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部队(以恢复和平等为主要任务的军队)

由网友(消逝在黑夜里旳那抹烟火)分享简介:中国维以及军队,是中国按照结合国无关决定以及国际法原则,派出的军事军队。首要使命是避免抵触,恢复以及平。应结合国秘书少申请,中国自一九九零年起头,每一年向结合国调派军事察看员履行维以及使命。维以及差人由列国警方调派,履行平易近事使命,执行差人本能机能。[二五]二零一八年一一月一五日,中国第一四批赴苏丹达我富我维以及工兵分队授勋典礼正在位于法希...

中国维和部队,是中国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国际法准则,派出的军事部队。主要任务是制止冲突,恢复和平。应联合国秘书长请求,中国自1990年开始,每年向联合国派遣军事观察员执行维和任务。维和警察由各国警方派遣,执行民事任务,履行警察职能。[25]

比战狼2四十一亿票房更兴奋,中国维和部队喊话吴京,要看电影

2018年11月15日,中国第14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授勋仪式在位于法希尔超营的中国营区举行,225名维和官兵全部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驻达尔富尔特派团(联非达团)特别代表玛玛波罗先生、副司令卡默德少将、民事总参谋长卢克·姆拉巴先生、各出兵国指挥官、苏丹军政要员、华人华侨代表等300余人出席授勋仪式。[24]

2019年8月6日,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联南苏团)在瓦乌UN城举行隆重仪式,为即将结束维和任务的中国第九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和医疗分队331名官兵授予“和平勋章”,以表彰他们在执行维和任务期间的出色表现。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维和部队作为最后一支徒步方队经过天安门,首次在国庆阅兵中接受检阅。

2020年7月22日凌晨,中国第八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第一梯队的203名官兵,在沈阳桃仙机场乘专机起飞,远赴西非马里加奥接替正在那里执行任务的第七批维和部队,开始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30]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12月28日,中国第六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圆满完成维和任务。[29]

中文名

中国维和部队

外文名

Chinese peacekeepers

创立时间

1990年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构属性

军事部队

主要任务

制止冲突,恢复和平

重大事件

2019年10月1日,首次国庆阅兵中接受检阅

产生背景

中国维和部队

中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一个分支机构。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跨国界的特种部队。第一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成立于1956年苏伊士危机之际。它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

维和部队士兵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凡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人员,必须在设于北欧4国的训练中心接受特种训练,以熟悉维和部队的职能、宗旨、任务和进行特种军事训练。

1992年4月,中国军队向联合国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派出由400名官兵组成的工程兵大队,开创了我军派遣成建制部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先河。

1992年4月至1993年9月,中国先后派遣军事工程大队两批800名官兵,参加柬埔寨过渡时期联合国权力机构的维持和平行动。这是中国政府派遣的第一支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部队。

历史沿革

中国维和部队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1年,驻伊拉克-科威特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伊科边境因车祸牺牲。2003年被联合国追授达格·哈马舍尔德勋章。

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1992年5月,驻柬埔寨军事观察员刘鸣放在柬埔寨执行任务时,感染脑疟疾,医治无效不幸牺牲。

1993年5月21日22时40分,一枚火箭弹落入驻扎在磅同省斯昆镇的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营地,造成赴柬埔寨维和工程兵大队1中队3分队8班战士陈知国、余仕利不幸牺牲,另有7名中国工兵受伤。

2003年4月,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包括工兵连和医疗队。

2003年3月13日14时许,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机构化学视察组组长郁建兴在乘车返回巴格达途中发生车祸,头部受伤,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2003年11月,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由运输分队、医疗分队、工程兵大队组成。

2004年10月,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员赴海地维和。这是中国第一次派成建制的防暴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5年5月3日中午,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建筑分队3班班长付清礼,在基武湖畔一个临山半岛上洗刷装载机上的污泥时突然晕倒,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2005年10月,中国维和部队赴苏丹。部队有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

2005年10月24日7时15分,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士官张明,在与战友外出执行任务时,被子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

2006年3月,中国维和工兵营开赴黎巴嫩,这是中国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

2006年7月25日19时30分,因以色列空军对黎巴嫩南部边镇希亚姆进行空袭,击中联合国观察员哨所,造成驻黎巴嫩军事观察员杜照宇与其他3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遇难。

2010年1月12日,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7.3级强烈地震造成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倒塌,正在楼内与联海团官员举行商谈的中国公安部赴海地维和工作组成员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和驻海地维和警察部队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女)同志被埋在废墟下,于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6分许壮烈牺牲。

