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荚蒾(忍冬科荚蒾属植物)

由网友(雨落青衣)分享简介:茶荚蒾(教名:Viburnum setigerum Hance)是忍冬科荚蒾属动物。落叶灌木,低达四米;芽及叶湿后变玄色、白褐色或者灰玄色;昔时小枝浅灰黄色,几多有棱角,无毛,2年熟小枝灰色,灰褐色或者紫褐色。叶纸量,卵状矩圆形至卵状披针形,稠椭圆形或者椭圆状椭圆形。复伞情势聚伞花序无毛或者稍被少伏毛,有微小红褐色腺点。因序弯垂,...

茶荚蒾(学名:Viburnum setigerum Hance)是忍冬科荚蒾属植物。落叶灌木,高达4米;芽及叶干后变黑色、黑褐色或灰黑色;当年小枝浅灰黄色,多少有棱角,无毛,二年生小枝灰色,灰褐色或紫褐色。叶纸质,卵状矩圆形至卵状披针形,稀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复伞形式聚伞花序无毛或稍被长伏毛,有极小红褐色腺点。果序弯垂,果实红色,卵圆形。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庆元植物1248 忍冬科 荚蒾属 饭汤子 茶荚蒾

分布于中国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和西部、浙江、江西、福建北部、台湾、广东北部、广西东部、湖南、贵州、云南、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及陕西南部。生长于海拔(200-)800-1650米的山谷溪涧旁疏林或山坡灌丛中。

茶荚迷是中国特有的观赏植物之一,枝叶扶疏,潇洒轻盈,点点白花衬托紫红花萼,辐射状铺展在花序之上,组成一团团花簇,秀丽动人;果实成熟后,粒粒殷红,烂漫似锦。

中文名

茶荚蒾

川续断目(Dipsacales)

拉丁学名

Viburnum setigerum Hance

植物界

荚蒾族(Vibur-nea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

亚纲

菊亚纲(Asteridae)

别名

刚毛荚蒾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亚科

APG 分类法经过基因检测,将接骨木属和荚蒾属划入五福花科(Adoxaceae)

荚蒾属(Viburnum)

茶荚蒾

命名者及年代

Hance,1882

分布区域

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苏,江西,陕西,四川,台湾,云南,浙江

齿叶组

形态特征

茶荚蒾

落叶灌木,高达4米;芽及叶干后变黑色、黑褐色或灰黑色;当年小枝浅灰黄色,多少有棱角,无毛,二年生小枝灰色,灰褐色或紫褐色。冬芽通常长5毫米以下,最长可达1厘米许,无毛,外面1对鳞片为芽体长的1/3-1/2。叶纸质,卵状矩圆形至卵状披针形,稀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7-12(-1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基部除外疏生尖锯齿,上面初时中脉被长纤毛,后变无毛,下面仅中脉及侧脉被浅黄色贴生长纤毛,近基部两侧有少数腺体,侧脉6-8对,笔直而近并行,伸至齿端,上面略凹陷,下面显著凸起;叶柄长1-1.5(-2.5)厘米,有少数长伏毛或近无毛。

复伞形式聚伞花序无毛或稍被长伏毛,有极小红褐色腺点,直径2.5-4(-5)厘米,常弯垂,总花梗长1-2.5(-3.5)厘米,第一级辐射枝通常5条,花生于第三级辐射枝上,有梗或无,芳香;萼筒长约1.5毫米,无毛和腺点,萼齿卵形,长约0.5毫米,顶钝形;花冠白色,干后变茶褐色或黑褐色,辐状,直径4-6毫米,无毛,裂片卵形,长约2.5毫米,比筒长;雄蕊与花冠几等长,花药圆形,极小;花柱不高出萼齿。果序弯垂,果实红色,卵圆形,长9-11毫米;核甚扁,卵圆形,长8-10毫米,直径5-7毫米,有时则遥小,间或卵状矩圆形,直径仅4-5毫米,凹凸不平,腹面扁平或略凹陷。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00-)800-1650米的山谷溪涧旁疏林或山坡灌丛中。性喜温暖、湿润和有散射光照的气候环境。分布区属于北亚热带的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气候分明,年均温度在15-19℃之间。但是,中国陕西地区,极端最低温度曾出现过短时间的-15℃的低温。极端最高温度也曾达到过38-39℃的高温。茶荚蒾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没有出现过死亡的现象。

分布范围

茶荚蒾

分布于中国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和西部、浙江、江西、福建北部、台湾、广东北部、广西东部、湖南、贵州、云南、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及陕西南部。

繁殖方法

茶荚迷在4-5月的繁花期,可用人工授粉的方法,挑选优良品种,特别是那些株形健壮、笼形繁茂、花朵大、色泽亮丽的品种,进行人工授粉,培养优良品种。茶荚蒾的果实,一般9-10月成熟,莳养者这时便可采果取子进行播种繁殖。

