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与中药鉴定实验(药用植物与中药鉴定实验)

由网友(枕头说它不想醒)分享简介:第1节 第1节 第1节出书时间二零零八年九月一日装帧精装开原一六 开ISBN九七八七零三零二二八五五零页数一九零 页做者彭成出书社科教出书社基原疑息出书社: 科教出书社; 第一版 (二零零八年九月一日)丛书名: 国度级中药教试验讲授树模中间·中药教理论讲授立异系列学材精装: 一九零页注释语种: 简体中文开原: 一六IS...

第一节 第一节 第一节

出版时间

2008年9月1日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开

ISBN

9787030228550

页数

190 页

作者

彭成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基本信息

常见植物 杂草 识别与药用价值认知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9月1日)

丛书名: 国家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践教学创新系列教材

平装: 19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030228550

条形码: 9787030228550

商品尺寸: 25.8 x 18 x 1.6 cm

商品重量: 299 g

ASIN: B001GS79KO

内容简介

《药用植物与中药鉴定实验》将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全书分上篇、下篇两部分,后有附录。上篇着重介绍中药品质研究的基础知识、方法和程序,技术操作要求和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下篇共编写了34个实验,其中药用植物学实验15个、中药鉴定学实验15个、开放性实验4个。

目录

总前言

前言

上篇 理论技能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验教学的内容和任务

一、药用植物学实验的内容和任务

二、中药鉴定学实验的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 实验室的学习方法

第三节 实验室报告的撰写

一、实验记录

二、实验报告

三、实验成绩的评定

第四节 实验室安全与意外的处理办法

一、实验室守则

二、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三、意外事故的处理

第二章 中药品质研究基础知识

第一节 药用植物分类的常用术语图解

一、根

二、茎

三、叶

四、花

五、果实与种子

第二节 孢子植物的形态

一、藻类

二、菌物类

三、地衣类

四、苔藓植物

五、蕨类植物

第三节 植物的显微结构

一、植物细胞、组织的特征

二、根的内部构造

三、茎的内部构造

四、叶的内部构造

五、花粉

六、果实与种子

第四节 动物药基础知识

一、动物药的分类

二、动物药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矿物药的分类

一、矿物药的分类

二、矿物药的研究方法

第六节 植物化学性状的基础知识

一、植物分类的化学成分特征

二、植物分类的化学成分依据

三、中药品种的化学鉴别

第三章 中药形态学研究的观察设备

第一节 显微镜的类型

第二节 实体显微镜

一、结构及特点

二、光学系统及其功能

三、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四、维护与保养

第三节 透视显微镜

一、成像原理

二、光学系统

三、机械装置

四、使用方法

第四节 显微互动形态教学系统

一、教师操作手册

二、学生操作手册

第五节 特殊用途显微镜

一、偏光显微镜的全长

二、暗视野显微镜的使用

三、相差显微镜的使用

第六节 显微镜的附属工具

一、显微量尺

二、描绘仪

三、图像转换设备

第七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一、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二、扫描电镜的特点

三、扫描电镜的操作

第四章 中药品质研究的其他设备

第一节 分子分类与鉴定常用设备

第二节 理化分析设备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设备

第五章 观察标本的处理与制作技术

第一节 整体与局部标本制作

一、植物标本采集

二、腊叶标本的制作

三、药材标本制作

四、浸泡标本(动物、植物)的制作

五、干制标本的制作

第二节 光学显微标本制作技术

一、徒手制作

二、机器制作

第三节 岩石、矿物显微标本片制作

一、磨片设备

二、磨片材料

三、制片工作程序

第四节 扫描电镜观察标本制作

一、植物花粉粒的制样方法

二、植物叶样品的制样方法

三、植物种子制样方法

四、植物根、茎、叶等切面的制样方法

第六章 观察特征的文字描述与科学绘图

第七章 摄影技术

第八章 药用植物分类鉴定和药材鉴定

第九章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十章 分子分类与鉴定技术

下篇 实验方法篇

第十一章 药用植物实验

第十二章 中药鉴定实验

第十三章 开放性实验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序言

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均为知识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实验科学。实验作为两门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对中药专业和药学专业学生掌握和构建中药品种、质量与鉴定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r适应新时代教学培养的要求,同时结合各中医药大学(学院)的教学情况,由成都巾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南京巾医药大学、广东医学院药学院、西南人学药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学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的教师共同努力编写了本实验教材。本书作为《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的配套教材,为避免与教材重复,其原植物图、组织构造网、粉末特征图均未收载。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