2014年9月11日,经过1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工程兵大队成功抢通了当地伦(拜克)-乌(鲁)公路马劳村路段,使南苏丹首都朱巴至湖泊州首府伦拜克的交通大动脉恢复贯通。

截至2019年2月,中国派出维和人员3.9万余人次,参与维和任务区道路修建工程1.3万余公里,运输总里程1300万公里,接诊病人17万多人次,完成武装护卫巡逻等任务300余次。[1]

2019年9月22日18时00分,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医疗分队分别在中国半岛营区和布卡武营区完成指挥权交接仪式,第23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正式接替第22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开始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31]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维和部队作为最后一支徒步方队经过天安门,首次在国庆阅兵中接受检阅。[32]

2020年9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33]

2021年10月3日上午6时左右,中国第24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第二梯队124名官兵乘坐民航包机抵达甘肃兰州中川机场,平安回到祖国怀抱。[34]

2021年11月23日,中国第12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部队第一梯队165名官兵从石家庄正定机场出征,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35]

2021年11月,中国第二批赴阿卜耶伊维和直升机分队部署至任务区。12月,中国第八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部署至任务区。他们完成了超过400次各项任务,得到当地人民高度赞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担当。[36][37]

2022年8月25日傍晚6时许,中国第十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第一梯队的208名官兵,在长春龙嘉机场乘坐中国空军大型运输机飞赴西非马里加奥,接替第九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开始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38]

2022年9月7日,中国第26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第一梯队的109名官兵,在成都乘包机起飞,飞赴刚果(金)南基伍省布卡武市,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39]

2022年9月21日凌晨2时40分,中国第26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第二梯队的101名官兵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搭乘包机起飞,于当地时间21日下午,全部安全抵达位于刚果(金)南基伍省布卡武市的任务区。[40]

截至2022年10月,中国共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36]

2022年12月7日,中国第9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第一梯队350名官兵飞赴任务区,执行为期12个月的维和任务。[41]

2022年12月8日,中国第8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第一梯队350名官兵,在圆满完成12个月的维和任务后顺利回国,第二梯队官兵计划于12月21日乘包机归国。[42]同月,中国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分队第十二次轮换交接仪式在南苏丹(瓦乌)中国工兵营区举行。中国第十三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分队开始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43]

部队任务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作用是阻止局部冲突扩大化,或防止冲突再起,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为最终政治解决冲突创造条件。在1956年建立第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时,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曾经提出了著名的维和三原则:

  1. 维和行动不得妨碍有关当事国之权利、要求和立场,需保持中立,不得偏袒冲突中的任何一方;
  2. 维和行动必须征得有关各方的一致同意才能实施;
  3. 维和部队只携带轻武器,只有自卫时方可使用武力。

人们把这三项原则概括为中立的原则、同意的原则和自卫的原则,并称之为“哈马舍尔德三原则”。哈马舍尔德三原则是联合国传统维和行动的基本准则。80年代末期以前的维和行动,都是以哈马舍尔德三原则为基本依据的。哈马舍尔德三原则对联合国近四十年的维和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维和原则

中国维和部队

尽管《联合国宪章》没有对维和行动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历经近60年的实践探索,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以下四条公认的维和行为准则:

一是合法原则。即维和行动必须遵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必须获得正当授权和明确的任务;维和部队通常要由安理会或联合国大会授权建立;联合国维和人员必须接受联合国授权指挥;等等。根据这些原则,当前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不属于维和行动。联合国官方网站还指出,由于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建立的所谓“联合国军”并不受联合国指挥,也不属于联合国维和部队。

二是同意原则。即维和部队的进驻与活动,需由安理会或大会决定,并征得有关各方同意(其中15个理事国中,最少有九个国家赞成,而且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五个常任理事国没有投反对票),然后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织;而且,联合国维和行动只有在冲突各方同意之后才能进行,维和部队由哪些国家组成,采取哪些维和措施,事先应得到冲突各方的同意,以免联合国维和部队成为新的冲突一方。进驻后,一旦该国政府提出撤军要求,必须立即撤出。