茶荚蒾种子采收后,一般都不随釆随播,而是将种子进行湿沙层积冷藏,待到第二年春再播。播种以前,要准备好苗床。茶荚蒾种子发育非常缓慢,般要等到来年才能发芽出土。因此,苗床应选在地势稍高的地方,防止水涝,损坏种子。苗床要选择质地疏松、透气、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地方。播种基质,可用森林腐叶土3份、腐殖土2份、田园土3份、细沙土2份配制,填入畦地,准备播种。

种子少的可用穴播的方法进行播种,种子多的可用条(沟)播。不论哪种方法,穴、条的深度都不能超过种子直径的5倍。种子按8-10厘米的株行距,播下以后,覆土3-4厘米,苗床上覆盖层稻草。然后根据土壤墒情,加强水分管理,浇水不能冲翻种子。茶荚蒾的种子播后不能很快发芽,要经过漫长的孕育期,隔年发芽出土。莳养者,要随时检査苗床的遮盖和土壤的墒情,保持土壤微润,不能过干过湿,经过漫长的发育期,种子会自动发芽出士。当种子幼芽破土而出的时候,要及时揭去稻草,并在苗床上搭架遮荫,防止烈日曝晒。同时,还应加强养护管理工作,适当施以肥水,造成湿润的气候环境,促进幼苗茁壮成长。茶荚蒾速幼苗生长缓慢,一般要在苗床内培育2年以上,第三年才能换床栽培。

栽培技术

栽植

茶荚蒾为深根性落叶花木。适应性强,栽培地域十分的广。但是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一般都在春季的2月中、下旬,或者秋季的10月中、下旬,进行露地栽培。茶荚蒾也能耐寒,喜欢阴湿凉爽的气候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论肥瘦贫瘠,均能适应,只要栽培好,就能旺盛生长,但要注意水渍、湿热和通风不良的环境。根据荼荚速喜温暖、爱湿润、畏酷热、怕水涝的生长习性,地栽时,要选择地势稍高、易于排水、土层肥厚、质地疏松、通风良好的地方,尤其是下层为沙质土,上层为1米厚的培养土最为适宜。地方选好以后,要进行平整、深耕细作,填施骨粉、油饼、厩肥、堆肥等底肥,按1.5-2.5米的株、行距,进行绿化、美化栽培。栽培时,要带土团取苗,挖穴要深大,施入足够的底肥,肥上再填一层培养土,将植株植于穴中。根部要自然舒展,回散于植穴之中,填土压实,植好后灌一次透水,然后上部覆土,要略高于地面6-10厘米,以免积水烂根。

施肥

根据茶荚蒾“春发芽、夏开花、秋果熟”的生长规律和喜肥沃的生长习性,露地栽培的植株,每年至少要施肥4次。第一次可在新梢尚未萌发以前的3月上句进行,这次主要施以腐熟的饼类肥料,促进萌发健壮的枝条和基蘖芽的生长。第二次为花前施肥,时间在4月上旬进行,这次施肥应以腐熟的饼类肥料,适当加入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促进花芽分化和着花枝的茁壮成长,对开花非常有利。第三次施肥,宜在坐果后的8月上旬进行,这次主要以磷钾肥为主,适当加入饼类肥料。这样,一方面促进果实的成长,使其果实饱满,种子色泽亮丽;另一方面是促进植株体的生长,使之更加健壮,以利越冬。第四次应在入冬前,在植株周围挖沟,施入以腐熟的饼类肥料或堆积的干杂肥,适当加人磷钾肥料,施后把水灌透,这能增加植株的抗寒能力。

浇水

茶荚蒾性喜土壤湿润,但不耐水涝,生长的地方不能积水。因此,在生长季节,特别是每次施肥后,都应灌一次透水,使肥料充分分解,利于植株根系的吸收。春季一般下雨少,而植株需要的水分又多,所以这时要不定期的给植株灌水,保证植株萌发时需要的水分,一般以土壤不千为宜。夏季雨水多,可以不浇水,但遇伏旱时,要把水灌透,以利植株开花坐果。对于种植在庭园或低洼地带的植株,要提早挖沟,做好排水工作。秋季是茶荚速果实成熟期,需水量不大,一般在秋旱的情况下,可每月浇透水2次,保证土壤既肥沃、膨松,又无水渍的现象发生,使之旺盛生长。冬季一般不再灌水。但结合入冬前施基肥,可灌一次透水,便壅土保护植株安全越冬。

光照

属于喜阴湿的植物,但是在整个的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都需要一定的阳光照射。由于茶荚蒾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如果夏季在全光照下,反而生长不利,叶片会出现黄化,或提早脱落等不良现象因此,在园林或庭园中栽培,最好选在半阴的地方,基本接近原生长地的生态环境,茶荚蒾才能枝繁叶茂,花多果多,旺盛生长。

主要价值

茶荚蒾树姿优美,体态均称,春末夏初开花,花色玉白,花萼紫红,十分美丽;枝长节密,侧枝粗壮,每条枝顶,花朵繁硕好似珠宝嵌缀于上;宜植于墙隅、亨旁,或丛植于常绿林缘,均甚相宜。城市绿化美化,也可盆栽置于阳台、窗台、屋顶上莳养,开花挂果后,置于室内观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