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苋(苋科杯苋属植物)

由网友(空白-/°)分享简介:杯苋(推丁文名:Cyathula prostrata (L.) Blume. ),别称:蛇睹怕、镜面草、蛇惊悸、粗叶蛇总管、拔枪弹草、小马鞭草、粗样倒扣草。苋科、杯苋属多年熟木本,低可达五零厘米。胞因球形,无毛,戴绿色;没有育花的花被片及苞片黄色,花后稍延伸,顶端钩状,基部有少柔毛。种子卵状矩圆形,微小,褐色,光明。花因...

杯苋(拉丁文名:Cyathula prostrata (L.) Blume. ),别称:蛇见怕、镜面草、蛇惊慌、细叶蛇总管、拔子弹草、小马鞭草、细样倒扣草。苋科、杯苋属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0厘米。胞果球形,无毛,带绿色;不育花的花被片及苞片黄色,花后稍延长,顶端钩状,基部有长柔毛。种子卵状矩圆形,极小,褐色,光亮。花果期6-11月。

中文名

杯苋

别名

蛇见怕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真蕨目

苋科

杯苋属

拉丁学名

Cyathula prostrata (L.) Bl

形态特征

苋 360百科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细长;茎上升或直立,钝四棱形,具分枝,有灰色长柔毛,节部带红色,加粗,基部数节生不定根。叶片菱状倒卵形或菱状矩圆形,长1.5-6厘米,宽6-30毫米,顶端圆钝,微凸,中部以下骤然变细,基部圆形,上面绿色,幼时带红色,下面苍白色,两面有长柔毛,具缘毛;叶柄长1-7毫米,有长柔毛。总状花序由多数花丛而成,顶生和最上部叶腋生,直立,长4-35厘米;总梗延伸,不分枝,密生灰色柔毛; 花丛具长约1毫米的花梗,在花序下部的花丛间距离较远,愈向上距离愈近,初直立,后开展,最后反折,下部花丛由2-3朵两性花及数朵不育花而成,愈向花序上部,花丛内的不育花数目愈减少,最上部花丛仅有1朵两性花,而无不育花,果实成熟时整个花丛脱落;苞片长1-2毫米,顶端长渐尖,授粉后反折;两性花的花被片卵状矩圆形,长2-3毫米,淡绿色,顶端渐尖,具凸尖,外面有白色长柔毛,内面无毛,具3-5脉;雄蕊花丝长3-4毫米,基部连合部分仅长1毫米; 退化雄蕊长方形,长0.5毫米,顶端截形,具2浅裂或凹缺。胞果球形,直径约0.5毫米,无毛,带绿色;不育花的花被片及苞片黄色,长约1.5毫米,花后稍延长,顶端钩状,基部有长柔毛。种子卵状矩圆形,极小,褐色,光亮。花果期6-11月。[1]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越南、印度、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非洲、大洋洲均有分布。[1]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河边或山谷荫蔽处。

主要价值

全草治驳骨,[1]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痈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瘀肿。[2]

性味

全草中含蜕皮甾酮(ecdysterone)。[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捣敷。[2]

化学成份

全草中含蜕皮甾酮(ecdysterone)。[2]

相关论述

1.《海南植物志》:治痢疾,止咳。

2.《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止痛,拔弹,除诸毒。治各种蛇咬伤,肝脾肿大,子弹入肉。[2]

参考资料

1.杯苋 Cyathula prostrat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1-08-09)

2.杯苋_中药材_中医世家 · 中医世家(引用日期:2021-08-09)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