中国维和部队

三是中立原则。参加维和的成员必须来自与冲突各方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国家。维和部队不同于普通的军队,它没有战场,没有敌人,是一支政治外交部队。它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的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内政。但也曾有过违背此原则的维和行动。如1999年北约空袭科索沃后,安理会决定在科索沃部署“国际安全存在”。但北约一些部队偏袒阿族的“科索沃解放军”,推迟解除收缴其武器的日期,结果导致多起针对塞族的暴力仇杀事件发生。

四是最低限度使用武力原则。即维和人员不得使用武力去达到维和的目的,只有在迫不得已时——如保护战友、联合国财产,对企图使用武力者进行反击等情况下,方可使用武力进行自卫。否则,只能撤出。如1993年,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企图强行解除索马里各派武装,遭到武装袭击。美军动用武力实施报复,结果遭到更大规模的反击,共有102名维和人员阵亡,其中美军阵亡44人。由于维和人员损失巨大,而且完全失去了当地民众的支持,维和部队被迫于1995年3月3日全部撤出索马里。

经过长期探索,联合国维和行动已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指挥体制。其指挥机构通常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位于纽约联合国总部的维和行动部,二是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任务区。维和行动部是联合国实施维和行动的总指挥部,其最高首长是主管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现为法国人让—马里?格诺,2000年起任现职,曾于2002年和2007年访华)。中国现有多名参谋军官在该部任职。维和任务区是联合国向各冲突地区派出的维和指挥机构,其最高长官通常为“秘书长特别代表”或“助理特别代表”,负责指挥任务区内所有联合国维和人员,包括军事观察团、维和部队、民事机构等。2007年8月,中国国防部维和办公室官员赵京民少将被任命为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部队指挥官,他是首位被联合国任命为维和部队高级指挥官的中国军人。

活动形式

派遣军事观察团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另一种形式。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观察组,需由安理会或大会决定,并征得有关各方同意,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织。观察组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提供,由非武装的军官组成。它的使命是维持和平行动。在执行任务时,观察员不能携带武器,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的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的内政。它的具体职责视情况和需要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监督停战或停火、撤军;观察、报告冲突地区的局势;执行脱离接触协议;防止非法越界或渗透;以及联合国决议赋予的其他使命。派遣军事观察组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临时措施,均有一定的期限,视情况需要由安理会决定可延期。

冷战后,随着地区冲突的增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次数增多,规模扩大,维和行动的性质和作用也往往超出传统的职责范围,造成联合国经费严重不足。为此,除维持和平部队以外国联合国也借助成员国自愿组成的多国部队参与维和行动。多国部队的费用一般由参加国支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多国部队士兵身着自己国家的军装,主要标记是联合国的旗帜以及联合国徽章。

行动分类

中国维和部队

维和行动主要分为两类:由秘书长直接领导的联合国维和行动(有军事观察团和维和部队两种形式)和由安理会批准、秘书长授权、由地区组织或大国参与指挥的维和行动(有多国部队和“人道主义干预部队”两种形式)。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00年5月,联合国已组织68次维持和平行动,共投入了75万多军人、警察和民政人员。其目的已从传统的监督停火、居中斡旋,扩大到开展预防性外交、维持和平与重建和平。其任务包括监督停火、停战、撤军;使冲突双方脱离接触;观察、报告局势;帮助执行和平协议;防止非法越界或渗透以及维持冲突地区的治安等。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维和行动的任务范围也逐渐扩大,涉及到监督选举、全民公决、保护和分发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帮助扫雷和难民重返家园等许多非传统性的工作。

参与维和队伍的人员除了军事人员以外,还有民事警察和文职人员。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在维护和恢复地区和平和帮助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它的职能和作用也越来越为世人瞩目。1988年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这支头戴蓝色贝雷帽的部队。

行动原则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使用非武力方式帮助冲突各方维持和平、恢复和平并最终实现和平的一种行动。传统的维和行动基本可分为两类:一是由非武装的军事观察员组成的观察团监督停火、撤军或有关协定的执行;二是派出装备用于自卫的轻型武器的维和部队,以确保停火,缓和局势,为解决争端创造条件。

根据中国政府确立的原则,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主要是向联合国提供军事观察员、民事警察和工程、医疗、运输等后勤保障分队。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坚持联合国50多年来公认的三项原则:

一是开展维和行动需要经过当事国或当事方的同意;

二是保持中立;

三是在自卫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力。[44]

