震动了镇安城乡。壬辰科(1892)中殿试进士(壬辰科一、二、三甲共录取进士317名,他名列二甲的121名),在清代的科举考试中,镇安人考中进士的6人,杨洪勋即为其中之一,大坪人鸣炮欢庆。不久,朝廷任命他为山西省浑源州(今浑源县)知州,从此步入了仕途。

轶事典故

民国三年(1914),“中原扶汉军”白朗(人称白狼)过境,烧杀掳掠,残害百姓,他回家见此惨状,用直描的手法给其写了一副对联:“华屋三层,三载经营三载住;楚人一炬(指项羽烧阿房宫),一场辛苦一场空。”光绪二十三年(1897),他在给磨里沟五品蓝翎千总齐德元的墓碑铭赞中写道:“毕生久已著精英,殁后岂能不志铭;足代间存正气,堪为百世桂芳型。”。民国四年(1915),他因病卸职归田后,从马家山迁居河川,住在西河自己盖的房屋里。民国五年(1916),他病逝家中,葬在西河村。[1]

参考资料

1.“金银花,比金子银子还珍贵” · 商洛日报(引用日期:2015-09-09)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