部队规模

中国维和部队

中国共有10支维和部队共1546人在4个联合国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4个任务区分别在刚果(金)、利比里亚黎巴嫩和苏丹、马里。至今,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官兵2.2万人次,先后有17名军人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牺牲。中国派出的维和部队主要以医疗、工兵等为主。20年来,中国派出的维和部队先后勘察、修筑道路7300多公里、桥梁200多座,接诊、收治病人28000多人次、实施手术230多例,运输人员、物资累计行程348万多公里,排除地雷等各种不明爆炸物7500多枚。枪械:一般为九五式突击步枪。

殉职名单

中国维和牺牲第一人是刘鸣放。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就在这年5月,驻柬埔寨的军事观察员刘鸣放感染脑疟疾,1993年1月医治无效不幸牺牲。

接下来在柬埔寨又有两人牺牲。1993年5月,正在柬埔寨执行任务的中国维和官兵大本营遭到不明身份武装分子的多枚火箭弹袭击。工程兵大队战士陈知国和余仕利当场牺牲。柬埔寨国防部于2006年在当地为陈知国和余仕利两位烈士建立了纪念碑。

1994年5月,联合国驻伊拉克-科威特的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执行维和任务中,被一辆面包车碾压,当场殉职。2003年,他被联合国追授了勋章。雷润民的儿子后来成为联合国情报员,完成了他父亲的未竟心愿。

2003年3月13日,中国化学武器检查专家、联合国对伊武器检查员郁建兴上校,在伊拉克检查一处违禁武器嫌疑点后返回巴格达的途中,乘坐的越野车撞上一辆大卡车,郁建兴头部严重受伤,半小时后不治身亡,不满39岁。

2003年5月,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建筑分队3班班长付清礼在高温下洗刷装载机上的污泥,突然中暑晕倒,抢救无效牺牲,年仅26岁。

2005年10月24日,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士官张明在与战友外出执行任务时,被子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事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专门发来唁电。

2006年7月26日凌晨,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中校,在黎巴嫩的联合国观察哨所遭到冲突炮火空袭。杜照宇与来自芬兰、奥地利、加拿大的其他3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不幸殉难。事件发生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及安理会谴责以色列暴行。

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

2010年1月13日,海地首都太子港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正在当地执行维和任务的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8位中国维和人员以身殉职。

2016年6月1日凌晨,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遭到基地分子火箭弹袭击,三级士官申亮亮不幸遇难,年仅29岁。

2016年7月10日,当地时间18时39分,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军继续在首都朱巴交火,我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1辆装甲车在联南苏团总部营地执行难民营警戒任务时,突遭一发炮弹袭击,在这次遭受武装分子袭击中,中国维和人员李磊、杨树朋牺牲,另有2人重伤、3人轻伤。

主要业绩

中国维和部队女兵

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国“蓝盔”部队已参加了中国共参与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士兵九千多名,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1名军(警)官和5名士兵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牺牲。我军共有10支维和分队1546人部署在4个联合国任务区,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官兵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世界火炉”苏丹,中国工兵营创造了惊人的“中国速度”——仅用3天便将从维和营地通往瓦乌机场的公路修通。

在刚果(金),中国军人20天就使一片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的山坡变成了一座平坦整洁的军营。

在利比里亚,中国运输分队保障范围辐射利比里亚全境,是驻利46支国际维和部队的运输保障中枢。联利团一名高级官员形象地称赞说:“联利团任务是在中国运输分队车轮支撑下推进的!”

在黎巴嫩,中国维和工兵营牢记使命,顽强拼搏,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黎以冲突期间,他们处乱不惊,正确判断形势,果断处置情况,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称赞,成为冲突期间发挥作用最突出的联黎部队之一。

自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维和工兵部队共修筑修复道路1万多公里、架设维修桥梁207座、排除爆炸物7500多枚;运输部队共运送物资21万吨、行驶里程350万公里;医疗部队共接诊近3万例病人。

2018年9月21日,中国第4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授勋仪式在位于首都朱巴的联合国营地举行,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联南苏团)授予我维和步兵营全体官兵“和平荣誉勋章”,以表彰他们在维护南苏丹和平事业中所作出的贡献。[2]

2019年8月6日,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联南苏团)在瓦乌UN城举行隆重仪式,为即将结束维和任务的中国第九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和医疗分队331名官兵授予“和平勋章”,以表彰他们在执行维和任务期间的出色表现。[45]

2021年10月2日,在南苏丹瓦乌中国营区,中国第11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分队268名维和官兵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46]

重要意义

中国维和部队

在每一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中国“蓝盔”部队不仅是和平的守护人,更是友谊和文明的传播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展示出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这一连串惊人的数字,不仅证明了中国“蓝盔”部队的优异表现,还反映出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个明显特点:走出国门的都是工兵、医疗、运输等保障部队,从没有一支进攻性部队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这清楚地表明了中国政府主张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

一名维和战士在出国前的志愿书上曾这样写道:“只要能为世界和平做出一点中国军人的贡献,就是再苦再累,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正是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造就了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维和力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外界评价

中国军人在圆满完成各种维和任务的同时,还积极传播友谊,为驻地建设勤奋工作。历经长达14年的内战后,利比里亚国内基础设施破坏殆尽,物资奇缺。中国“蓝盔”部队来到后,主动帮助驻地修建了“友谊”、“行政”等数条主要道路。此外,他们还积极向当地百姓传授各种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中国军人选派了一些懂水稻种植技术的官兵,手把手地教老百姓种植。中国军人的真情和友谊感动了许多当地人,他们把中国军人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2009年黎以冲突后,黎巴嫩南部地区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为帮助当地群众重建家园,中国维和部队每天出动多台次的机械和人员,整治道路,清理废墟。每当看见中国维和工兵营的推土机平整道路时,路过的车辆总要鸣笛致意。黎以冲突期间,中国政府无偿向黎巴嫩捐赠了救援物资,使黎巴嫩人民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和平友善之举。每每见到中国维和官兵,不少当地百姓用刚学会的中文不停地喊:“中国人,ok!”

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拉克鲁瓦:“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上体现出大国担当”。[36]

维和动态

利比亚维和

2003年12月,中国军队开始派出工兵、运输和医疗分队参加联利团维和行动,最初编制558人。其中,工兵分队275人,运输分队240人,医疗分队43人。[3]

中国维和部队

2013年9月29日,应联合国要求,中国向联合国利比亚任务区派遣一支140人的维和警察防暴队。首批14名先遣队员于9月30日凌晨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启程,前往利比亚维和任务区。先遣队主要承担接收维和装备物资、修缮营地、对外联络等工作,为大部队进驻任务区打好基础。这是中国第一次向非洲派遣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4]

2014年3月27日人民网报道:继中国第15、16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工兵两支分队22日、23日先后举行了交接仪式之后,当地时间26日上午8时,驻蒙罗维亚的第15批赴利维和运输分队与前来接替的第16批维和运输分队官兵在营区隆重举行了轮换交接仪式。至此,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顺利完成第十五次轮换交接。

“轮换的是队伍,交接的是任务,传递的是使命。”轮换交接指导组组长、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主任李天天在交接仪式上说,这次轮换交接,两批官兵本着同是中国军人、同为和平而来的精神,既交任务装备,还交问题情况,更交经验做法,确保了轮换交接工作圆满完成,为第16批维和部队下一步履行好使命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过去8个月中,第15批赴利执行维和任务的558名官兵面对当地复杂的安全形势和恶劣的环境条件,克服困难,主动作为,出色完成了联合国赋予的各项维和任务,受到联利团、我驻利使馆以及利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全部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交接期间,由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和北京军区组成的轮换交接指导组还通过实地调研、听取汇报、组织座谈和个别谈心的方式了解掌握维和部队存在的实际困难,并结合实际给出了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2016年9月29日下午13时30分,中国第18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第二批80名官兵乘坐联合国包机顺利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历时380天,他们创造了“单批执行维和任务时间最长”的记录。至此,第18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圆满完成维和使命,275名官兵全部安全顺利归国。

2017年3月1日,中国第19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99名官兵,从利首都蒙罗维亚乘坐联合国包机踏上归国的旅程。该批维和部队其余25人将在指挥长霍长兴带领下留守,待完成回撤装备海运等事宜后回国。第19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共124人,其中运输分队44人,工兵分队80人,于2016年9月部署到利首都蒙罗维亚,是中国军队向这个非洲国家派出的最后一批维和部队。[3]

2003年至2017年3月,中国军队先后向利比里亚派出10297名官兵参加维和行动,其中包括成建制维和部队官兵10168名,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129名。任务期间,中国赴利维和工兵分队共勘察修复道路7500公里,架设维修桥梁69座;运输分队累计行程1300万公里,运送各类物资93万吨;医疗分队接收诊治患者5万余例。中国维和军人为联利团工作的顺利展开,以及利比里亚和平事业的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3]

南苏丹维和

2014年3月19日,济南军区联勤某分部抽组的第十二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出征,执行军区维和部队轮换任务。当日,中国第十二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出征誓师大会在第二独立汽车营举行。

2014年8月下旬以来,原本基础较差的伦-乌公路通行状况受暴雨影响变得更加恶劣,特别是伦拜克南20公里的马劳村路段,路基损毁严重,路面坑凹连片,多处稀泥深达1米左右。至9月10日,数十辆卡车在此处陷入稀泥中,致使道路堵塞,交通陷入瘫痪。[5]

应当地政府请求,经联南苏团同意,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于11日一早派出精干分队紧急驰援。从早上8时至下午6时,官兵们先后抢救出陷入车辆3台、挖掘排水沟150米、挖掘临时蓄水坑5个、拉运红土300方、整修毁坏路段200米,成功抢通了这条关系南苏丹国计民生的交通干线。[5]

2014年9月11日,中国为保护境外石油资产和投资首次动用军人。未来几天将向南苏丹派遣800名步兵营士兵,保护当地油田、钻探设备和中国工人。南苏丹总统发言人阿特尼说,联合国维和部队有权允许“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他强调说,中国士兵“做好应战准备,一旦平民和油田设施遭袭就将予以还击”。[6]

2014年9月25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25日表示,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关于调整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兵力和授权问题的2155号决议,应联合国邀请并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军队决定派遣一个700人的维和步兵营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7]

2015年10月8日,正在南苏丹任务区执行长途武装巡逻任务的我维和步兵营长巡分队在其建立的临时行动基地周围多次遭遇激烈武装冲突。

2015年11月1日,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挺进冲突地区护送“生命物资”经3天行军、3地露营,在热带草原深处跋涉300余公里,成功将10余车联合国救灾粮食护送至目的地。

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当地时间当天下午,位于首都朱巴的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营地遭到炮击。在营地内部一号难民营维持秩序的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的一辆步战车被炮弹击中,中国维和人员李磊、杨树朋牺牲,另有2人重伤、3人轻伤。[8]

2016年10月5日下午,中国第15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部队第三梯队30名官兵在朱巴过渡营完成了物资交接任务,乘联合国包机抵达瓦乌任务区,与先期到达战友胜利会师,这标志着新一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部队已经全部部署到位。

2018年4月19日,中国赴南苏丹维和警队参加出征仪式。中国第七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以安徽省公安机关为主组建,共12名队员,将于4月22日派遣至任务区。[9]

2018年9月,中国第14批赴苏丹维和工兵杜艾因分部作为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驻达尔富尔特派团(联非达团)首支移防部队圆满完成了远距离跨战区机动任务,成功部署至格洛临时作战基地。[10]

2018年9月5日,中国第九批维和工兵分队从郑州出发,赴南苏丹(瓦乌)执行维和任务。[11]

2018年9月11日,中国第九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部队第一梯队165名官兵,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出发前往南苏丹(瓦乌)任务区,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12]

2018年9月24日,中国第九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部队第二梯队166名官兵顺利抵达任务区,标志着中国第九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部队全部部署到位。[13]

2020年10月22日,中国第十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分队全体268名维和官兵被联南苏团授予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最高荣耀“和平荣誉勋章”,以表彰他们在任务期内为南苏丹和平进程作出的贡献。[19]

2020年12月3日,中国第7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第一梯队350名官兵,从天津飞赴任务区,执行为期12个月的维和任务。中国第7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以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为主抽组而成,共编制700名官兵,计划分成两个梯队部署到位,担负警戒执勤、武装巡逻、隔离冲突、平民保护等维和任务。同日,中国第6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第一梯队350名官兵启程回国,第二梯队将于12月24日回国归建。[20]

2021年10月2日,在南苏丹瓦乌中国营区,中国第11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分队268名维和官兵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46]

苏丹维和

2018年9月15日14时许,中国第2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1架呼号为“UNO-794”的米-171中型多用途直升机,平稳降落在法希尔机场,顺利完成了轮换部署以来的首次任务飞行。[14]

2020年12月28日,中国第六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完成与接替部队交接后全部启程回国。[21]

马里维和

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12日在哈尔滨举行组建仪式。新组建的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共有395名官兵,包括一支155人的工兵分队、一支170人的警卫分队和一支70人的医疗分队,分别来自沈阳军区第16集团军某工兵团、某步兵团和解放军第211医院。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12日在哈尔滨举行组建仪式。是中国首次派出安全部队参与维和行动。这支维和部队将于2013年7月底和9月初,分两批赴马里担负任务区道路桥梁抢修、营区安全保卫、医疗救护和后送伤员等任务。他们已经过严格的维和行动条例法规学习、维和专业技能训练,以及轻武器使用、步战车综合射击、查爆排爆、擒敌技术等反恐防暴训练和安全防卫行动演练。赴马里维和是中国自1989年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以来,参与的第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

2020年7月22日凌晨,中国第八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第一梯队的203名官兵,在沈阳桃仙机场乘专机起飞,远赴西非马里加奥接替正在那里执行任务的第七批维和部队,开始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中国第八批赴马里维和官兵分别来自陆军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某工兵旅和沈阳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分为警卫、工兵和医疗三支分队共413人,分两个批次出发。第一批次203名官兵,抵达任务区后,受新冠疫情影响,将按计划进行两周的医学隔离观察,再与第七批维和部队展开轮换交接工作。[18]

刚果维和

2016年9月29日,中国第19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任务,载誉归国。回首一年的维和岁月,他们进深山、钻密林、修道路、建桥涵,耳闻枪炮不畏惧,面对疫情不退缩,忠实履行“维和使命战斗队”“海外军事行动先遣队”“塑造国家形象代表队”的光荣使命,无愧于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2017年9月12日晚,第21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第一梯队工兵、医疗分队的100名官兵在兰州中川机场国际出发。第二梯队118名官兵将于9月18日出发。

2019年8月8日,中国第22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在布卡武市“中国半岛”营区举行授勋仪式,218名官兵全部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联刚稳定团政治事务主管迪吉纳多、南基伍省省长卡西、联刚稳定团部队参谋长阿克索德准将等要员和当地政府官员、任务区友军、中资公司代表等200余名嘉宾参加了授勋活动。[47]

2021年10月1日,中国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第二梯队出征仪式在成都市双流国际机场举行,77集团军某旅隆重举行欢送仪式。[48]

当地时间2022年9月7日,中国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第一梯队109名官兵结束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在戈马机场启程回国。[49]

塞浦路斯维和

2018年4月19日,中国赴塞浦路斯维和警队参加出征仪式。赴塞浦路斯维和警队以河北省公安机关为主组建,共7名队员(含1名女队员),将于4月底、7月分批启程赴任务区。[9]

达尔富尔维和

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1日,中国第2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直升机分队高标准通过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驻达尔富尔联合特派团(联非达团)第四季度装备核查,所有装备物资全部符合联合国要求。[15]

黎巴嫩维和

2020年2月11日至14日,中国第十八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接受了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装备与战备核查,以战技术性能优良的装备和出色的任务执行能力获核查组高度评价,顺利通过任务期内第三次核查。[16]

2021年5月,中国第20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集训队成立大会在南部战区陆军某旅举行。该集训队最后将抽组一支180人的队伍,于7月份赴黎巴嫩轮换中国第19批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22]

录制MV

2020年2月14日,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官兵在驻地举行捐赠活动,并集体录制MV《我和我的祖国》,为当前抗击新冠病毒的祖国人民加油打气。[17]

获得荣誉

2021年8月21日,首批赴阿卜耶伊维和直升机分队全体官兵再次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23]

2021年10月2日,在南苏丹瓦乌中国营区,中国第11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分队268名维和官兵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26]

2022年4月22日消息,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日前为中国第20批赴黎维和部队颁发环境贡献奖,以表彰中国维和部队在环境保护中做出的贡献。[27]

2022年7月25日,中国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全体218名官兵在位于刚果(金)南基伍省的中国半岛营区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28]

2022年8月11日,联南苏团司令乔杜里与朱巴战区司令拉赫曼来到中国营视察,向我第8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官兵授予部队司令及战区司令嘉奖,以表彰他们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中所作的杰出贡献。[50]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1日,中国第十二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部队331名官兵全部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51]

参考资料

1.中国晒维和成绩单 迄今已派出近4万名维和人员 ·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9-02-20)

2.中国第4批维和步兵营全体官兵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 ·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8-09-23)

3.历时13年,最后一批我赴利维和官兵回国 ·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7-03-03)

4.中国维和警察首次出征利比亚 · 环球网(引用日期:2013-09-30)

5.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抢通当地交通大动脉 · 华夏网(引用日期:2014-09-1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